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在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上的黏附、增殖及分化特征。方法使用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对无机牛骨进行表面活化(实验组)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无机牛骨表面形貌的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检测表面元素的组成。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表面,使用SEM观察细胞的黏附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1、3、5 d的增殖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细胞7、14 d的分化状态。以不作处理的无机牛骨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表面形貌无明显改变;在表面材料的元素组成上,实验组表面碳元素减少,氧、钙、磷元素均增高。实验组MC3T3-E1细胞的黏附更充分,细胞伸出伪足;培养1、3、5 d时,实验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14 d时,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对无机牛骨表面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马凯李昊赵红梅王永亮刘杰柏娜
- 关键词:引导骨组织再生
- 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预后的初步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年龄、性别、黄疸、BMI、CA19-9、淋巴结有无肿大、术前合并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胃瘫、术后出血、死亡等)。根据学习曲线进一步将微创组分为初期组与进步组,比较两亚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胃瘫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3/4级并发症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发生率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两亚组中,进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初期组(P<0.05)。结论: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仅可有效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能减少肺部、切口相关并发症,降低胰瘘发生率。但微创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出血发生率高,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在突破技术节点、跨越较长的学习曲线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
- 陈鹏周斌孙传东邱法波张炳远郭卫东徐永政谈震宋孟锜曹景玉胡维昱韩冰张顺吴力群王祖森胡骁田蓝天冯玉杰邹浩朱呈瞻吴泽华马凯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剖腹术预后
- 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非常差并且目前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十分迫切,而建立稳定、操作简便、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是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采用不同剂量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建立SD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C组、M1、M2、M3和M4组,每组各15只。其中M1~M4组大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30、40、50和60 mg/kg,诱导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C组为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溶剂腹腔注射。腹腔注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生存率、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肥大指数(RVHI),并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的病理改变,采用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综合判断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稳定性。结果:C组无死亡,M1~M4组大鼠的生存率分别为87%,87%,67%,40%。M1~M4各组S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肥大指数依次增大(P<0.05),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检测显示肺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依次增大(P<0.05),而M3与M4组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50 mg/kg、60 mg/kg剂量野百合碱均可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血管重构,均可诱导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而50 mg/kg剂量有更高的生存率。所以50mg/kg剂量野百合碱腹腔注射是成功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合适剂量。
- 马凯邢泉生邢介龙泮思林
-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
- 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
- 目的:无机牛骨作为一种人工骨替代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功能应用于口腔领域,但是它存在成骨效果不佳、骨重塑不完整等缺陷,本实验尝试寻找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表面处理方式来增强无机牛骨的成骨效果。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低...
- 马凯
- 关键词:口腔材料细胞黏附细胞分化
- 文献传递
- TLR4在基因突变小鼠C3H/HeJ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TLR4突变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TLR4基因突变型C3H/HeJ小鼠和野生型C3H/HeN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实验设C3H/HeJ夹伤组(HeJ)、C3H/HeN夹伤组(HeN)及C3H/HeN假手术组(control)。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构建小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和48 h,qPCR检测损伤神经IL-1β、IL-6、TNF-α因子的表达。术后12 h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损伤神经p75NTR蛋白的表达。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取小鼠坐骨神经,HE染色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检测GAP-43、p75NTR蛋白表达情况。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6、12和24 h时,与control组相比,HeN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HeJ组的变化不明显。HeN组与HeJ组之间TNF-α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1)。与control组相比,在6 h时HeN组IL-6的表达显著上升(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HeN组相比,坐骨神经损伤后12 h或24 h时HeJ组小鼠p75NT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HE染色表明,与HeN组相比,HeJ组小鼠淋巴细胞表达较少,炎性反应较弱。免疫组化结果发现,与HeN组相比,HeJ组小鼠GAP43和p75NTR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SFI结果显示,与HeN组相比,HeJ组小鼠的SFI评分在术后同期相对较高,神经恢复更好。结论成功构建突变小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揭示出TLR4突变可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加快坐骨神经修复。为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 唐国庆解思滨沈若武马凯王芳朱玲玉姚佳丁莹俏王璇张蓓
-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修复
- 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实验研究
- 目的:采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建立SD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稳定性及量效与时效关系,寻求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最佳时间和剂量。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1...
- 马凯
-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临床病例
- 文献传递
- 胆囊结石致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一例
- 2023年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是由于胆囊反复炎症导致胆囊壁与十二指肠部分粘连,进一步坏死、穿孔,继而形成病理性窦道,临床上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多在手术中发现。如不及时处理,易引起胆石性肠梗阻[1]、消化道出血[2]、胆系逆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通过分析2023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诊疗经过,归纳总结术前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帮助。
- 黑发贤郭卫东谈震张浩文李潇箫马凯
- 关键词: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手术治疗
- 肝内胆管癌不同大体病理类型的预后分析及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不同大体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2020年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60例ICC病人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0.02),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肿块型ICC病人与管周浸润型ICC病人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CC病人处于T1分期时,肿块型ICC病人与管周浸润型ICC病人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ICC病人(513例)和管周浸润型ICC病人(102例)在地区、年龄、结石病史、Child-Pugh分级、腹痛、腹胀、黄疸、发热、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白蛋白、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块型ICC和管内生长型ICC病人(45例)在地区、年龄、谷丙转氨酶、肿瘤大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肿块型相比,管周浸润型ICC病人具有更良好的预后。可进一步探究对管周浸润型ICC病人进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以及肿块型ICC病人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
- 唐玥于小鹏陈家璐覃德龙陈晨吴泓程张军宋天强毛先海何宇梁霄翟文龙李敬东孙传东马凯邱应和汤地耿智敏汤朝晖全志伟
-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多中心研究
-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序贯外科手术切除一例
- 2025年
- 通过对1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NAT)后序贯外科手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本院的临床经验以及对胰腺癌NAT相关文献复习,针对NAT后患者外科干预的时机和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认为,对于暂无手术指征的部分胰腺癌患者,可以先行新辅助治疗,针对治疗后效果满意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但治疗不应局限于单一模式,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肿瘤的特征、治疗的反应以及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等因素,由多学科治疗团队(MDT)制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旨在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 孙宁谈震李潇箫黑发贤郭卫东马凯
- 关键词: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术后并发症
- 达芬奇机器人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的26例RPD患者及70例OPD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相较于OPD组,RPD组的手术时间长[(450.65±93.74)min比(322.40±84.04)min,P<0.001],术中出血量少[225.0 ml(142.5 ml,312.5 ml)比350.0 ml(200.0 ml,562.5 ml),P<0.001]、术中输血率低(7.7%比27.1%,P=0.040)。RP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5.27±1.40)d比(6.36±1.83)d,P=0.007]、术后进流食时间[(6.35±1.33)d比(8.09±2.08)d,P<0.001]、术后住院时间[14.00 d(12.00 d,24.75 d)比18.00 d(14.00 d,28.25 d),P=0.043]短于OPD组,但住院总费用[11.80万元(9.56万元,15.27万元)比8.81万元(7.28万元,12.47万元),P=0.004]高于OPD组。两组拔除胃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OPD,RPD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RPD不但具有与OPD相当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同样能够实现肿瘤根治性切除,RPD术式安全、可行,未来将有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胡剑翀邹浩朱呈瞻吴泽华宋孟锜马凯韩冰孙传东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