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镇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1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应用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观察其对支抗牙的控制及覆牙合覆盖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恒牙期安氏Ⅱ1患者12例,应用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装置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及模型测量值。结果矫治前后支抗磨牙近中前移量小于拔牙间隙的1/3,其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牙合覆盖明显改善。结论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有效、非依赖性的较强支抗装置,能显著改善深覆牙合,提高安氏Ⅱ1错牙合的矫治效果。
- 鞠镇
- 关键词:横腭杆支抗
- 固定腭杆牵引装置在腭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利用固定腭杆牵引装置矫治腭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观察其可行性。方法 4例腭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利用固定腭杆牵引阻生牙,使其萌出,后通过固定矫治器牵引至正常位置。结果 4例均成功牵出,牙髓活力正常,牙周情况良好。结论固定腭杆牵引装置在腭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矫治中效果良好,是个不错的选择。
- 鞠镇王震东
- 关键词:腭侧埋伏阻生
- 活动支架竖直近中阻生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自制活动支架竖直近中阻生下颌第二磨牙的疗效.方法 选择6例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的安氏Ⅰ类错(牙合),采用自制活动支架和双颊面管带环,将支架两末端插入第一磨牙带环颊舌面的颊面管内,橡皮链连接支架与阻生磨牙牙面舌侧扣,牵引并竖直磨牙.结果 6例近中阻生磨牙直立,取得良好咬合关系,竖直时间为3~8个月.结论 自制活动支架竖直近中阻生磨牙,疗效明显.
- 鞠镇王震东
- 关键词:竖直近中阻生第二磨牙
- 含氟凝胶预防正畸牙脱矿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含氟凝胶在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中预防牙釉质脱矿的疗效。方法86例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的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在托槽粘着后即在托槽四周牙面釉质上涂布含氟凝胶,以后每个月复诊时涂1次;另43例不做任何处理。分2阶段取样检测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第一阶段治疗组釉质脱矿发生率5%,对照组26%;第二阶段发生率治疗组12%,对照组47%。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时间推移差异更明显。结论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时,配合使用含氟凝胶对预防牙釉质脱矿是有效的。
- 鞠镇章文海
- 关键词:正畸脱矿
- 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CML染色体的影响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染色体的影响及疗效。方法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法对80例Ph+的CML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同时对比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 CML患者染色体的改变情况及疗效。结果80例Ph+的CML患者中有11例合并其他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其中有10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伊马替尼(TKI-Ⅰ)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有35例达到持续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CCyR)(占87.5%),其中有7例3个月时获得 CCyR(占17.5%),10例 6个月时获得 CCyR(占25%),13例12个月时获得CCyR(占32.5%),5例18个月时获得CCyR(占12.5%);达沙替尼/尼罗替尼(TKI-Ⅱ)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有33例达到持续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占82.5%),其中有16例3个月时获得CCyR(占40%),9例6个月时获得CCyR(占2 2.5%),5例1 2个月时获得CCyR(占1 2.5%),3例1 8个月时获得 CCyR(占7.5%)。结论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的Ph+CML患者更容易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或不耐受性,尤其是加速期和急变期,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CML的治疗在长期疗效上相差不大,但近期效果二代优于一代。
- 陈静鞠镇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伊马替尼
- 前牙全瓷贴面在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章文海鞠镇
- 关键词:烤瓷贴面前牙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意义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2月收治的83例胆石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初级胆汁酸谱、次级胆汁酸谱差异,分析胆石症影响因素及胆汁酸谱诊断胆石症的价值效能。结果:研究组受试者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胆酸(G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A、GCDCA、GCA、TUDCA、TCDCA均是胆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CA、GCDCA、GCA、TUDCA、TCDCA诊断胆石症的AUC分别为0.760、0.755、0.914、0.855、0.880,联合数据诊断胆石症的的AUC分别为0.921,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97.6%。结论: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存在异常,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的血清胆汁酸谱可作为评估胆石症的有效方式之一,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 陈静周皓鹏鞠镇
- 关键词:胆石症血清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