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静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病理
  • 5篇肿瘤
  • 4篇乳腺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NF-ΚB
  • 3篇病理学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预后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浸润

机构

  • 16篇盐城市第三人...
  • 6篇盐城卫生职业...
  • 5篇江苏医药职业...
  • 3篇南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6篇邱静
  • 6篇梁晓东
  • 5篇戴小丽
  • 3篇刘一飞
  • 3篇张桂春
  • 2篇俞敏
  • 2篇韩中保
  • 2篇高璀乡
  • 1篇周少林
  • 1篇杨友田
  • 1篇吴友信
  • 1篇宋建祥
  • 1篇韩扣兰
  • 1篇王辉
  • 1篇冯一中
  • 1篇陈昌盛
  • 1篇杨顺清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大医生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莪术油与莪术油联用头孢吡肟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比较
2011年
目的:比较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联用头孢吡肟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0mg.kg-1.d-1,B组除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外,予头孢吡肟50mg.kg-1.d-1,连续3~5天。两组均予补液、退热对症治疗,记录患儿疱疹消退及热退时间。结果:A组与B组疱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相当,B组有1例患儿出现过敏性皮疹。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有效,无需联用头孢吡肟。
戴小丽周少林邱静
关键词:莪术油盐酸头孢吡肟疱疹性咽峡炎
RhoA蛋白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Rho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直肠癌组RhoA阳性率为67.4%,其中强阳性率为24.4%,而正常对照组RhoA均为阴性(P<0.05);高、中、低分化直肠癌患者RhoA阳性率依次为47.6%、64.9%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RhoA阳性率依次为54.5%、70.0%、87.5%和94.1%,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Rho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不同浸润深度组中,随着浸润加深,RhoA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但在直肠癌不同组织类型中,RhoA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RhoA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可能作为直肠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转移、恶性程度及转移有关。
王辉高璀乡俞敏宋曙邱静
关键词:直肠肿瘤RHOA免疫组织化学
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中c-Met、VE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c-Me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含微乳头结构肺腺癌(MPPA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搜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肺腺癌患者116例,按微乳头结构(MPP)是否大于5%将116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AC组(56例)和MPP阴性组(60例),50例癌旁肺组织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标本中c-Met及VEGF的表达。结果c-Met阳性表达率在MPPAC组、MPP阴性组、对照组分别为69.64%(39/56)、51.67%(31/60)、6.00%(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MPPAC组、MPP阴性组、对照组分别为66.07%(37/56)、50.00%(30/60)、8.00%(4/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MPPAC组中c-Met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83,P<0.01);且c-Met、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中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et、VEGF在MPPAC中高表达,它们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c-Met、VEGF共同参与了MPPA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且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邱静戴晓丽王琪王婷婷梁晓东
关键词:腺癌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Fas、NF-κB和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Fas、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as、NF-κB和VEGF-C在13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7例乳腺导管内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Fas、NF-κB与VEGF-C阳性表达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as异常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NF-κB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C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Fas与NF-κB和VEGF-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NF-κB与VEGF-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Fas、NF-κB和VEGF-C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戴小丽韩中保韩扣兰冯一中邱静刘一飞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FAS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白介素-18、E-钙黏蛋白和白介素-18结合蛋白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18(IL-18)、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白介素-18结合蛋白c(IL-18BP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例食管癌患者,获取食管癌组织标本(研究组)以及正常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IL-18、E-cadherin和IL-18BPc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临床资料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中IL-18、E-cadherin和IL-18BP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IL-18、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IL-18BPc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E-cadherin和IL-18BPc在淋巴结转移(是、否)﹑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生存时间(≤3年、>3年)患者中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18、E-cadherin和IL-18BPc与生存时间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38、0.578、-0.529,P值均低于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8、E-cadherin和IL-18BPc、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IL-18、E-cadherin高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36.67%、35.29%)高于低表达者(11.76%、10.00%),而IL-18BPc高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16.67%)低于低表达者(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E-cadherin和IL-18BPc均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丽卞勇华邱静黄思怡史卫红
关键词:白介素-18E-钙黏蛋白食管癌
Pim-3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Pim-3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im-3与NF-κB在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乳腺导管内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im-3的阳性表达率为77.3%、NF-κB为68.0%,在乳腺导管内癌中Pim-3的阳性表达率为52.4%、NF-κB为42.9%,在正常乳腺组织中Pim-3的阳性表达率为23.3%、NF-κB为16.7%。Pim-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NF-κB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Spearmen秩相关分析,乳腺癌中Pim-3的阳性表达与NF-κ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43)。结论 Pim-3与NF-κB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阳性表达对预后的判断具参考作用。
戴小丽韩中保杨友田邱静刘一飞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IM-3
PAR2参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的I类细菌致癌物,可引起溃疡、慢性胃炎、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有PAR1—4四个成员。
俞敏高璀乡邱静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蛋白酶激活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黏膜相关性黏膜上皮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ER2、HER3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另选取上述其中40例患者距离肿瘤组织3~5 cm左右的正常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HER2和HER3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HER2、HER3过表达率分别为78.69%、18.03%,高于对照组的5.00%,2.50%(P<0.05);HER2过表达与肿瘤类型、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r=0.498,0.556,0.602,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81,P<0.05),同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HER3过表达同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ER2阳性表达对中晚期及转移的NSCLC的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HER3过表达则无明显意义。
顾文跃赵艳兰吴友信邱静高晓磊王琪林巧蒋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
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 探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头孢克肟、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指标(白细胞、CRP、PCT)、腹膜后淋巴结横纵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腹痛复发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腹痛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腹膜后淋巴结横纵径更短(P<0.05),免疫功能指标更高(P<0.05)。结论 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
刘婷婷耿姣姣陆建霞邱静
关键词: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NF-κB、VEGF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核转录因子B (NF-κB)对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唾液腺组织、32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34例SACC中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CD34标记微血管计数(MVD),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唾液腺组织、PA和SACC中NF-κB、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逐步升高,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VD计数随着NF-κB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NF-κB和VEGF、VEGF和CD34的表达成正相关(P均<0.05).NF-κB的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有关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实体型SACC中NF-κB的表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NF-κB的表达与SACC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的表达与SACC的血管生成呈正相关,在SACC噬神经性、远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故推测NF-κB可以作为抗血管治疗SACC的潜在的靶向目标.
邱静戴小丽张桂春梁晓东陈昌盛
关键词:NF-Κ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