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川藤

作品数:59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水利工程
  • 21篇天文地球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25篇长江口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值模拟
  • 11篇数学模型
  • 8篇泥沙
  • 7篇丁坝
  • 7篇台风
  • 7篇航道
  • 7篇潮波
  • 6篇深水航道
  • 6篇海域
  • 6篇河段
  • 6篇北槽
  • 6篇长江口深水航...
  • 6篇潮波传播
  • 5篇丁坝群
  • 5篇水沙
  • 5篇结构网格
  • 5篇非结构
  • 5篇非结构网格

机构

  • 59篇南京水利科学...
  • 10篇河海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交通运输部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水利勘...
  • 1篇台州市水利局
  • 1篇江苏金港湾投...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港珠澳大桥管...

作者

  • 59篇路川藤
  • 35篇罗小峰
  • 17篇张功瑾
  • 8篇韩玉芳
  • 7篇陈志昌
  • 5篇钱明霞
  • 4篇丁伟
  • 3篇徐群
  • 2篇贾晓
  • 2篇齐越
  • 1篇孙高霞
  • 1篇杨明金
  • 1篇周正萍
  • 1篇高正荣
  • 1篇姚海元
  • 1篇王任超
  • 1篇程永舟
  • 1篇王学兰
  • 1篇辛文杰
  • 1篇窦希萍

