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玲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品管圈
  • 3篇护理
  • 2篇动脉
  • 2篇血肿
  • 2篇止血
  • 2篇数据模型
  • 2篇桡动脉
  • 2篇连续性
  • 2篇监护
  • 2篇非计划性拔管
  • 2篇拔管
  • 2篇ICU
  • 1篇电子设备
  • 1篇队列研究
  • 1篇新入院
  • 1篇新入院患者
  • 1篇心脏
  • 1篇血小板
  • 1篇药物
  • 1篇依从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高玲玲
  • 4篇郑一梅
  • 2篇邓兰芬
  • 2篇王秀英
  • 2篇胡美华
  • 2篇王玉英
  • 2篇郑博
  • 2篇程继英
  • 2篇张建霞
  • 2篇张璐璐
  • 2篇王爱丽
  • 2篇袁翠
  • 2篇陶珍晖
  • 2篇贾亚丽
  • 2篇叶晶
  • 1篇周菁
  • 1篇姚景鹏
  • 1篇周宇
  • 1篇周雅涛
  • 1篇褚松筠

传媒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第三届世界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轮转监护室护士的管理
2014年
重症监护室内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地方,护士既是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危重患者最直接的观察者和抢救者。
高玲玲周宇程继英
关键词:轮转护士
集束化护理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调查及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及原因,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借用品管圈管理手法,通过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制订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并实施于临床,如减轻胃管刺激方法的培训,改善胃管固定流程,常规评估RASS躁动-镇静评分,制订并填写胃管、气管护理日志;改良约束手套等方法。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1.72%降低到0.5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品管圈的管理手法促进了ICU普通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袁翠张建霞王玉英邓兰芬胡美华贾亚丽王晓月高玲玲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ICU品管圈护理
不同专业ICU联合应用品管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研究
本文通过借助品管圈的方法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进行改进,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袁翠张建霞王玉英邓兰芬胡美华贾亚丽王小月高玲玲
关键词:临床护理非计划性拔管品管圈重症监护病房
文献传递
CCU护理工作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调查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ccu)护理工作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U护理工作量测量量表(ICNSS)对入住某三甲综合医院CCU的77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量调查。结果CCU护理工作量总评分(25.5714±6.48)分,第1,2,3,4季度ICNSS评分分别为(27.24±4.438),(25.62±4.535),(22.33±9.403),(27.24±6.9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867,P〈0.01),各季度ICNSS评分LSD法多重比较,第1季度与第2,3季度比较,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季度与第3季度,第3季度与第4季度比较,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轮椅和平车入院患者护士护理工作量评分分别为(20.74±4.663),(25.89±6.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19,P〈0.05);不同住院时间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对患者护理工作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病种入院当日及支架置入当日患者的护理工作量最重,随着入住时间的延长,护理工作量逐渐递减(P〈0.05);36例行介入治疗后患者手术当日护理工作量得分(26.35±4.057),术后第1天(23.58±3.525)分,术后第2天(22.16±4.537)分,3d后(19.17±3.637)分,行介入治疗后不同天数患者护理工作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24,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疾病特点、患者主要治疗及护理工作量变化及时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程继英沈水雁高玲玲
关键词:CCU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管理
医用雾化器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雾化器连接装置,其包括:其一端用于连接雾化器出雾口的储雾罐;其一端与储雾罐的另一端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另一端连接的T型管;其中,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与所述储雾罐和所述T型管分别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
高玲玲
文献传递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患者的外科围术期处理和心血管结局——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3年
目的:调查当前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患者外科手术围术期评估和管理措施,探讨目前处理流程与共识推荐的差距,以及与CIED患者围术期心脏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近2年来在本中心进行外科手术并具有CIED的患者。结果:纳入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外科手术的CIED患者共104例,平均年龄(73±11)岁,女性49例。术前评估发现12.5%的患者在手术科室未能确认其具有CIED,多达80.8%的会诊申请未能提供CIED类型及型号,49.0%的患者既往没有规律程控随访,总体术前评估与共识建议依从度仅8%。择期手术前准备时,所有患者均由专业随访护士联系电生理医师进行了CIED程控,获得CIED功能状态和电量的信息,并建议术中采用减少电磁干扰(EMI)和备用起搏/除颤的措施。部分CIED患者术前程控更改为非同步模式,术后由专业随访护士再次联系电生理医师程控确认参数良好,并恢复原工作模式。术前准备及术后管理流程与共识推荐依从度均达100%。术前因程控发现问题造成手术延迟2例,取消1例。CIED相关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共5例(4.8%),均与术前不规范的评估流程相关。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28例(27.2%),但均与CIED围术期处理无关。结论:目前CIED患者外科手术围术期评估过程与国际共识建议存在差距,专业规范的CIED围术期管理对避免手术延搁,降低围手术期器械和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郭雯王朋王玉玲高玲玲褚松筠周菁
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涉及动脉止血压力测量及减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采集若干个待测患者测量的动脉止血压力初始数据,并将数据存储至信息管理端和/或控制端,构建连续性减压数据模型;设置初始止血压力...
陶珍晖郑博郑一梅张璐璐王爱丽王秀英郁莉芬陈红雨高玲玲叶晶
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动脉止血的连续性减压方法及系统,涉及动脉止血压力测量及减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采集若干个待测患者测量的动脉止血压力初始数据,并将数据存储至信息管理端和/或控制端,构建连续性减压数据模型;设置初始止血压力...
陶珍晖郑博郑一梅张璐璐王爱丽王秀英郁莉芬陈红雨高玲玲叶晶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调查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了解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药物依从性评价表调查75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结果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存在不遵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占44.0%,主要为漏服占。28.0%。75例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知识了解的总分为(26.36±2.85)分,其中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及不服用的不良后果的知识了解不多。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中位分值为15.61分,完全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占56.0%。75例患者,不遵医服药的主要行为为漏服占28.0%。不同支架置入的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种类、患者对服药持续时间的了解程度及家庭功能患者药物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与支架置入时间呈负相关(r=-0.304,P〈0.01),与对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持续时间的了解情况、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259,0.266;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后,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启动家庭支持系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高玲玲姚景鹏郑一梅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
应用品管圈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对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结果 :改善前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合计为4209分钟,平均每位患者等候时间为135.77分钟。通过采取措施,新入院患者的病区等候时间缩短到1497分钟,平均33.27分钟,下降了74.0%。结论 :采用品管圈活动减少了患者等候安置床位时间及辅班护士接诊时间,使患者可及早接受治疗,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医院床位使用率。
李俊梅王艳红周雅涛杨文平郝津荣王蕊闫婷郑一梅高玲玲霍春燕
关键词:品管圈新入院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