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平莲

作品数:1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乳腺
  • 5篇病理
  • 4篇肿瘤
  • 3篇钼靶
  • 3篇免疫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液基薄层
  • 2篇液基薄层细胞
  • 2篇液基薄层细胞...
  • 2篇液基薄层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肾镜
  • 2篇碎石
  • 2篇碎石清

机构

  • 14篇定州市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作者

  • 17篇陈平莲
  • 6篇李超
  • 4篇杨全山
  • 3篇武立伟
  • 3篇李永辉
  • 3篇陆建伟
  • 2篇郭琳琅
  • 2篇陈宝玉
  • 2篇王娜
  • 2篇杨铭
  • 2篇赵永辉
  • 1篇任秀朋
  • 1篇罗红
  • 1篇王刚
  • 1篇刘丽丽
  • 1篇赵丽娜
  • 1篇李永辉
  • 1篇李芳
  • 1篇王靖红
  • 1篇刘娜

传媒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网膜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
2010年
患者,女,67岁,主因发现腹部肿物20d入院。术前检查:X线示心肺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胆、脾、胰、双肾、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右侧腹盆腔低回声包块,腹腔积液;临床生化检查:
李超陈平莲陈宝玉
关键词:原发性透明细胞癌大网膜腹部肿物术前检查生化检查腹盆腔
定州市女教师乳腺疾病普查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定州市女教师乳腺患病情况,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女性乳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记录分析2014-05-2016-04来定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61例女教师的体检报告,根据B超或钼靶X线报告进行分组:阴性组(1级)和阳性组(2~5级)。结果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及大学不同阶段学校女教师乳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2,P=0.034),高中老师患病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29,P=0.000),41~5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月经不规律组乳腺患病率高于较月经规律组(χ2=9.184,P=0.002),生育组高于未生育组(χ2=24.384,P<0.001),高学历组高于低学历组(χ2=7.168,P=0.028),妇科检查子宫发现肌瘤组乳腺患病率明显高于未发现肌瘤组(χ2=49.56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州市女教师乳腺患病情况与年龄、学历、任教学校所处阶段、月经、生育情况及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相关。
杨全山陈平莲李永辉罗红陆建伟仝淑丽王玮婷王刚蔡海建刘丽丽赵丽娜
关键词:乳腺疾病女教师流行病学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钼靶X线特征。方法:分析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钼靶钼靶X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左乳肿物,左腋窝肿大淋巴结;钼靶X线:高密度影,边界不清,:患者女性,左乳肿物,左腋窝肿大淋巴结;钼靶未见簇状微钙化灶;镜下见瘤细胞浸润性、弥漫性生长,泡状核,核大小是正常淋巴细胞的2~3倍;免疫表型:CD3(-),CD20(+++),CD79α(+++),CD45RO(-),CK(-),P53(+++),Ki67(+,60%),Vim(+++);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乳腺原发淋巴瘤罕见,钼靶X线提示边界不清高密度肿块影,但不合并明显毛刺及簇状微钙化灶,显微镜下见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时,即病理及钼靶X线都不提示典型的癌时,病理要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属于结外淋巴瘤,占恶性淋巴瘤的0.38%~0.7%,不到乳腺恶性肿瘤的1%[1],钼靶X线及病理鉴别诊断时容易忽略。本文通过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此病的病理学及影像学的认识。
陈平莲杨全山李永辉李超赵永辉
关键词:乳腺淋巴瘤钼靶X线病理
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药物干预)、低、中及高剂量槲皮素组(分别加入10、20、40μmoL/L槲皮素共培养)和顺铂组(加入3 mg/L顺铂共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记实验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DA-MB-231细胞呈不规则状生长,分布较紧密。低、中剂量槲皮素组MDA-MB-231细胞间隙变大,数目减少,细胞质变浑浊,而高剂量槲皮素组及顺铂组MDA-MB-231细胞形态呈片状球形,并出现肿胀破裂且数目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及高剂量槲皮素组MDA-MB-231细胞侵袭数目、划痕距离、STAT3水平降低,凋亡率、SOCS1水平升高(均P<0.05)。低、中及高剂量槲皮素组MDA-MB-231细胞侵袭数目、划痕距离、STAT3水平依次降低,凋亡率、SOCS1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高剂量槲皮素组与顺铂组细胞侵袭数目、划痕距离、凋亡率及STAT3、SOCS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OCS1、抑制STAT3表达有关。
胥柏宇宋立强刘娜陈平莲
关键词:乳腺癌槲皮素细胞侵袭细胞转移
含Leydig细胞成分的低度恶性卵泡膜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卵泡膜细胞瘤是卵巢实质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属性索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它能分泌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可引起妇娩经后阴道流血、内膜增厚甚至癌变.Leydig(莱迪希)细胞为卵巢、睾丸间质细胞是发生于性索间质的少见细胞.于我院发现1例含Leydig细胞成分的卵泡膜细胞瘤病例,报告如下.
李芳李超任秀朋陈平莲陈宝玉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效果情况分析
2024年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6月筛选本次研究病例,117例符合条件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为疑似宫颈病变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巴氏涂片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以阴道镜活检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更为接近,其各项诊断效能高于巴氏涂片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鳞状细胞癌阳性检出上与巴氏涂片检测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宫颈癌前病变及诊断上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诊断准确更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指标。
陈平莲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病理特点与MRI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学习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病理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在右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MRI特征、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提示病人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病理HE切片显微镜下见三种成分,富于细胞区、微囊区及胶原性间质;免疫组化Vimentin (+++)、WT1 (+++)、CD10 (+++)、CyclinD1 (++)、Ki-67 (约5%+)、Calretinin (-)、α-inhibin(-)。结论: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临床较为罕见,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文献报道大部分为良性,治疗推荐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较好。
陈平莲王靖红
关键词:卵巢肿瘤病理特点MRI特征
Etk基因调控小细胞肺癌凋亡机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全国肺癌协会最新发布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已高居各类恶性肿瘤首位。小细胞肺癌发病率约占全部肺癌患者的25%。尽管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如et...
陈平莲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P53BCL-2阿霉素
文献传递
酪氨酸激酶Etk与肿瘤
2008年
Etk属非受体性蛋白酪氨酸激酶BTK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上皮和内皮细胞,在调控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等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结构功能的不断认识,Etk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Etk的结构,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陈平莲郭琳琅
关键词:信号转导肿瘤
胸腹水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价值分析
2024年
探究在病理诊断中结合胸腹水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2月-2024.2月的100份胸腹水样本为例,按检验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胸腹水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液基细胞学),以病理为金标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显示,恶性病例占比87.00%(87/100),胸腹水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诊断效能优于液基细胞学,P<0.05。结论 将胸腹水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联合应用于胸腹水病理学诊断,比传统液基细胞学检测更具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支撑和借鉴。
陈平莲
关键词:胸腹水免疫组化病理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