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毛 作品数:32 被引量:108 H指数:6 供职机构: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讨操作技术问题及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因素.方法8例肝硬变、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TIPSS治疗,同时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结果8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术后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从术前平均41.17cmH2O降至术后23.50cmH2O(P<0.01).未发生操作引起的并发症.结论TIPSS创伤性较小,降低门静脉压可靠,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金士毛 沈晓文关键词:门体分流术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和文献回顾 被引量:1 2008年 孙雄 龚镭 金士毛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发病机制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20例分析 被引量:1 1998年 对1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急诊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10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胆管内引流术(ERBD)。结果,ENBD术后1周患者血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10例患者均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10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9例成功进行ERBD术,2例胆总管癌用金属支架治疗,术后患者血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2例胰头癌患者,1例壶腹癌转外科成功切除病灶。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金士毛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内镜 胆管引流 诊断与治疗性ERCP术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与鼻胆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134例ERCP操作组分为 7组 :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 (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 (ERC)组与单纯胰管显影 (ERP)组 ,治疗性ERCP分为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取石组、ERC +EST取石组、ERCP +鼻胆管引流 (ENRD)组及ERC +ENBD组 ,观察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术后 3h、2 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11.1%及 5 .2 % ,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 3.7% ,各组之间ERP组胰腺炎发生率最高。结论 在ERCP操作中 ,反复胰管显影是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EST。 金士毛 胥明 彭晓斌关键词:ERCP 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炎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评价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及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名患者美沙拉嗪0.5 g tid口服的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乳酸菌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口服;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联合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及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每6个月对患者行疾病复发率、疾病活动评分及肠镜检查评分,观察评价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在疾病复发率、DAI评分、内镜下评分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可能是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有效制剂,而两者之间的疗效优劣仍不明确。 金士毛 倪景斌 孙辉 杨怡莎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乳酸菌 双歧杆菌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5例,手术治疗组65例,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AOSC患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起重要作用。结论:对AOSC患者应该首先明确其病因,对于年龄较轻、基础情况良好、肿瘤性疾病、内镜治疗不成功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年龄大、基础病症较多、梗阻为单纯的结石或良性狭窄引起者可采用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的作用。 龚镭 孙雄 金士毛 胥明 谈春晓 唐学军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不完全性肠梗阻2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联合常规治疗对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07年至2013年间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2例,分为IFX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11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予禁食或流质饮食、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内科常规治疗,并予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长期口服.IFX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时,治疗第2、6、14、22、30周给予IFX 5 mg/k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ESR、CRP,记录CD疾病活动指数(CDAI),入院时、治疗第30周末行肠镜检查评价治疗疗效,治疗期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IFX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肠梗阻平均缓解时间缩短[(10.53±1.28)d比(16.82±1.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5).治疗第30周末,IFX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11(x2=22.35,P<0.05),两组患者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7/1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3,P<0.05).治疗第30周末IFX治疗组ESR[(11.4±7.5) mm/1 h]和CRP水平[(13.2±6.6) mg/L]、CDAI(125.4±26.9)较入院时[分别为(31.3±5.7) mm/1 h,(45.3±7.6)mg/L和240.5±35.2]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0、3.022、2.719,P均<0.05).治疗期间IFX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FX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用常规治疗. 金士毛 柳堤 孙辉 吴金雁关键词:CROHN病 肠梗阻 英夫利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2002年 对 2 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在 DSA下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动脉造影 ,结果发现 :空肠血管瘤 3例 ,空肠平滑肌瘤 3例 ,空肠粘膜下平滑肌肉瘤 2例 ,回肠末端血管畸形、Meckel憩室 1例 ,回肠平滑肌肉瘤 1例 ,回盲部腺瘤 1例 ,回盲部血管瘤 1例 ,升结肠血管畸形 1例 ,乙状结肠溃疡型腺瘤 1例 ,肝曲部血管瘤 1例 ,降结肠平滑肌瘤 1例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1例 ,未见异常 10例 ,其中 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 ;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率 71.4 3% (2 0 / 2 8)。故提示 DSA下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金士毛 沈晓文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选择性动脉造影 数字血管减影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00例,其中41例单纯溃疡性直肠炎为栓剂组,其他59例为片剂组。栓剂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3±s11a)予美沙拉秦栓剂1.0g纳肛,bid,疗程8wk;片剂组(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龄44±14a)予美沙拉秦缓释片0.5~1.0g,po,tid~qid,疗程8wk;疗程结束后复查肠镜并作活检。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肠镜及组织学所见均显著改善,栓剂组总有效率为98%,片剂组为95%,前者无不良反应,后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美沙拉秦治疗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欧平安 郑松柏 徐富星 顾同进 李兆申 丁华 陆其明 张文俊 金士毛 张永飞 林庚金 陆玮 钱立平 孙旭 蔡洪培 张兴荣 朱瑞龙 陈韦忠 胡和平 陈世耀 汪佩文 唐振铎 袁耀宗 蒋西华 陈维雄 汪敏 朱舜时 陈启雅 姜靖寰 王秀玲 许幼如 张德中关键词:美沙拉秦 溃疡性 结肠炎 药物疗法 多中心研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2011年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发展,其已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金士毛 孙辉 谈春晓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慢性胰腺炎 手术治疗 假性囊肿形成 胰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