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凯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哮喘
  • 5篇儿童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气管
  • 3篇哮喘基因
  • 3篇基因
  • 2篇婴儿
  • 2篇芯片筛选
  • 2篇患儿
  • 2篇基因芯片
  • 2篇基因芯片筛选
  • 2篇儿童哮喘
  • 2篇腹泻
  • 2篇表达基因
  • 2篇差异表达基因
  • 1篇导子
  • 1篇新生儿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机构

  • 8篇深圳市第五人...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深圳市罗湖医...

作者

  • 12篇陈凯鹏
  • 4篇芦爱萍
  • 2篇万斯慜
  • 1篇何广艺
  • 1篇罗宇元
  • 1篇甄云
  • 1篇罗文燕
  • 1篇吴剑辉
  • 1篇邓见玲
  • 1篇黄振林
  • 1篇郝英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管理学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芯片筛选7例患儿哮喘基因的研究
2013年
目的对7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类。方法实验组7例,对照组8例,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出淋巴细胞RNA,进行cDNA合成、标记及杂交,通过聚类分析来揭示标本之间可辨识的基因表达谱,最后用GO分析和Pathway分析测定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作用。结果在29890个基因中,发现4725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1660个表达上调,3065个表达下调。G0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中存在不同的调节。Pathway通路分析发现共有88条通路,其中基因表达上调通路有22条,下调通路有66条,进一步对这些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发现有不少有3条以上的通路富集。结论实验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表明小儿哮喘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万斯慜陈凯鹏芦爱萍
关键词:儿童哮喘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458例8~12个月婴儿运动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为了了解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运动发育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罗湖医院所属12个社区458名体检婴儿,用儿心量表的方法进行运动测验,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用秩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运动中上14名、中等419名、偏低25名;精细动作中上5名、中等395名、偏低58名。男女之间大运动差异不显著,精细动作女婴显著优于男婴,影响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婴儿为早产者运动发育低于出生正常。结论提高母亲文化程度和抚养人育儿知识,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注重婴儿运动发展,可促进婴儿运动发育。
吴剑辉何广艺郝英罗文燕陈凯鹏
关键词:婴儿影响因素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小儿支气管炎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是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解剖学研究证明,上、下呼吸道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而且,两者具有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因此治疗方法上也是息息相关的。在此通过对小儿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供临床诊断、治疗等参考和借鉴。
张进陈凯鹏芦爱萍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
儿童及成人哮喘基因研究新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目前,随着基因研究技术水平的进步,哮喘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现对哮喘的特异性候选基因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借以阐述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基因方面的不同之处,同时进一步了解环境因素、治疗手段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哮喘的基因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凯鹏芦爱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基因易感性
比较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从而寻求合理PS用药剂量。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7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S剂量(100 mg/kg),研究组给予大剂量PS治疗(200 mg/kg),比较两组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力(MAP)、呼气末正压(PEEP)、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费用及临床疗效。结果用药12 h后,两组FiO_2、OI、MAP、PEEP四项呼吸机参数均明显低于用药前,而研究组FiO_2、OI、MAP、PEEP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NRDS使用大剂量PS(200 mg/kg)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体征,减少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陈凯鹏林惠玲张楠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培菲康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及治疗组(n=63),对照组给予微量喂养,治疗组在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情况。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NEC9例,治疗组63例,发生NEC2例。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NEC的发生,补充益生菌能降低早产儿的NEC发生率及NEC的病情,两者联合可起到协同作用。
邓见玲陈凯鹏
关键词:益生菌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金双歧防治婴幼儿肺炎合并腹泻22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应用金双歧预防治疗婴幼儿肺炎性腹泻7d,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抽样分单、双号。双号为对照组共18例,单号为治疗组共22例。治疗组于入院时在对症治疗肺炎的同时即予以金双歧片剂1g,口服,每天3次(除此不再服用其他肠道菌群药)。对照组只对症治疗肺炎。共观察7d。结果:两组大便性状(正常人数、水样便人数、糊状便人数)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合并腹泻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轻度腹泻人数与重度腹泻人数的比较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金双歧(1g,口服,3次/d)能减低婴幼儿肺炎合并腹泻率及减轻其腹泻的程度,且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吴剑辉罗宇元陈凯鹏
关键词:金双歧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干扰素调节因子-1及干扰素-γ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 在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 (STAT1)、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其在哮喘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 年5 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38例作为哮喘组,该38 例患儿经规范治疗后,哮喘良好控制患儿作为哮喘治疗有效组(n=23),哮喘部分控制及未控制患儿作为哮喘治疗无效组(n=15).选取同期健康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方法 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STAT1、 IRF1 及 IFN-γ 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 STAT1、IRF1 及 IFN-γ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哮喘治疗有效组、哮喘治疗无效组STAT1、IRF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哮喘治疗有效组IRF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哮喘治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哮喘组、哮喘治疗有效组、哮喘治疗无效组INF-γ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STAT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高表达,IFN-γ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低表达. IRF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治疗有效与否密切相关.
陈凯鹏林惠玲张超芦爱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干扰素调节因子-1干扰素-Γ儿童
基因芯片筛选7例患儿哮喘基因的研究
2012年
目的对7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类。方法实验组7例,对照组8例,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出淋巴细胞RNA,进行cDNA合成、标记及杂交,通过聚类分析来揭示标本之间可辨识的基因表达谱,最后用GO分析和Pathway分析测定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作用。结果在29890个基因中,发现4725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1660个表达上调,3065个表达下调。GO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中存在不同的调节。Pathway通路分析发现共有88条通路,其中基因表达上调通路有22条,下调有66条,进一步对这些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发现有不少在3条以上的通路富集。结论实验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表明小儿哮喘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万斯慜陈凯鹏芦爱萍
关键词:儿童哮喘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颅内压监测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药物用量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药物用量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行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监护,观察组加用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脱水药物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44%,对照组为3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平均甘露醇用量为(781±76)g,术后1周ICP为(1.72±0.23)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为(13.3±2.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30%、4.6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ICP监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脱水药物用量,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李福雄甄云黄振林陈凯鹏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药物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