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元贞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梗阻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肠梗阻
  • 1篇胆石
  • 1篇胆石性
  • 1篇胆石性肠梗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读片
  • 1篇读片窗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胸痛
  • 1篇胸痛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栓

机构

  • 3篇安徽省马鞍山...
  • 2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6篇金元贞
  • 5篇舒荣宝
  • 4篇仝开军
  • 3篇张正方
  • 2篇何永胜
  • 1篇刘富强
  • 1篇潘少辉
  • 1篇施万印
  • 1篇童贤周
  • 1篇倪青
  • 1篇朱阳阳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MSCT资料,并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18例患者共18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8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5例、肠系膜3例;良性6例,交界性或潜在恶性7例,恶性5例;肿瘤大小2~18cm,小于或等于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大于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中心可见小片或大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气体者1例,伴有钙化1例,2例伴有转移。结论 MSCT能显示更多的诊断信息,在GIST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金元贞舒荣宝张正方童贤周施万印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X线计算机
多排螺旋CT诊断粪石性肠梗阻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诊断为粪石性肠梗阻的64排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64排螺旋CT对粪石性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30/30)及90%(27/30);粪石表现为类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相对低密度灶,CT值在60 Hu左右,增强扫描没有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呈筛状结构、"气泡征"、"液气征"。延迟增强扫描粪石与肠壁间有充盈造影剂的微小间隙。结论: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对粪石性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金元贞张正方仝开军
关键词:肠梗阻粪石
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8例患者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测量true-FISP序列上肝/腰大肌信号强度比值(S_(L/PM)),并与非增强CT检查肝/脾CT值比值(CT_(L/S))结果对比。结果:528例患者CT检查诊断脂肪肝阳性病例组107例,阴性组421例,两组间肝脏CT值(CT_L)、CT_(L/S)、S_(L/PM)均有显著性差异,脾脏CT值(CT_S)无统计学差异,CT_L、CT_S、CT_(L/S)、S_(L/PM)分别为(38.88±12.66)HU、(60.80±5.66)HU(t=-17.46,P<0.001);(53.22±3.85)、(52.49±3.65)(t=1.832,P=0.07);(0.73±0.24),(1.16±0.10)(t=-18.43,P<0.001);(0.73±0.24)、(1.56±0.28)(t=-23.02,P<0.001)。S_(L/PM)与CT_(L/S)正相关(r=0.43,P<0.001)。S_(L/PM)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P<0.001),Kappa值0.797(P<0.001),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94.3%,误诊率5.7%、漏诊率11.2%、总的符合率93.2%、Youden指数83.1%、比数积130.95、阳性预测值88.8%、阴性预测值94.3%。对轻、中、重度脂肪肝诊断的AUC分别为0.857、0.942、0.983(P<0.001),敏感度82.6%、100%、100%,特异度86.5%、80.5%、80.2%。结论:true-FISP序列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当发现肝脏信号强度减低且接近或低于腰大肌时可作为诊断标准,对中、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效果高于轻度脂肪肝。
仝开军舒荣宝金元贞何永胜潘少辉朱阳阳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痛与非胸痛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CTCA检查的105例患者按主诉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斑块性质、节段数目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胸痛组56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45例,共176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77节段、钙化斑块64节段、混合斑块35节段,0级狭窄患者11例、1级狭窄33例、2级狭窄6例、3级狭窄6例;非胸痛组49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23例,共69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44节段、钙化斑块17节段、混合斑块8节段,0级狭窄患者26例、1级狭窄18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4例。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2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2);胸痛组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显著高于非胸痛组(χ~2=12.79,P<0.001);2组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2);2组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数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01);2组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结论 CTCA检查显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阳性例数和节段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非胸痛患者,斑块性质构成也有所不同,因此CTCA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仝开军舒荣宝倪青何永胜金元贞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胸痛
2015年读片窗(3)
2015年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2岁,于2014年3月31日出现右上腹疼痛,既往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糖尿病病史。临床检查:Murphy’s征(+),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无肠型、无压痛及反跳痛。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正常。实验室检查:CA199为297.2 U/m L。血糖:空腹12.3 mmol/L,餐后12.0 mmol/L。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2014年5月18日,患者突发恶心、呕吐、腹胀及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再次入院。临床检查:腹部平软,可见肠型,肠蠕动波亢进,无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
舒荣宝仝开军金元贞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下腹部
MSCT对门脉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断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PVT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 12例CT平扫均可见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充盈缺损和主干增粗、扩张,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腔内稍高密度影,及增强血管狭窄或腔内充盈缺损、"线样征"、"靶环征"等特征。同时可见肠壁增厚(12例)、肠壁异常强化(8例)肠系膜水肿增厚(3例)、腹腔积液(3例)等间接征象。结论 MSCT根据PVT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金元贞舒荣宝张正方刘富强
关键词:MSCT三维重建门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