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祥义

作品数:39 被引量:574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3篇黄土
  • 7篇古气候
  • 6篇地质
  • 6篇黄土高原
  • 6篇古土壤
  • 6篇磁化率
  • 5篇土壤
  • 4篇地质环境
  • 4篇剖面
  • 4篇显微结构
  • 4篇黄土剖面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阶地
  • 3篇滑坡
  • 3篇环境变迁
  • 3篇古环境
  • 3篇古环境变迁
  • 2篇地质灾害

机构

  • 39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宁夏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作者

  • 39篇雷祥义
  • 9篇岳乐平
  • 6篇屈红军
  • 2篇袁丽侠
  • 2篇黄玉华
  • 1篇唐克丽
  • 1篇王建其
  • 1篇业渝光
  • 1篇王卫
  • 1篇李秉成
  • 1篇王世尧
  • 1篇王艳娟
  • 1篇和杰
  • 1篇张猛刚
  • 1篇王维升
  • 1篇薛祥煦
  • 1篇李小强
  • 1篇李昭淑
  • 1篇贺秀斌
  • 1篇温金梅

传媒

  • 6篇西北大学学报...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地质论评
  • 3篇陕西地质
  • 3篇灾害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陕西地质科技...
  • 1篇山地研究
  • 1篇2004年中...
  • 1篇1994年中...
  • 1篇全国第三次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6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东川古泥石流堆积物ESR测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用ESR方法对该区古泥石流堆积物的形成年代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讨论了此方法的可靠性、测年机理以及所得ESR年龄的地质意义.
业渝光刁光波和杰高钧成雷祥义
关键词:ESR测年堆积物石英泥石流
宁夏南部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被引量:15
2003年
根据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野外调查及西吉县夏家大路黄土结构样的电镜扫描结果,从其黄土地形地貌、显微结构类型及水动力状况,分析了研究区内侵蚀程度高、危害性大的水土流失灾害的致灾机理。论述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危害,认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共同叠加是黄土区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提出了扩大植被覆盖率,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农业生产中采用沟垄、坑田、壕田耕作法,以保持水土;工程建设中采用化学法、强夯法和灰土桩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配合系统的技术性对策,建立相应的社会性对策等防治措施。
袁丽侠雷祥义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丘陵区
秦岭北麓黄土沉积环境被引量:5
1990年
秦岭北麓黄土最早形成于2.45Ma.区内各地质时代的黄土层中几乎都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黄土颜色深,颗粒细,粘化重;古土壤色鲜艳,层数多,底部钙质结核常联结成钙板;黄土中的原生碳酸钙几乎全部被淋溶,光性方位粘土较显著.这些说明本区黄土物质沉积后经受了比较强烈的淋滤作用和成土作用,反映出第四纪期间秦岭北麓黄土沉积环境要比黄土高原西北部温暖而湿润。
雷祥义岳乐平屈红军
关键词:黄土沉积环境第四纪
陕西关中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变迁被引量:18
1997年
陕西关中盆地的泾阳南塬和西安东郊席王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底部的S_1古土壤是由4层古土壤及与其相间的3层黄土构成,L_1黄土是由3层黄土及夹于其间的两层古土壤构成。这是目前发现的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保存较好的剖面。两剖面的地层结构、磁化率曲线和地球化学组分反映出的12个温湿、冷干气候变化阶段可以归纳为6个气候变化旋回。这是目前建立的我国黄土高原晚更新世(130—10ka B P)较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模式,它与经典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曲线是不相一致的。
雷祥义岳乐平
关键词:晚更新世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古环境
西安白鹿塬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被引量:19
1991年
本文讨论了西安白鹿塬黄土滑坡形成时代、分布规律以及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着重分析了人类生产活动(如在内部结构破碎的滑坡体上大量毁林耕地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及斜坡力学平衡条件等)对塬边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恢复滑坡稳定的关键措施。
雷祥义屈红军
关键词:黄土滑坡稳定性
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人类活动的黄土斜坡地质环境负效应问题被引量:28
1996年
本文在论述关中盆地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按人类触发黄土滑坡的工程-经济活动的性质及作用的地貌部位,把区内人为黄土滑坡划分为5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黄土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及其分布、危害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把人类盲目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促使社会经济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防止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尤其黄土滑坡灾害,实现减灾效益和获取良好环境效益的关键。
雷祥义
关键词:黄土滑坡地质环境减灾
陕北伤亡性黄土崩塌成因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7
1998年
讨论了陕北黄土高原既毁窑又伤人的伤亡性黄土崩塌的类型、前兆、时空分布特征,着重分析了这类崩塌形成原因。在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陕北黄土地区,由于在黄土斜坡上切层开挖,平基建宅,严重地破坏了自然边坡的稳定平衡条件,导致伤亡性黄土崩塌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对黄土宅基边坡的科学管理和预防并采取削坡减重和排水等工程措施当是恢复宅基边坡稳定、减少崩塌灾害的关键。
雷祥义魏青珂
关键词:黄土崩塌
黄土高原南部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划分、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质特征被引量:19
1992年
黄土高原南部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包括三层黄土(L11、L12、L13)和三层古土壤(S01、S02、S1),共六个层次。Q4/Q3界线划在S0/L11界面上,年龄约为10000aB.P.;Q3/Q2界线划在S1/L2界面上,年龄约为120000a B.P.。在区域上自北向南,晚更新世黄土的显微结构由微胶结结构组合逐渐过渡为半胶结结构组合,直到胶结结构组合,黄土的力学性质相应地由差变好。在剖面中自上而下,黄土的显微结构类型与其力学性质指标之间亦存在着上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显微结构类型作为评价黄土工程性质的一种简便方法大有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的前景。
雷祥义
关键词:晚更新世黄土显微结构力学性质
西安白鹿塬全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古气候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的年代序列,揭示其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白鹿塬刘家坡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的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将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根据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a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阶段。
李秉成雷祥义李正泽王世尧温金梅王艳娟胡培华
关键词:磁化率古气候特征全新世
最近13万年黄土磁化率记录及古气候意义
黄土磁化率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个能反映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物理参数。黄土与古土壤中磁化率信号载体主要为磁铁矿或磁赤铁矿、赤铁矿。其中主要为小于1μm的磁铁矿颗粒。这些小于1μm 的颗粒显示了高磁化率值。关于黄土磁化率的...
岳乐平雷祥义
关键词:黄土磁化率古气候意义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