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对一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青海地区肿瘤相关医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就诊且无法行手术切除的Ⅳ期胃癌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甲磺酸阿帕替尼+奥沙利铂+替吉奥)与对照组(奥沙利铂+替吉奥),每组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预期随访24个月以上,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2组预后。[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83%26.09%,P<0.05)。2组患者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和乏力的发生率及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发生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的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不过绝大多数属于1-2级,经过对症治疗均已好转。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14.4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亦显著长于对照组(7.2个月4.4个月,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6.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4%(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SOX的治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预后良好,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李淼晋国权陈蓉冀保研郭虎林金曼任晓飞
- 关键词:SOX方案晚期胃癌近期疗效预后
- 华蟾素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选取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G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顺铂80mg/m2,d1~3);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蟾素胶囊0. 75 g口服,3次/d,d1~14。21 d为一个化疗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中位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类型及Karnofsky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IgA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0. 05),且联合组IgG、IgA和IgM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 <0. 05),并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 <0. 05)。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 44%vs 31. 03%,P <0. 05),且联合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程度分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3. 3个月vs 16. 5个月,P <0. 05),联合组2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 3%vs 36. 2%,P <0. 05)。结论与单纯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相比较,华蟾素联合GP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更好,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更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并可降低部分不良反应程度,提高了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淼陈蓉冀保研郭虎林金曼任晓飞
- 关键词:脱氧胞苷
- 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采取芪胶升白胶囊治疗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合计96例(2021年2月-2022年4月收治),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化疗治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化疗治疗同时结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芪胶升白胶囊治疗。两组数据对比:疗效、白细胞减少继发感染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及少气懒言、自汗盗汗等)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免疫指标变化、生活质量量表(KP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7.92%,47/48)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继发感染率(4.17%,2/48)低于对照组(16.67%,8/4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及少气懒言、自汗盗汗等)、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等免疫指标、KP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及少气懒言、自汗盗汗等)、WBC、PLT、Hb、IgA、IgM、IgG、KPS评分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及少气懒言、自汗盗汗等)、WBC、PLT、Hb、IgA、IgM、IgG、KPS评分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08%,1/48)与观察组(4.17%,2/48)比较,P>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采取芪胶升白胶囊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白细胞减少继发感染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免疫能力,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
- 李燕陈蓉徐新倩
-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芪胶升白胶囊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RIG1及Fasc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和成束蛋白1(Fascin-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手术切除的86例癌组织标本和部分配对的4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RIG1及Fasc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LRIG1及Fascin-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scin-1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1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和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1阳性与阴性患者在肿瘤直径和纵膈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1阳性与阴性患者在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纵膈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IG1及Fascin-1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存在差异表达,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 冀保妍陈蓉李海燕李淼郭燕南敏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 李瑜英安生花李瑜琳尹桂秀骆玉霜李燕陈蓉王淼舟姜彪
- 该成果采用单纯XELOX方案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XELOX方案对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恩度联合XELOX方案治疗AGC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单纯XELOX方案,但...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抑素
- 紧密连接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 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 李燕吴密璐骆玉霜刘志波陈蓉
- 关键词:连接蛋白类肠肿瘤
- 青海地区乳腺癌组织中c-myc、HIF-1α、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 祁玉娟赵君慧吴密璐沈存芳骆玉霜杨爱荣蔺小倩郭新建迪吉李豪陈蓉
- 该课题通过对青海地区60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乳腺癌组织中c-myc、HIF-1α及VEGF水平呈高表达,对阐明乳腺癌发病机制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乳腺癌组织中c-myc、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与其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发病机制分子靶向治疗
-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对比顺铂一线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及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在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腺癌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培美曲塞(500mg/m^2,Ⅳ,d1)+奈达铂(NDP,80mg/m^2静脉滴注,d1-3);对照组33例:培美曲塞(500mg/m^2,Ⅳ,d1)+顺铂(DDP75mg/m^2,Ⅳ,d1-3)。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2.5%和60.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5%和88.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3-4)级毒性观察组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为主,而对照组以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乏力、血红蛋白下降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与培美曲赛联合顺铂在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疗效相似,但毒副反应相对低,安全性相对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燕吴密璐骆玉霜陈蓉王苗苗
- 关键词:肺腺癌培美曲塞奈达铂顺铂
- 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0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吉非替尼和沙利度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生存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68.00%(17/25),对照组为32.00%(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00%(20/25),对照组为52.00%(1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的生存曲线较对照组明显抬高,观察组PFS为(20.21±1.32)个月,对照组PFS为(10.21±1.3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型肺腺癌的治疗,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 陈蓉李淼赵君慧骆玉霜李燕刘海岳
- 关键词:吉非替尼沙利度胺肺腺癌
- 晚期胃癌患者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 骆玉霜赵君慧李志义沈存芳骆玉露祁玉娟吴密璐杨应忠刘建红胥连生李瑜英李燕陈蓉王松
- 该成果通过对108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检测其ERCC1基因型,结果表明:ERCC1 118密码子C/C基因型对奥沙利铂化疗疗效敏感性较高,ERCC1基因型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敏感性指...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奥沙利铂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