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敏

作品数:44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媒体
  • 6篇文化
  • 4篇电影
  • 4篇新媒体
  • 4篇社会
  • 4篇媒介
  • 3篇新媒体事件
  • 3篇新闻
  • 3篇艺术
  • 3篇艺术专业
  • 3篇主持艺术
  • 3篇媒介形象
  • 3篇媒体事件
  • 3篇播音
  • 3篇播音与主持艺...
  • 3篇播音与主持艺...
  • 2篇电影观众
  • 2篇亚文化
  • 2篇异化
  • 2篇影视

机构

  • 41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文化部

作者

  • 41篇韩敏
  • 1篇张暾
  • 1篇张惠娟
  • 1篇杜佳
  • 1篇魏晗

传媒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青年记者
  • 2篇电影评介
  • 2篇湖南广播电视...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山东女子学院...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新闻界
  • 1篇视听界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妇女媒介形象研究——新妇女的想象共同体被引量:6
2013年
新中国初期的各项政策与法律的实施改变了中国妇女的生活空间,这群从家庭空间走向社会空间的妇女普遍面临社会化的问题,以《人民日报》为核心的群众传播体系所建构的妇女媒介形象是她们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群体。以新闻框架为基本分析理论,梳理"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所建构的妇女媒介形象,可以探寻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政治文化是如何生产新中国新的历史主体——新中国妇女的,同时也可以厘清主流政治文化关于女性媒介形象建构中突出与遮蔽的生产政治。
韩敏
关键词:《人民日报》媒介形象想象共同体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事件的网络协商与群体极化——基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的内容与文本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2014年中国进入全民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重构了聚合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和不断移动的空间,新的传播场景加剧了用户在新闻信息的获取与网络社交的回音壁效应。本文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与文本分析方法,探讨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事件中网络协商与群体极化之间的关系,发现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新媒体事件中群体极化趋势加剧,网民的民主协商水平低于以新浪为代表的PC互联网网民。总体来说,当前中国新媒体事件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比较突出。但是,新媒体事件又为公众提供了共同的话语题材,这是社会共识形成的基础,也可能成为公民的民主协商能力训练场。
韩敏
关键词:新媒体事件民主协商群体极化
从文化战线到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范式转型被引量:2
2019年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
韩敏
关键词:文化战线文化自信交往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中国对家庭和家庭妇女的媒介建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家庭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起点和基本单位,"十七年"是中国家庭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本文探讨"十七年"主流媒体所建构的家庭和家庭妇女形象及其内涵,选取《人民日报》《中国妇女》《人民画报》为样本。研究发现,家庭与家庭妇女形象从50年代的充满悖论到60年代的被消解,这种变迁表明了家庭与家庭妇女逐渐被主流价值体系所放逐,消解了家庭的社会细胞功能,这是"十七年"妇女解放运动的未完成性。因此,在当前家庭道德的重建中,将家庭与家庭妇女的劳动纳入到社会价值体系,是当前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路径。
韩敏
关键词:家庭家庭妇女道德重建人民日报中国妇女
制造的男性:影视剧“娘化”男性的审美批判
2022年
男性青年的“娘化”现象是近年来舆论争议的焦点,这类形象尤其体现在曾经风靡一时的“耽改剧”中。耽改剧通过对传统男性形象的贬抑来突出“女性化”男性的合理性。这与当下以技术进步为杠杆所撬动起的松动的性别意识息息相关。资本力量将技术力量与松动的性别意识收归麾下,制造出了所谓的“娘化”男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娘化”男性作为资本掠夺受众的不完美产物,只是引起一时“震惊”的消费品。当下社会需要时刻警惕资本对文化的无序扩张。
韩敏卢松岩
关键词:影视文化审美批判
“他者”与“他者”的对话与论辩:“洋网红”的视频自媒体辩论策略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对话与论辩策略。“洋网红”视频作品以“我”在中国现场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力破解西方偏见,并且通过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视角全面化、对话身份多重化等多重对话机制与西方媒体展开论辩,为国际用户知晓真实的中国图景提供了新信息。
韩敏敖利
逾越法度的善良——《维拉-德雷克》解读
2008年
英国导演迈克·雷的《维拉-德雷克》以其一贯的人性关怀视野讲述了在1950年代伦敦一位中年妇女维拉-德雷克的故事,这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在料理家务之外,还秘密的义务帮助那些意外怀孕的底层妇女堕胎,对于依然实行1861年法案的伦敦来说,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完全出于善意的维拉-德雷克终于还是没有逃脱这种与时代脱节的法律的监禁。
韩敏
关键词:堕胎
全连接世界的融传播被引量:2
2020年
智媒体技术为各种传播形态的信息提供了“全连接”的技术支撑,人类社会自此从有信息传播边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社会生活场域,进入到信息传播边界消逝后的全连接世界。在互联网场域,信息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为此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提出“融传播”概念,分析智能媒体时代熟人社交的失控,无边界控制的赛博空间对人的多元身份确认的困惑,智媒技术对人的“监控”等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反思拟真世界中的人际沟通。
韩敏周燕
三峡库区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保护生物学研究
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 (Franch.)p.Y.Zhang et Y.J.Zhang)隶属柽柳科、水柏枝属(myricaria),为多年生灌木,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水淹能力...
韩敏
关键词:疏花水柏枝扦插技术抗逆性
文献传递
新闻媒体与高校的融合教育——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2018年
在借鉴相关国家新闻传播学的教育经验基础上,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该全面加强与传媒业界深度互动,建立人才流动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新闻传媒是社会共同体的建构参与者的专业理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应该加大面向传媒业界的力度,培养方向的设置应该趋于专业化和个性化,课程体系应该趋于精细化与跨学科。
韩敏
关键词:专业学位融合教育社会共同体课程设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