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刚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椎后路手术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自2009—10-2012-05。对246例胸腰椎后路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8例硬膜囊破损者给予术中行硬膜囊修补米,1例无法修补硬脊膜者采用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填塞处理,3例为术后发现脑脊液漏。术后均采用头低脚高位。俯卧位(除1例硬脊膜破损位于前方者采用平卧位),沙袋局部加压,适当延长引流管引流时间,使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封闭引流管口。结果12例均在术后3-10d拔除引流管,未发现椎管内感染、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出现的脑脊液漏,应当尽量修补破损的硬脊膜,并辅以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填塞。术后采用头低脚高位。沙袋局部加压俯卧位,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和及时换药,适当延长引流管引流时间,以及拔除引流管后对引流管口的封闭。
- 李洋陆永刚张辉陈春美刘金龙毛广平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脑脊液漏后路手术
- 对32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的方法学研究
- 在对人类骨关节的研究中,经全世界医学科学工作者一百多年的探索,改变了骨骼一经形成便终身坚硬的理论,确立了骨骼不仅存在着连续不断的新陈代谢的理论,而且认识到:骨量在15~20岁达到最大值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逐渐减少,逐步...
- 邵云伟沈忱黄炳辉陆永刚邓玉琴唐小慧
- 文献传递
- 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和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对软组织血清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软组织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AO分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2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逆行交锁髓内钉组(A组)、LISS组(B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实施微创手术固定,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肌酸磷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肌红蛋白(Myo)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和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
- 汤继磊沈向阳陈春美高为人张辉陆永刚
-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系统
- 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予切开复位Ph 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使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X线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和(或)骨折疏松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 陆永刚张辉
- 3枚与4枚空心钉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对比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比较3枚与4枚空心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4月共收治94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其中47例采用3枚钉(三钉组),47例采用4枚钉(四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四钉组手术时间、术后透视次数均显著大于三钉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四钉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三钉组(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四钉组的关节活动度和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三钉组(P<0.05)。影像方面,四钉组骨折愈合显著优于三钉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四钉组内固定改变和股骨头缺血改变均轻于三钉组。[结论]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采用4枚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3枚空心钉固定。
- 仇赛季晓娟陆永刚
-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空心钉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一期清创术后皮肤坏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开放性损伤一期清创术后皮肤坏死的疗效。方法自2011-05—2015-06对11例因创伤造成四肢开放性损伤一期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患者,二期行软组织创面清创及VSD覆盖治疗,7~10 d后行刃厚皮片移植。结果 11例经VSD治疗后,全部形成新鲜创面,植皮后全部一次成功,创面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一期清创缝合后坏死的皮肤组织经VSD治疗后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皮肤坏死的有效方法。
- 李洋陆永刚张善兰毛广平田纪伟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皮肤坏死四肢创伤植皮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探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启东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微创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微创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毕至开始康复锻炼的时间、住院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慢性疼痛、关节炎和骨折延迟愈合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微创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活动情况下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较好。
- 刘敏杰陆瑾张辉陆永刚
-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 后外侧入路在60岁以上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60岁以上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8月对23例60岁以上踝关节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行后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一切口固定外踝和后踝。观察术后切口、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例术后10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治疗后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作特别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轻度腓骨肌腱炎症状,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其中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固定,能减少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对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可进行有效固定。
- 陆永刚张辉汤继磊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
- LISS钢板与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手术前后凝血系统及软组织相关标志物的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系统及软组织损伤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法为观察组(LISS钢板治疗组)和对照组(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组),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差异,并行血栓弹力图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肌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天和出院前对照组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小于观察组(P=0.01),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和最大振幅(MA值)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ISS钢板与逆行髓内钉相比,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疗效更好,软组织损伤小,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陆永刚张辉汤继磊樊健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髓内
-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5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施行PFNA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骨折愈合的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术后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端均达到骨性愈合的标准,其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在术后,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91.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 胡新锋汤伯仁张辉沈向阳陆永刚
- 关键词: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