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探讨被引量:6
- 1997年
- 报告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46例,获随访34例,优良率97.1%。对手术的机理、并发症预防和几项改进作了详细探讨。
- 毛宾尧应忠追陆勇王毳史文骥
- 关键词:脑瘫脊神经后根切断并发症
- 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不稳顽固性腰痛
- <正>初步总结后路肢体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不稳顽固性腰痛的疗效,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 陆勇
- 文献传递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被引量:28
- 2004年
- 目的 通过一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于 1994年至 2 0 0 2年对收治的 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男性 4例 ,女性 12例 ,年龄 82~ 91岁 ,平均 86岁。 2例为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病例 ,其余 14例为新鲜骨折 ,假体均为骨水泥型。随访时间 3~ 8a,平均 5 a。结果 1例术后 1a因肺心病死亡 ,2例假体下沉 ,轻至中度髋痛 ,其余在随访期无行走时疼痛 ,生活自理 ,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病例。
- 陆勇胡裕桐毛宾尧
- 关键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康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康复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近十年经治的62例转子间骨折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平均84岁)患者19例,取小切口、双动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固定9例,传统大切口10例。随访1~9年半,平均4年11个月,与同期37例转子间骨折行多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9例中,患髋功能良好,I例于1年后因肺心病死亡,2例假体下沉,有轻中度髋痛。Harris评分:优(90~100)8例,良(80~89)5例,可(70~79)3例,差(〈70)2例。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能更早下床和具有早期康复的独特优势。
- 毛宾尧陆勇胡裕桐应忠追
- 关键词:骨折股骨转子间人工股骨头老年人
- SPR手术中椎板后移回植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维护脊椎后柱结构稳定的新方法。方法在SPR手术中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46例。结果34例随访6个月~2年4个月,优良率971%。结论椎板后移回植是维护脊椎后柱稳定的有效方法。
- 毛宾尧应忠追范大来陆勇王毳
- 关键词:脑性瘫痪椎板回植
-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8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型或静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8例(52处)。结果 4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0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在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的影像学评估(根据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7例,良8例;腕关节功能评分(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3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跨腕关节固定是治疗老年桡骨粉碎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王毳李新春毛宾尧陆勇吴小川
-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架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年龄、骨折Neer分型及骨折部位骨质质量对3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治疗,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36例均成功手术,按Neer评定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优16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0/36)。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的骨质量及骨折Neer分型情况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应积极的功能锻炼。
- 李新春毛宾尧应忠追陆勇
- 关键词:老年人
- 钛镍记忆合金抓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特点及应用钛镍记忆合金抓髌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钛镍记忆合金抓髌器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按胥少汀综合评分法评分:优15例,良11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记忆合金抓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
- 李新春毛宾尧应忠追陆勇
- 关键词:髌骨骨折粉碎性
- 疼痛性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
- 2007年
-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的Keller手术方法治疗疼痛性外翻畸形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21例26足外翻畸形患者,应用改良Keller手术治疗,术前、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随访1~3年,平均1.8年。疗效属优19足,良5足,差2足,优良率达92%。结论改良的Keller手术对年龄较大、中重度疼痛性外翻的矫正,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李新春毛宾尧应忠追陆勇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 2007年
- 目的评价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36例42侧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其中按Sanders分型,Ⅱ型15侧,Ⅲ型19侧,Ⅳ型8侧。采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行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按AOFAS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6侧足,良14侧足,可7侧足,差5侧足,优良率71.4%。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疗效。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Ⅳ型骨折。
- 李新春毛宾尧陆勇应忠追
-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