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漫
- 作品数:75 被引量:21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从药名角度重审《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和历史地位
- 2023年
- 出土文献中出现的一些药名不是药物的通用名,而是存在于早期本草文献中的“异名”。这一现象提示了《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正异名体例的重要学术价值。通过对出土文献中药名与《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正异名的对比发现,《神农本草经》药物所用的正异名很有可能与当时药物名称的通用程度有关。后世主流本草沿用这一正异名体例且基本保持药物正名不变,这一本草系统的体例有助于重新认识《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体例在本草规范历史上的作用,以及这一体例对于保存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药名所起的作用。这一体例对后世方书中药名的规范起到了较大作用,大多数传世文献方书中所用的药物名称基本为《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名,与出土文献医方中较为混乱的药名形成对比,可见《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体例的规范极大地规范了药名,提高了后世历代医家经验的交流和积累的效率。此外,通过两者药名对比可为出土文献与《神农本草经》成书时代提供互证的材料。
- 翁晓芳顾漫罗琼
- 关键词:出土文献神农本草经药名
- 《天回医简》石法与传世医经刺法的理论探析
- 2024年
- 通过对读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条文,解析《天回医简》中《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中“石疽。太上石神,石神必已;其次石血,石血得分;其下石脓,石脓十一活”的治法细节,阐发其与传世医经理论的关联。相比马王堆《脉法》与张家山《脉书》中的砭石治法,《天回医简》中治疗痈疽的“石神”之法,用在痈疽血聚、脓成之前,可防止痈疽的病情发展并达到“必已”的疗效。另外,石疽相关的诊疗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世的“调神”思想及治未病理论。
- 李卓明周琦顾漫
- 关键词:砭石治未病
- 基于秦汉简帛医药文献分析张仲景对早期经方医学的继承与创新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比较张仲景学术相关的出土简帛医药文献与传世医药文献,从“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的角度,论述张仲景的学术特征及其对早期经方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善诊脉”论“诊脉”,张仲景之前,诊脉是经脉医学的特征之一,而经方医学甚少诊脉;“明气候”言“望色”,色脉诊是经脉医学的特征之一。陶弘景用“善诊脉明气候”暗示张仲景将经脉医学的色脉合参之法引入经方医学,以指导经方施用;并“以意消息之”,在药味、剂型、剂量等方面,张仲景对早期医方作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变丸散方为汤方,临床中大规模使用汤方,规范汤方的药物剂量,灵活加减化裁汤方等,以应对变化多端的疾病。
- 周登威顾漫
- 关键词:医药文献脉诊色诊
- 《诸病源候论》七疝考
- 2023年
- 本文通过梳理《诸病源候论》对七疝的命名及描述,认为七疝病名的命名有以下情况:其一,病名由两个病名组合而成,同时具有两种疾病的症状,如厥疝、癥疝和胕疝,其中厥疝和癥疝的症状描述具备厥病、癥病的特征;其二,以病因病机命名,如寒疝、气疝;其三,以疾病特征命名,如盘疝;其四,病名可能在传抄中产生了讹误,如胕疝、狼疝。七疝的病名中,有些在后世不再见到相同的病名和症状,其原因或是有了不同的描述方式,或是因为本身描述宽泛或条文缺漏而不具有辨识性,导致其病名及内涵不为医家所熟悉。
- 郑若羲顾漫
- 关键词:《诸病源候论》病名
- 经方“火剂”新证——以天回汉墓出土医简为证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火齐”(剂)的应用规律,发现仓公所善用之“火齐汤”恰好与成都天回汉墓出土药方简《和齐汤法》中见“药必”或“药力必”的两方相符,因此提出“火剂”与“必剂”当是同出而异名,均是以大黄为主的攻下之剂,因其药力迅猛、药效显著而得名,从而为“火剂”这一早期中医的重要剂型提供新考证。
- 罗琼顾漫
- 关键词:仓公
- 早期导引术与气、脉的关系探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对《导引图》《引书》的导引行气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并将其与《去谷食气》的食气法对比, 可以看到引入气论思想的早期导引术被赋予的崭新意义及其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也能够从中考察古人的气论身体观是如何形成的。再根据《导引图》《引书》疗病导引术式和《脉书》11条经脉及其所主病候的联系, 发现导引术是以经脉为理论基础来治疗疾病的。古人制定导引的操练方法, 很可能也参照了经脉循行的路线。导引与气、脉的关系, 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古人对于人体的认识是以"气""脉"为核心。气、脉理论在当时属于普遍流行的思想观念, 是指导砭、灸和导引等不同的医疗技术以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共通理论基础。
- 杨舒婷顾漫
- 关键词:导引术《导引图》气论经脉
- 儒士从医与金元医学的创新
-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宋代儒医开始出现,文医交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生的社会地位;金代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开始涌现出诸多的医学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之象,医学因此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宋金时...
- 郑凡顾漫
- 关键词:儒医学术创新
- 天回医简《经脉》残篇与《灵枢·经脉》的渊源被引量:8
- 2019年
- 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中,除包含一部较为完整的经脉文献《脉书·下经》外,另有一部残损严重的经脉文献,与《医马书》同置于一底箱内。本篇残存竹简中未发现自题篇名,考其文字内容,与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以及天回医简中的《脉书·下经》等均有所不同,而与《灵枢·经脉》的文句多有相类,故整理者拟名为《经脉》。通过对本篇与已出土经脉文献及《灵枢·经脉》的比较,展示秦汉时期中医经脉学说的源流衍变,并以此为例探讨中医经典理论的构建历程。
- 顾漫周琦柳长华武家璧
- 关键词:脉书
- 中医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
- 本文对中医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医古籍作为中医学术的载体,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古代文明的成果,而且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蕴藏着极其巨大的文化能量。而古籍整理作为传承学术的方式和手段,...
- 顾漫
- 关键词:中医古籍古籍整理中医传承
- 《史记·仓公列传》所见西汉医学新探
- 2024年
- 《史记·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载了仓公所诊治的26则医案,结合出土和传世医学文献,可以共同勾勒西汉前期的医学概貌。《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载的医学传承,是以医书的传承为线索的,可见今本《黄帝内经》成书前的秦汉时期,确实流传着《脉经》《五色》等古医书。从藏象理论、五脏脉诊和疾病辨识3个方面分析西汉前期的医学,可知当时五脏理论已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形成了体内五脏与体表、外在环境相通的思想。在诊断疾病中,先通过脉诊审察是否为五脏疾病,再进一步辨别疾病、决断死生,也是以五脏为核心的观念的体现。对疾病的认识以经脉疾病为起点,但也存在着不能反应于脉象、需根据症状辨别的疾病。
- 郑若羲顾漫
- 关键词:仓公淳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