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伟英

作品数:207 被引量:434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6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2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2篇细胞
  • 98篇白血
  • 97篇白血病
  • 67篇急性
  • 36篇髓系
  • 36篇基因
  • 34篇急性髓系
  • 33篇预后
  • 32篇骨髓
  • 30篇淋巴
  • 26篇髓系白血病
  • 26篇急性髓系白血...
  • 26篇病患
  • 24篇白血病患者
  • 22篇多发
  • 20篇多发性
  • 20篇淋巴瘤
  • 19篇多发性骨髓瘤
  • 19篇骨髓瘤
  • 17篇WT1

机构

  • 115篇常州市第一人...
  • 84篇苏州大学附属...
  • 37篇苏州大学
  • 8篇徐州医科大学
  • 7篇淮安市第一人...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济宁医学院
  • 6篇山东大学
  • 6篇皖北煤电集团...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泰安市中心医...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常州市第二人...

作者

  • 206篇顾伟英
  • 93篇谢晓宝
  • 65篇曹祥山
  • 45篇邱国强
  • 34篇贺白
  • 31篇陈子兴
  • 29篇王志林
  • 29篇华晓莹
  • 27篇凌云
  • 25篇胡绍燕
  • 24篇董伟民
  • 23篇岑建农
  • 23篇严峰
  • 19篇吴浩清
  • 14篇董伟民
  • 13篇钱新瑜
  • 13篇杨斌
  • 12篇吴炜
  • 11篇王彪
  • 11篇刘琰

传媒

  • 18篇白血病.淋巴...
  • 16篇中国实验血液...
  • 13篇江苏医药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8篇肿瘤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江苏省第十七...
  • 5篇第八届全国难...
  • 4篇临床荟萃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8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7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24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22篇2005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B4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WT1、RbAp46及IGFBP-r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WT1、RbAp46及IGFBP-rP1基因与NB4细胞诱导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NB4细胞诱导分化不同时间点WT1、RbAp46和IGFBP-rP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B4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变化。结果:随着NB4细胞向粒系终末分化,WT1、IGFBP-rP1基因的表达水平迅速下降。0.5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作用0、4、8、12、24与48 h后WT1N分别为1.91、1.21、0.60、0.44、0.18与0.04;IGFBP-rP1N分别为1.10、0.80、0.54、0.28、0.17与0.15。RbAp46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则下降缓慢,分别为2.65、1.86、1.40、1.27、1.48与0.49。NB4细胞处理组WT1基因的改变分别与RbAp46和IGFBP-rP1基因的变化存在相关性(r=0.829,P=0.021;r=1,P<0.001),三者均与CD11b的变化呈负相关(r=-1.0,P<0.001;r=-0.829,P=0.021与r=-1.0,P<0.001)。结论:WT1、RbAp46和IGFBP-rP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阻滞NB4细胞分化的过程。
胡绍燕陈子兴顾伟英沈慧玲岑建农
关键词:NB4细胞
WT1肽诱导CTL杀伤白血病细胞实验研究
<正>目的诱导WT1肽特异性CTL产生,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株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WT1基因异构体对该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WT1基因体外靶向免疫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合成一段HLA-A02限制性特异...
顾伟英曹祥山谢晓宝邱国强吴浩清
文献传递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宿主中供者来源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功能障碍研究
林艳曹阳董伟民谢晓宝顾伟英
辛伐他汀联合阿糖胞苷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SV)联合阿糖胞苷(Ara—C)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V和Ara—C单用或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对照组为K562细胞。药物作用24、48、72h后收集细胞,分别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M1Tr法检测不同组别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细胞坏死比例。结果SV联合Ara—C组与单药组相比细胞形态明显有核固缩现象,且可见凋亡小体形成,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大。其中15斗mol/Lsv联合20μmol/LAra—C的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显著,72h细胞抑制率为(72±1)%,明显高于15μmol/LSV组的(45±2)%和20μmol/LAra—C组的(44±0)%(P〈0.01),表现为协同抑制作用(24、48h金氏Q值为1.24和1.19)。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0、15和10μmol/LSV组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AnnexinV明显高于对照K562细胞(P〈0.01),而且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大早期凋亡率也增加(P〈0.05)。20和15μmol/LSV组早期凋亡率均高于10μmlo/I.SV组,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凋亡细胞率(PI)各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SV与Ara—C具有协同作用,增加了K56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15μmol/L可能为SV体外最件作用浓唐.
江庭秀顾伟英邱国强王志林吴浩清华晓莹贺白吴炜谢晓宝曹祥山
关键词:肿瘤辛伐他汀K562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张晓梅顾伟英谢晓宝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165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难治复发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初诊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自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苏延平赵艳顾伟英王清平
关键词:D-二聚体急性白血病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miR-10a-5p与NF-κB/p65相互关系的研究
刘会丹顾伟英谢晓宝刘琰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2023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获取1984-2016年确诊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从中分选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别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原发性腮腺淋巴瘤和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已知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独立预后因素的前提下建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情况,并通过一致性指数和校正图来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纳入2610例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66(15-99)岁,男女比例为1∶1.8,其中20.5%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婚姻状况、分期、组织学亚型、手术、放疗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而年龄、婚姻状况、化疗、手术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02(95%CI:0.696-0.768),体现出该模型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图中的预测值概率与实际值概率相近,体现出该模型较好的准确度。结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婚姻状况、分期、组织学分型、手术、放疗是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针对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可应用于临床个体化方案的制定。
徐鹏刘娟陈慧娟商丽梅严峰谢晓宝顾伟英林艳
关键词:预后因素列线图
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变化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不同疾病阶段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6例原发性APL患者,从治疗前至维持完全缓解3年期间,每1~3个月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将初诊时、第1次完全缓解时、第1次完全缓解后6个月时、复发时以及第1次完全缓解维持3年时这5个时间点作为统计观察点,动态观察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结果:初诊时,36例APL患者中有27例(75.0%)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28例(77.8%)血清叶酸水平下降,所有36例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均升高。第1次完全缓解时,具有上述异常表现的患者人数较初诊时明显减少(血清铁蛋白P〈0.05,血清叶酸P〈0.01,血清维生素B12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逐渐趋于正常。第1次完全缓解后6个月时,大多数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恢复正常。4例患者在维持完全缓解1年后疾病复发,其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复发前升高,而血清叶酸水平则较复发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维持完全缓解3年的患者,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均正常。结论:APL患者病程中存在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动态变化。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升高以及血清叶酸水平的降低均与APL的疾病活动状态和肿瘤负荷相关。
刘琰刘息平曹祥山谢晓宝顾伟英杨斌贺白李海乾钱新瑜
关键词: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
血清micro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
收集100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另采集10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对照.通过高通量Solexa测序技术,筛选出AML血清中与正常人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进而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差异...
刘琰支枫董伟民王彪朱远东顾伟英凌云谢晓宝曹祥山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学诊断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