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技巧与策略
-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及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技巧与方法,总结颅内动脉瘤微侵袭治疗的相关经验以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显微外科治疗的298例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0例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不同部位...
- 蒋宇钢张明铭李奇陈宏
-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切除
- <正>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约占全部脑膜瘤的5%~10%,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其位置深,范围小,且与周围许多重要结构毗邻,肿瘤从其附着点向四周生长,推挤、包绕这些重要解剖结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手术的疗效与手术入路...
- 张治平蒋宇钢陈宏张明铭
- 文献传递
- 颅骨固定钉加医用胶固定粘合颅骨碎片47例被引量:13
- 2005年
- 我院2001年2月-2004年5月采用颅骨固定钉辅以医用胶固定粘合自体颅骨碎片Ⅰ期修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王京蒋宇钢陈宏李敏洪
- 关键词:颅骨碎片医用胶固定钉粘合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I期修复
- 侵及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 张治平蒋宇钢陈宏张明铭
- 创伤后多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 2004年
- 王京陈宏蒋宇钢李敏洪黄威
- 关键词:创伤多发硬脑膜外血肿
- 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技巧与策略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及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技巧与方法,总结颅内动脉瘤微侵袭治疗的相关经验以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显微外科治疗的298例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0例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不同部位动脉...
- 蒋宇钢张明铭李奇陈宏
- 文献传递
- 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内镜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D—CTA、MRI和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损害程度;通过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评定动脉瘤和周围邻近血管的血液流速及通畅度;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区的局部解剖,辨认重要的穿支血管、瘤颈结构和动脉瘤夹情况。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采用载瘤动脉控制性技术、瘤颈成形技术、动脉瘤内减压和切除技术、多瘤夹夹闭技术和血管痉挛保护技术等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在多技术联合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巨大动脉瘤17个,术后恢复良好15例,出现轻偏瘫1例,重度偏瘫1例,无死亡病例。DSA复查示瘤颈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远期随访仍在进行中。结论多技术联合显微手术技术,能有效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 蒋宇钢张明铭李奇周倩罗征陈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多普勒超声神经内镜显微手术
-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人路选择及显微切除
-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约占全部脑膜瘤的5%~10%,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其位置深,范围小,且与周围许多重要结构毗邻,肿瘤从其附着点向四周生长,推挤、包绕这些重要解剖结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手术的疗效与手术人路的选择...
- 张治平蒋宇钢陈宏张明铭
-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切除
- 文献传递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腹部伤27例救治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王京蒋宇钢陈宏李敏洪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腹部伤救治胸部伤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王京陈宏
- 关键词:外伤脑损伤CT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