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江 作品数:38 被引量:159 H指数:8 供职机构: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听诊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辅助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听诊器,包括附耳机构、声音传导机构和隔音罩机构,使用该装置时,两个耳塞插入耳中,通过转动两个调节转环可以使两个隔音耳罩紧扣双耳,将隔音罩扣于所听诊部位,隔音罩和隔音耳罩均可... 马世江文献传递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OBS患者的原始性资料。结果 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不能清楚显示TOBS早期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能准确显示TOBS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结论 TOBS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基底动脉综合征作用明显优于CT,DWI为早期脑梗死发现的首选检查序列,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马世江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包括工作台、底板和装置柜,所述底板顶部设有装置柜,所述装置柜内部设有蓄电池以及设置在蓄电池一侧的治疗仪,所述蓄电池底部设有充电座,所述装置柜一侧设有置物板以及设置在置物板底部的散热口,... 马世江文献传递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CD4+、Ig A、Ig 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CD4+、Ig A、Ig G水平升高幅度及CD8+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2.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马世江 刘杰 沈长波 靳玫关键词:难治性癫痫 疗效 免疫功能 腺苷预处理对糖氧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糖氧剥夺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腺苷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第三代或第四代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或24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糖氧剥夺组(OGD group)、腺苷预处理组(ADO group),进行糖氧剥夺/复氧处理。观察糖氧剥夺8h复氧糖24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结果:糖氧剥夺复氧糖24h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OGD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胞体水肿变圆,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变成梭形,突起明显变短或消失;ADO组细胞水肿较轻。OGD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下降,OD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O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OGD模型组,表明ADO能明显改善细胞活力(P〈0.01)。结论:糖氧剥夺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严重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活性与缺氧缺糖呈对应变化,腺苷能减少糖氧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提示腺苷对糖氧剥夺的星形胶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韩艳艳 马世江 康丽霞 栗延伟 谭军关键词:腺苷 星形胶质细胞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以MVD进行治疗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对患者术前采用三维时间飞跃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判断患者脑病变严重程度,并对手术过程、手术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术前磁共振成像图显示粗大扭曲椎动脉(VA)偏向于患侧,严重患者对侧的粗大扭曲椎动脉有向患处偏移的趋势。术中有5例患者椎动脉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进行直接压迫,4例患者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间接进行压迫,3例患者小脑后下动脉对面神经进行压迫、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进行压迫。术后,8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彻底迅速,2例患者1个月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7 d疼痛得到缓解,除此以外,还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总结。结论: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对面神经造成压迫,其直接或间接的责任血管为粗大移位的VA。MVD效果显著的关键在于该法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逐渐将VA向下移位,进行解剖,从根本上解决面神经受压迫问题,而并非简单地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塞进垫片。微血管减压手术可有效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且预后较好。同时本院提倡患者早诊断、找治疗,缩短病程,帮助尽早恢复。此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赵家鹏 马世江 祖向阳 张鹏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一种神经内科感觉检查器 一种神经内科感觉检查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锤头,所述连接块的右端安装有敲击盘,所述敲击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敲击头;所述手柄的内部下侧安装有可伸缩的针头,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安... 马世江文献传递 辣椒素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所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所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μg/mL)和CAP低、中、高剂量组(1、5、25μmol/L)。正常组细胞不进行OGD/R干预,一直在正常条件下培养,其余各组细胞通过OGD/R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在整个OGD/R过程中,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组和CAP低、中、高剂量组相应剂量的药物。OGD/R 24 h后,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和Bax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CAP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OGD/R导致SH-SY5Y细胞活力降低,Bcl-2 mRNA表达降低,LDH、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BaxmRNA的表达增高(P<0.01)。CAP则能明显增强OGD/R作用下SH-SY5Y细胞活力,降低LDH、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提高Bcl-2 mRNA表达,降低BaxmRNA的表达(P<0.0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获得CAP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因59个,经KEGG富集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富集最显著。实验验证发现,抑制PI3K可显著降低CAP的保护作用,同时与正常组相比,CAP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PI3K、AktmRNA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CAP能减轻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激活PI3K信号通路有关。CAP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化合物。 马世江 沈长波 刘杰 谭军关键词:辣椒素 PI3K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30只、B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30只和C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移植组)30只。三组大鼠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3个月进行BBB评分、皮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评估及比较。结果移植后1、3个月B组和C组的BBB评分中0~7分比例(B组:70%、60%,C组:50%、30%)、皮质诱发体感和运动电位[B组皮质诱发体感电位:(201.37±23.06)、(227.63±26.48)μV,C组皮质诱发体感电位:(241.36±27.34)、(278.53±31.46)μV;B组皮质诱发运动电位:(150.23±22.67)、(193.57±27.18)μV,C组皮质诱发运动电位:(186.72±26.83)、(242.57±30.56)μV],均优于A组[90%、90%,皮质诱发体感电位:(53.86±6.75)、(56.96±7.35)μV,皮质诱发运动电位:(32.64±4.07)、(34.15土4.12)μV]。另外,B、C组神经功能相关指标也均明显优于A组,而C组则优于B组,且C组移植后3个月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移植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较佳.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改善,对改善患者的感觉、运动等指标均发挥着积极作用。 赵红星 马世江 董玉珍关键词:施万细胞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研究 2013年 目的分析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将80只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40只和观察组(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组)40只,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对两组大鼠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巢蛋白(Nestin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两组大鼠干预前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Tarlov评分0、1级比例分别为60%、50%和40%,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172.08±15.56)、(221.46±18.63)、(255.56±20.43)μV和(2.97±0.25)、(2.89±0.22)、(2.78±0.20)ms,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229.19±19.69)、(280.73±23.07)、(312.48±27.85)μV和(2.91±0.22)、(2.80±0.19)、(2.65±0.15)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Nestin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26±1.98)、(21.33±2.68)及(18.78±2.53)个/HP,GFAP为(36.27±4.83)、(44.18±6.37)及(41.26±5.94)个/HP,5-HT为(26.83±1.78)、(33.27±2.38)及(30.68±2.07)个/H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干预后7、14、28 d均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运动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更为明显,且改善作用也较为持久。 赵红星 马世江 董玉珍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