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莹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3篇处方
  • 2篇用药
  • 2篇微丸
  • 2篇门诊
  • 2篇缓释
  • 2篇缓释微丸
  • 1篇动脉
  • 1篇药房
  • 1篇药患纠纷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医院门诊
  • 1篇医院门诊药房
  • 1篇医嘱

机构

  • 8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总部门诊...

作者

  • 8篇陈秀莹
  • 3篇刘华
  • 3篇刘洋
  • 2篇曾宪锋
  • 2篇刘鹰
  • 2篇陈充抒
  • 1篇卜甜甜
  • 1篇何慧丽
  • 1篇薛素芬
  • 1篇鲁燕侠
  • 1篇许丽萍
  • 1篇刘振华
  • 1篇王凤林
  • 1篇谢学渊
  • 1篇黄健
  • 1篇吕娟丽
  • 1篇张秀銮
  • 1篇欧阳红梅

传媒

  • 4篇武警医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处理和手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一周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处方共15 275张,其中抗感染药物3143张,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率20.58%;感染部位处方分布上呼吸道居首位,1071张占34.07%,其次是下呼吸道,420张占13.36%;使用一种针剂是767张,占24.40%,一联片剂2158张,占68.66%,两联针剂46张,占1.46%,两联片剂172张,占5.47%。结论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起点高,联合应用不合理等问题,应加强干预管理。
陈秀莹刘洋刘华陈充抒
关键词: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处方
美式正脊与中频加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曾宪锋薛素芬张秀銮许丽萍陈秀莹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医院2010年-2013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发生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等,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3年医院共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86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年龄〈10岁和〉60岁患者分别为36.6%和44.0%,11~59岁患者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率为77.0%,相对于男性患者的23.0%明显增高(P〈0.05),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最多为64.2%;注射用药、联合用药和医院等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84.8%、94.0%和82.1%。结论患者的年龄、联合用药及注射用药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廊引起临床用药的滓意。
刘洋刘华吕娟丽王凤林陈秀莹刘鹰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利用PASS软件系统监测住院患者医嘱情况分析
2011年
随着新药的不断推出和药品种类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福音,但也使医疗人员正确使用药物的难度加大.由于药物误用或不合理联用,而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屡见报道.为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我院于2008年起使用总后卫生部和四川美康医药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合理用药软件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
谢学渊陈秀莹
关键词:PASS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监测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11月外科手术患者747例,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72.91%,明显低于Ⅱ类和Ⅲ类切口的100.00%,平均用药时间Ⅰ类切口为(2.64±0.72)d,单一用药为主,Ⅱ类切口为(5.83±1.46)d,二联用药为主,Ⅲ类切口为(6.37±1.79)d,三联药物为主,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适应证、给药时机、术后用药;Ⅱ类切口主要集中在给药时机、术中追加和术后用药;Ⅲ类切口主要集中在给药时机、术中追加、术后用药。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干预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
刘华卜甜甜刘洋何慧丽陈秀莹刘鹰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卡托普利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处方因素考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制备卡托普利缓释微丸,并对其处方工艺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选用尤特奇RS 30 D与尤特奇RL 30 D的混合物作为包农缓释材料,采用溶液层积法、流化床底喷方式,进行空白丸芯的上药和缓释包衣;并考察缓释聚合物尤特奇RS 30D与尤特奇RL 30D的不同比例、包衣增重,以及增塑剂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当尤特奇RS 30D与尤特奇RL 30D的比例为4:1,包衣增重为10%,增塑剂用量为20%时,所制得的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在1、4和8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标示量的20%~35%,40%~65%和75%以上。结论:通过调整尤特奇RS 30D与尤特奇RL 30D之间的比例,或提高聚合物包衣增重等手段,能使卡托普利栽药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陈秀莹黄健刘振华
关键词:卡托普利缓释微丸
阿替洛尔缓释微丸的制备和处方工艺研究
2007年
目的 制备阿替洛尔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利用溶液层积法对载药丸芯进行缓释包衣。以圆整度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主要工艺参数:滚圆速度、滚圆时间和愈合时间;以及处方因素:微晶纤维素与主药的比例,丸芯粘合剂用量,以及缓释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结果 所制得的缓释微丸在1、6、12、24 h的释放率分别为标示量的10%~15%,20%~45%,50%~75%,85%以上。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结论 本研究处方工艺简便,重现性良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陈秀莹欧阳红梅曾宪锋
关键词:阿替洛尔挤出滚圆法
医院门诊药房发生药患纠纷原因及对策被引量:7
2007年
陈秀莹陈充抒鲁燕侠
关键词:西药房药患纠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