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佳
- 作品数:17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K2Ⅰ期临床试验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研究人体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K2(rhTNFα鄄DK2)的耐受剂量,测定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1)rhTNFα鄄DK2按30万、60万、90万、120万、150万和200万U/m26个剂量组渐次递增,每组3例。药物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2h,连用7天。(2)至200万U/m2剂量组时,rhTNFα鄄DK2200万U/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匀速静滴1h,分别在0、30、60、65、75、90、105、120、150和180min取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药浓度。[结果]26例恶性肿瘤患者入组,2例出组;18例按顺序分6组完成耐受性试验主要不良反应是寒战、发热、血压异常、白细胞降低和骨肌肉酸痛,未出现Ⅲ度不良反应;200万U/(m2·d)被确认为安全剂量。6例接受血药浓度测定:rhTNFα鄄DK2在体内呈一房室模型,t1/2(10.1~30.7)min,平均值(21.5±7.1)min,Vd(35.6~58.2)L,平均值(46.5±9.8)L。[结论]rhTNFα鄄DK2(30~200)万U/(m2·d)连用7天,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Ⅱ期临床试验的推荐剂量为200万U/(m2·d)。rhTNFα鄄DK2在体内呈一房室模型,t1/2=21.5min,Vd=46.5L。
- 刘健陈拯民陈强陈亦贵陈胜佳蔡永明杨建伟蔡雄超
- 关键词:耐受性药代动力学
- 吉非替尼与埃克替尼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埃克替尼对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患者,共计100例,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开展对比实验。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埃克替尼治疗,两组均进行2周期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完全缓解(I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对患者疗效率进行评估;采用platinumEliteDL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水平等,随后,则分析患者治疗后肺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72.00%vs.7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相当。
- 陈胜佳林金兰朱凯徐振武庄武苗茜蒋侃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埃克替尼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美沙酮与盐酸羟考酮在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盐酸美沙酮片与盐酸羟考酮在治疗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另外一组(20例)采用盐酸美沙酮片治疗,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奥施康定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76.6%,美沙酮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75%(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昏、嗜睡,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与盐酸美沙酮片用于治疗晚期癌症重度癌痛疗效接近。
- 陈胜佳徐振武朱凯徐海鹏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晚期癌症患者镇痛
- 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一代TKI靶向治疗的效果及预后预测因子分析被引量:22
- 2022年
- 背景和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已成为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然而仍有10%~30%的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在接受TKI靶向治疗时出现原发性耐药。因此,研究EGFR-TKI的临床疗效,寻找其预后预测因子对于治疗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埃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CSLC患者的疗效并寻找其预后预测因子。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携带EGFR突变的25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并采外周血检测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的EGFR突变情况,最终入组118例,均接受埃克替尼125 mg口服,每天3次。定期收集患者的生存资料。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GFR突变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8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7%(95%CI:53.9%~71.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2.4%(95%CI:87.5%~97.2%),中位PFS为11.3个月(95%CI:9.1~13.5个月),中位OS为32.0个月(95%CI:26.9~37.1个月)。不同EGFR表达类型之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EGFR突变组患者的最佳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单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ctDNA的EGFR突变情况与患者的PFS和OS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表达水平、EGFR类型、胸腔积液及最佳疗效为PFS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患者的N分期、骨转移、PFS及出现EGFR T790M突变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一线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具�
- 洪雅萍黄韵坚黄漳州陈胜佳钟巧凤曾洪福庄武
- 关键词:骨转移
-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17例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观察紫杉醇(PTX)联合草酸铂(L-OH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17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予全身化疗.结果17例胃癌患者平均化疗1~2疗程,其中CR2例,RP9例,总有效率为64.7%.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和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缓解率高,疗效不错,耐受性好.
- 陈胜佳王晓杰郭增清范南峰
- 关键词:胃肿瘤紫杉醇草酸铂药物疗效
- 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TNF)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注入TNF200~300万单位,每周1次。结果51例胸腔积液,CR 21例,PR 22例,NC 8例,总有效率84.3%。结论 TNF胸腔注射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
- 朱凯张爱萍陈胜佳林晶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肺癌肿瘤坏死因子
- 5-氟脲嘧啶持续静脉滴注辅以醛氢叶酸及顺铂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探讨
- 2001年
- 蔡雄超毛雪华郑弘宇陈胜佳
- 关键词:氟脲嘧啶叶酸顺铂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KRAS与EGFR基因突变并存及对一线EGFR-TKI治疗选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KRAS与EGFR基因突变并存,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同时有KRAS、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GS检测情况,分析该类患者EGFR-TKI治疗的效果。结果 26例同时有KRAS及EGFR基因位点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EGFR-TKI一线治疗均失败。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同时出现EGFR和KRAS基因突变,这类患者不推荐首选EGFR-TKI治疗。
- 朱凯张爱萍谢丽心林金兰陈胜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DNAEGFRKRAS
-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血浆EGFR突变状态指导埃克替尼一线用药治疗晚期NSCLC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法检测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指导埃克替尼一线用药治疗晚期NCSLC的价值。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且经dd PCR检测EGFR为敏感型突变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埃克替尼125 mg口服,每天3次。采用χ2检验比较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在19DEL突变组与L858R突变组之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2例患者的ORR为65. 8%,DCR为89. 9%。19DEL突变组与L858R突变组相比,DCR和ORR均无统计学差异。82例患者的中位PFS为10. 8个月(95%CI 8. 1~13. 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表达类型(19DEL vs. L858R)及EGFR突变状态由阳性转为阴性与患者疗效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表达类型与EGFR突变状态由阳性转为阴性均为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于dd PCR法血浆检测EGFR突变结果来指导一线EGFR-TKI治疗其适应证具有可行性。EGFR突变类型以及EGFR-TKI治疗2个月后EGFR突变状态的动态评估可以作为疗效预测因子。
- 庄武洪雅萍何约明施纯玫黄韵坚林金兰黄章洲黄诚吴标徐振武陈胜佳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核酸扩增技术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程治疗后应用贝伐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通过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程治疗失败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评估贝伐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接受过一线、二线化疗或靶向治疗,PS评分≥2分,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化疗1~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标准3.0版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共用33例患者入组,26例病例完成2周期以上的化疗,32例病例可评价疗效,总体CR 1例,PR 4例,SD 19例,PD 8例,客观有效率(RR)为15.6%(5/32),疾病控制率(DCR)为75.0%(24/32);可供评价的病例数是32例,中位PFS 3.9个月.与贝伐单抗相关的毒性反应以高血压,蛋白尿和肝功能损害较高,多为Ⅰ/Ⅱ级,Ⅲ/Ⅳ级少见.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多程治疗后非鳞状非小细胞晚期肺癌仍有一定的缓解率,安全性好,副反应可耐受.
- 苗茜黄诚徐振武陈胜佳朱凯
- 关键词:贝伐单抗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