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容
-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100例高龄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20例患者行急诊PCI术,80例行择期PCI术,观察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结果 96例介入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6.0%;靶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5.6%(151/158),随访期间发生15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成功率高、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陈德容何皓蒋军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及对血清TNF-α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来氟米特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7.5%,远好于对照组的70%、2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更低(P〈0.05)。来氟米特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明显降低了患者血清TNF-α水平,促进治疗效果及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陈德容
- 关键词:来氟米特地塞米松多发性硬化TNF-Α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眩晕症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纳洛酮2-4mg稀释后静滴,同时静滴血栓通350mg,每日1次,连续3d。对照组28例静滴血栓通350mg,每日1次,连续3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眩晕症安全、有效。
- 罗明初陈德容朱礼星
- 关键词:眩晕症纳洛酮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使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血管扩张剂、利尿、洋地黄等)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衰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2%,P〈0.05;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以及射血分数(EF),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陈德容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胺碘酮
-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CO2分压、动脉血压、最大呼吸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陈德容
- 关键词: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利多卡因雾化吸入
- 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确诊非冠心病患者(正常组)的外周血清IL-18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1);双支、三支病变组的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L-18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 陈德容何皓蒋军华
- 关键词:血清白细胞介素-18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6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用缬沙坦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李英娟林宏初刘宇星陈德容蒋天线陈学王肖志
- 关键词: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黄葵胶囊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陈德容
-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 弥可保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神经痛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弥可保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4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给予弥可保500ug联合地塞米松5mg肌注,每日1次,连续3d,对照组20例给予普通剂型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日1次,连续3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5%、3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弥可保联合地塞松治疗神经痛安全有效。
- 罗明初陈德容蒋军华
- 关键词:神经痛弥可保地塞米松
- 急性心肌梗塞时白细胞增多与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肌酶、梗塞面积、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200例AMI患者入院后48h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含量。结果 WBC中、高组病人血清CPK值均较WBC低组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P<0.01);血WBC低组单部位AMI发生率较中、高组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高组多部位AMI发生率较低、中组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0.01);血WBC计数中,高组病人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高组病人死亡率为21.4%,低、中组总死亡率为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白细胞水平监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鉴别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 陈德容卢淑玲蔡任军
-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白细胞增多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