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岩 作品数:26 被引量:273 H指数:9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比 被引量:3 2022年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4例,其中直接机械取栓组52例、桥接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取栓,桥接治疗组在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两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0(5.2,42.0)分比10.0(6.0,25.8)分]、出血转化率[44.2%(23/52)比45.2%(19/42)]、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5%(6/52)比11.9%(5/42)]、90 d死亡率[34.6%(18/52)比38.1%(16/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机械取栓及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6.5%(19/52)和35.7%(1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39~3.37,P=0.805);大脑中动脉闭塞亚组桥接治疗组的取栓次数[2(1,3)次比1(1,2)次]、血管再通时间[(81±41)min比(57±29)min]均较直接取栓组明显增加(均P<0.05)。本研究发现,直接取栓在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陈玉潇 郭岩 林亚楠 冉超 孙晓培关键词:机械取栓 队列研究 BRAIN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BRAIN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共111例,收集患者基线(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及临床资料[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入院血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首次出血量、发病至初次CT时间及是否合并脑室出血],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当日进行BRAIN评分[评分项目包括基线脑出血量(B)、复发性脑出血(R)、使用华法林抗凝(A)、脑室出血(I)、从发病至基线CT时间(N)]并记录。将纳入的111例脑出血患者按照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IN评分对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组38例,非血肿扩大组7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入院血压、发病至初次CT时间及是否合并脑室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血肿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的出血量更大[26(18,34)比10(8,16);Z=-7.288,P<0.01]、GCS评分更低[11.0(8.0,13.0)比13.0(11.5,14.0);Z=-3.617,P<0.01]和BRAIN评分更高[13.0(10.0,17.3)比7.0(5.0,10.0);Z=-5.723,P<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RAIN评分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8,95%CI:1.267~2.524,P=0.001)。BRAIN评分截断值为9.5分时,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2.6%,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48~0.908,P<0.01)。结论BRAIN评分是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BRAIN评分对早期血肿扩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王永平 陶梦醒 郭岩 林亚楠 孙晓培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扩大 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新进展 被引量:26 2014年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作为脑卒中最严重的亚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居脑卒中首位。据调查,脑出血占各型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高达25%~50%,6个月后仅有12%~39%患者可以生活自理,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郭岩 刘艺 刘彩丽 李明 王珊珊 孙晓培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王玉 孙晓培 郭岩轻型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018年 轻型脑卒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早期的大型静脉溶栓治疗研究中均把轻型脑卒中列为静脉溶栓的禁忌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回顾性研究认为部分轻型脑卒中患者仍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也有些研究正在着手找出更适合接受静脉溶栓的目标患者,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现围绕轻型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郭岩 林亚楠 孙晓培关键词: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虚拟病例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虚拟病例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教学方式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27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3名学生,采用虚拟病例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教学方式;对照组6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两组学生分别开展相应的神经病学见习教学。采用统一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就临床见习效果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85.52±3.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80.56±4.5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一6.704,P=0.000)。实验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理论知识理解以及未来进入临床实习的自信心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教学方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郭岩 林亚楠 张炳蔚 季晓飞 孙晓培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神经病学 临床见习 大连市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大连市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首发脑出血患者1 688例,收集大连市同期空气污染物数据(包括PM2.5、PM10、NO_2、SO_2、O_3),相关数据来源于大连市环境保护局。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分析发病前0~3 d颗粒物(PM2.5、PM10)浓度对脑出血发病影响存在的滞后效应,根据所得OR值确定最佳滞后期。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M2.5、PM10、NO_2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OR=1.022,95%CI(1.003,1.040),P=0.022;OR=1.014,95%CI(1.000,1.028),P=0.045;OR=1.006,95%CI(1.001,1.110),P=0.018]。滞后效应分析显示,发病当天及发病前1 d PM2.5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OR=1.031,95%CI(1.008,1.054),P=0.007;OR=1.027,95%CI(1.004,1.050),P=0.023],发病当天OR值最大;发病当天PM10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OR=1.019,95%CI(1.003,1.036),P=0.020]。结论大连市PM2.5、PM10、NO_2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发病当天颗粒物(PM2.5、PM10)浓度与脑出血发病显著相关。 陶梦醒 王玉 郭岩 杨西 曹谡涵 毛保义 费凡 孙晓培关键词:脑出血 空气污染物 脑出血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郭岩 孙晓培 王玉早期复发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0年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但此病极易复发,有2%~20%的患者在卒中后短期内复发,目前各大指南均将病前3个月有卒中病史列为禁忌证,从而使这些患者无法进行溶栓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仍能通过静脉溶栓获益。本文就对近年来对3个月内有卒中史或溶栓史的复发性卒中患者进行再次溶栓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阐述。 王永平 郭岩 林亚楠 孙晓培关键词:复发性卒中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压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关于脑出血急性期的降压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前瞻性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主要研究目的为: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患者90天病死率、死亡/残疾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 孙晓培 郭岩 李明 刘宣 刘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