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一峰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4篇上皮
  • 4篇上皮化
  • 4篇上皮化生
  • 4篇疗效
  • 4篇化生
  • 4篇肠上皮
  • 4篇肠上皮化生
  • 3篇萎缩性
  • 3篇萎缩性胃炎
  • 3篇胃炎
  • 2篇增生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炎
  • 2篇消化性溃疡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萎缩性
  • 2篇慢性萎缩性胃...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市第七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9篇陆一峰
  • 5篇宓晓鸣
  • 4篇戴晓波
  • 3篇许学新
  • 2篇许亮
  • 1篇刘敏
  • 1篇李超
  • 1篇王静
  • 1篇胡端敏
  • 1篇韩双双
  • 1篇于卫芳
  • 1篇王欣
  • 1篇许亮
  • 1篇韩炎炎
  • 1篇田博
  • 1篇朱晖
  • 1篇邬瑞金

传媒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SAP的临床疗效探析
2016年
目的:探究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10~2015-10收治的95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胃肠持续解压、维持机体酸碱平衡、解痉及感染预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IL-6、IL-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83.0%),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38.3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清TNF、IL-6、IL-8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许学新许亮陆一峰
关键词:生长抑素奥美拉唑SAP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37例仅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规范治疗8周后,观察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是94.6%和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内镜下检查有效率分别是97.3%和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韩炎炎戴晓波陆一峰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应用价值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 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 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 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 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 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 白光组208例, 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 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 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 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 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 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 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 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 对HP感染判断, 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 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 新
韩双双邬瑞金陆一峰王静李超田博王世卉王欣于卫芳刘枫胡端敏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230例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黏膜组织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根据Hp感染情况分组,比较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p阳性组1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黏膜腺体轻度萎缩84例(65.1%),中重度45例(34.9%);轻度肠上皮化生48例(37.2%),中重度23例(17.8%);轻度异型增生31例(24.0%),重度6例(4.6%)。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胃黏膜中重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腺体中重度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宓晓鸣戴晓波陆一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由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替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方案为前5天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给予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对照组(54例)三联疗法为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天。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9.7%,对照组为81.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Hp根除率优于传统7日三联疗法。
陆一峰宓晓鸣许学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序贯疗法
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Hp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单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SDS评分及SA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许学新朱晖陆一峰许亮宓晓鸣刘敏
关键词: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粘膜组织学改变、HP感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两种基本粘膜形态表现和粘膜组织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区别。方法175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按胃镜下两种基本粘膜形态分组,然后根据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的情况。结果92例以粘膜变薄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24例,合并不典型增生19例,HP感染57例。83例以粘膜粗糙不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43例,合并不典型增生35例,HP感染61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镜下以粘膜粗糙不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治疗和随访。
宓晓鸣陆一峰戴晓波许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式,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抑酸治疗。对比经过差异性治疗后,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概率。结果:以上治疗结果对比分析,药物治疗有效(P<0.05),其中实验组合对照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治疗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后患者的疾病情况发生率也无关。结论:综上所述,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得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治疗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陆一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
根治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随访观察根治幽门螺杆菌(Hp)后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分析157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给予抗Hp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程度改变。结果 102例根治Hp患者随访1年,根治前后比较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评分显著减少(P<0.01),肠上皮化生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86例随访2年,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有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根治Hp后可使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程度减轻。
陆一峰宓晓鸣戴晓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