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先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乐山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梅尼埃病是周围性眩晕的一种常见临床类型,多发生于50岁以下的青中年人群。临床以突发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为主要表现。因其发病急,眩晕程度较剧烈,伴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患者多为急诊入院,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临床就梅尼埃病诊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因主要倾向于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障碍致膜迷路积水及耳蜗微循环障碍等.
- 陈俊先
- 关键词:梅尼埃病吡拉西坦注射液植物神经症状周围性眩晕膜迷路积水青中年
-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
- 2015年
- 获得性肝脑变性(acquired hepatocerebral degeneration,AHCD)是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以脑代谢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AHCD临床相对少见,特别无肝酶、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更易漏诊。本文报告2例无明显肝病症状仅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而收入神经内科的病例,以加深我们对AHCD的认识,对该病临床的早期诊治起到帮助。
- 陈俊先李一
- 血清和脑脊液中白蛋白与IgG检测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中白蛋白与IgG检测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梅毒血清苯甲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脑脊液TRUST实验室结果分为梅毒治愈组10例、梅毒未愈组12例、神经梅毒组8例。检测三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白蛋白及IgG,比较三组白蛋白指数、IgG指数、IgG合成率等指标。【结果】梅毒治愈组白蛋白指数、脑脊液IgG指数、IgG合成率分别为(5.32±1.15)、(0.56±0.07)、(0.78±1.28)mg/d;梅毒未愈组分别为(6.25±2.24)、(0.60±0.13)、(4.54±1.70)mg/d;神经梅毒组分别为(20.92±10.65)、(2.81±1.86)、(86.43±5.91)mg/d。神经梅毒组较其他两组各指标的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梅毒治愈组、梅毒未愈组间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指数、IgG指数、IgG合成率在神经梅毒组中明显升高,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神经梅毒提供了依据。
- 陈俊先李一孙蕾
- 关键词:蛋白质类
- 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IL-17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发病及脑组织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TGP治疗组三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并检测大鼠脑组织IL-17的含量。结果 TGP治疗组发病较EAE对照组轻,大鼠脑组织中IL-17的含量较EAE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 TGP可明显减轻EAE发病,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EAE大鼠脑组织中IL-17含量而起到抑制EAE发病的作用有关。
- 陈俊先李作孝
- 关键词:白芍总苷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白细胞介素-17
-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 2016年
-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85岁。因“头痛、右侧肢体无力15天”入院,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颞部阵发性胀痛,头痛进行性加重,伴头晕、大汗,并逐渐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冷热、痛觉减退,伴吐词不清、饮水呛咳,偶感腹部疼痛,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脑梗死”。按脑梗死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患者既往有10+年高血压、糖尿病史,未正规监测血压、血糖及治疗,平时行走不稳,
- 陈俊先李一
- 关键词:神经梅毒混合型高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