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浆输注对于晚期肝癌的协同治疗效果监测
- 目的研究血浆输注对于协同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常伴有的肝腹水、体内蛋白以及凝血因子大量缺失等病症的效果。方法本文以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7例晚期肝细胞癌症患者为观测组,在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介入治疗...
- 陈瑛
- 输注血小板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 2006年
- 陈瑛张学慧
- 关键词:输注血小板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出血
- 骨胶原代谢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rinary nitrogen—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uNTx)和尿吡啶酚(urinary pyridinoline crosslinks,uPYD)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2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并计算此三项指标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核素全身骨扫描为标准,并以CT、X线、MRI等影像学方法确诊,将72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浓度的差别,并根据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分为亚组比较其在不同组间浓度差别。结果骨转移组患者sICTP、uNTx和uPYD浓度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三项指标之间显著相关(r〉0.5,P〈0.05)。sICTP、uNTx和uPYD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0.56%、72.00%与80.56%(P〈0.05),特异度为97.22%、83.33%和80.56%(P〈0.05);各项指标水平在不同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水平升高和发生骨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溶骨性骨代谢指标sICTP、uNTx和uPYD浓度的测定对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与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 佟仲生王晓蕊王忱陈瑛任丽崔林李淑芬
- 关键词:骨肿瘤生物学标记
- 癌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 1999年
-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配对研究方法对168 例医院感染癌症病人和168 名对照病例进行了配对调查。结果:(1)抗肿瘤药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癌症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χ2= 107.02,P< 0.01,OR= 13.6,95% CI7.16~21.78)。(2)各种介入性检诊或治疗手段的应用也是造成癌症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 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χ2= 4.26,P<0.05,OR= 4.0,95% CI2.73~5.95)。(4) 对手术暴露时间与医院感染的联系进行了趋势检验, 结果表明手术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呈等级关系(χ2= 43.22,P< 0.01)。结论:提示医院对癌症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应控制用量和时间,防止滥用抗生素。在对病人实施介入性检诊或治疗时,必须严格消毒避免其交叉感染。
- 杨福利陈瑛王祥
- 关键词:癌症医院感染
- 解析子宫肌瘤伴发淀粉样变的形成机制
- 胡可胜张运祥陈瑛张鹏宇宋林孙续国
- 组织多肽特异抗原测定对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监测的应用
- 2000年
- 陈瑛张爱敏焦晓青师越
-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多肽特异抗原
- ICTP、BGP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任丽陈瑛王晓蕊陈勇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寻找新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术前外周血标本进行研究,以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标本作对照,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定量检测IGF-1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血清IGF-1值分别为136.50(63.07~190.23)ng/ml、60.02(20.46~151.20)ng/ml、165.50(76.89~584.18)ng/ml,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清IGF-1值分别为156.62(76.89~248.20)ng/ml、250.18(135.78~584.18)ng/ml;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GF-1值分别为224.87(103.28~584.18)ng/ml、139.78(76.89~243.68)ng/ml;IGF-1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在乳腺癌组中雌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患者中血清IGF-1值分别为239.78(135.78~533.21)ng/ml、154.37(76.89~584.18)ng/ml,IGF-1水平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1的定量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IGF-1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 任丽陈瑛李丁
- 关键词:乳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实时定量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 2008年
- 目的:以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作为基因标志,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Q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在乳腺癌微转移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102名正常献血员、177例乳腺原发癌患者及12例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CK19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原发乳腺癌组及远处转移组CK19 mRNA的中位数分别为67、542和1082,原发乳腺癌组与另外两组比较,CK19 mRNA平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正常对照组CK19 mRNA的最大值497拷贝/ml血作为阳性阈值,原发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2.0%,与正常对照组(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处转移组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83.3%)显著高于原发乳腺癌组(P<0.05);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肿瘤细胞阳性率在临床病理因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QRT-PCR方法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可早期发现血行播散的肿瘤细胞,应用于临床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动态监测,同时有望成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
- 陈晓慧肖春花陈瑛佟仲生李希赵坤李晓青冯玉梅
- 关键词:CK19MRNA乳腺癌微转移
- Cyfra21-1试验在肺癌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 1999年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一些专家研究结果发现[1],各种组织上皮细胞产生不同的细胞角质蛋白,这些细胞角质蛋白的分解片断可溶于血液中,患肺癌时血清中可出现大量的细胞角质蛋白-19(CKS-19)片断。我们使用Cyf...
- 陈瑛师越杨福利
- 关键词:肺癌CYFRA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