传媒

  • 9篇水利水运工程...
  • 8篇水运工程
  • 5篇海洋工程
  • 3篇水文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3篇人民长江
  • 3篇水道港口
  • 3篇第十八届中国...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海洋技术学报
  • 2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港工技术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形变异条件下长江口南港河段水动力变化被引量:2
2020年
1958—2010年,长江口南港河段河槽断面形态呈“U”型和“W”型交替变化。基于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1958,1973,1997和2010年长江口地形条件下的水动力变化,进而分析了地形变化对潮波传递和潮流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港河段水动力与地形变化密切相关。自1958年以来,南港河段潮差逐渐减小,潮波变形逐渐加剧;潮流与瑞丰沙发展变化联系紧密;1997年,瑞丰沙范围最大时,南港流速平面上呈复式分布,长兴水道为涨潮占优,其他年份,落潮占优,南港主槽始终为落潮占优;南港落潮分流比自1958至1973年明显降低,1973年后趋于稳定,为50%左右,随地形变化较小。
钱明霞路川藤孙高霞丁伟朱方剑
关键词:长江口南港河床演变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水沙输移变化研究
2025年
基于2010-2021年北槽地形和同步水文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水沙输移变化。三期工程完成后,北槽中上段水深整体增大,-8 m等深线的展宽主要发生在2010-2017年,-10 m等深线持续展宽,北槽下段水深变化相对较小。北槽中下段涨落潮平均流速趋势性变化不明显,各水层含沙量大都呈下降趋势,中层水体平均含沙量减小近50%。北槽纵向水沙通量远大于横向通量,自2010年以来,水沙横向通量占比下降。北槽水流净通量表层大、底层小,中下段多年来均存在水通量的垂向环流,即表层水体横向净通量向北,而底层向南。悬沙净通量底层大、表层小,在纵向上,表层水体悬沙净通量指向下游,底层水体规律性较差。在横向上,2015年后,北槽中下段表层水体悬沙净通量大都指向航道北侧,底层水体指向航道南侧,表底层悬沙净通量形成垂向环流。
路川藤朱显博韩玉芳韩玉芳
关键词:北槽水沙通量深水航道
长江口南槽底沙输沙观测研究
2025年
为解决长江口底沙输沙无实测资料的问题、研究南槽的底沙输移特性,基于坑测法原理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长江口水沙环境的底沙观测系统,取得了可靠的低扰动下南槽拦门沙段底沙输沙过程资料。观测结果显示,在潮周期过程中(平均潮差3.3 m),输沙率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实测潮平均输沙率为0.007 kg/(m·s),输沙率最大值出现在涨急时刻,为0.045 kg/(m·s),落急时刻输沙率最大值为0.020 kg/(m·s)。涨落潮过程中,同样流速条件下,输沙率存在一定差异,涨潮时段推移质输沙率大于落潮时段。根据窦国仁公式计算的单宽推移质输沙率与实测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量级上存在差异,潮平均计算输沙率为0.004 kg/(m·s),小于实测值,涨急时刻最大计算输沙率为0.031 kg/(m·s),落急时刻为0.028 kg/(m·s),涨潮期间实测值大于计算值,落潮期间则相反,公式推荐的输沙综合系数取值需要进一步探索。
丁宏伟韩玉芳胡国栋路川藤辛文杰赵日明谢至正
关键词:推移质输沙率
潮汐河口淹没丁坝群坝田淤积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潮汐河口淹没丁坝群坝田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坝田复杂的水流结构决定了坝田内的泥沙淤积过程及淤积形态。以长江口北槽丁坝群形成坝田为例,分析坝田形成后淤积形态及淤积速率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坝田内2 m等深线逐渐向距坝头0. 2倍坝长处靠近,5 m等深线逐渐向坝头处靠近;坝田的初始容积与冲淤平衡时的平衡容积呈对数关系;在丁坝间距为3~4倍坝长时,坝田内淤积分布最为均衡;坝田内淤积速率的拐点均出现在坝田形成后5~6 a。另外,从工程影响淤积丁坝布置参数方面探讨坝田内淤积特征的成因。
张功瑾路川藤罗小峰
关键词:长江口
长江口局部河段三维潮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准确深入地认识长江口区水动力特征,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长江口南支、南北港局部河段三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良好,说明其能够正确反映水流的三维运动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港入口处表底层水流特征以及新桥通道垂向水流结构。结果表明,北港入口处,落急值在表层与底层差别较大,涨急值差别相对较小。新桥通道处,涨急时,中上层与中下层垂向流速梯度差异明显,落急差异相对较小。
汤任宋双葛天明路川藤
关键词:非结构网格数学模型
围填海工程对澳门地区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长序列潮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澳门水域及附近海域历史潮波特性,并建立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以珠澳人工岛及澳门新城A区等大型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澳门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澳门地区站的年平均高、低潮位在2005—2008年间发生突变,与岸线变化强度的增大存在直接关系;随着澳门围填海强度逐渐减弱,浅水影响系数逐渐减小,涨落潮历时差逐渐减小;1986—2019年间澳门水域潮位变化幅度较小,十字门水道附近涨落潮历时比由1.16增加至1.19,澳门地区水域涨落潮不对称现象由上游向外海逐渐减小。围填海工程导致澳门水道潮量减小,涨落急流速普遍减小,澳门地区新城A区人工岛及珠澳口岸工程附近产生雍水现象,流速亦呈减小趋势;围填海工程使得澳门岸线由曲折变为平缓,使得澳门水域内余流略微减小。
张功瑾罗小峰路川藤徐刘宇
关键词:围填海工程人工岛
大鹏湾岬湾型海滩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以官湖海滩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及极端气象的频发,全球海滩总体呈现出一定的退化现象,海滩保护成为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华南地区岬湾型海滩分布广泛,以深圳市大鹏湾官湖海滩为代表,基于2020—2021年实测海滩剖面高程数据,分析岬湾型海滩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官湖海滩剖面坡度夏秋缓冬春陡,夏秋侵蚀冬春淤积;海滩沉积物粒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海滩剖面形态受风浪、平均潮位的季节性变化控制,以夏秋季为例,平均潮位逐渐升高,南向波浪强度较大,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海滩后滨侵蚀明显,泥沙离岸输运,并在前滨淤积。补沙方案宜在夏秋季进行,且重点区域为官湖海滩东侧与观海湾海滩,防御方案应主要削弱南向波浪。
刘星璐徐昇罗小峰张功瑾丁磊路川藤丁佩
关键词:海滩剖面
鸭绿江河口潮汐及水沙输运特征研究
2024年
构建以鸭绿江河口为核心的大范围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新边界条件下的大东水道水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所在的海湾M2分潮等潮时线总体呈南北方向,潮流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潮波自河口外侧向西水道方向,M2分潮振幅逐渐增大,在庙沟港池附近达到最大,潮波浅水变形口外与西水道变幅可达20%;大东水道深槽水流强度明显较大,庙沟港池东南侧水域含沙量最大,自一港池附近水域向外海含沙量呈降低趋势;大东水道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漂流均向海,落潮单宽潮量及单宽输沙量大于涨潮,净潮量、净输沙量均向海,大东水道泥沙输运以大潮期为主,泥沙主要来源为西水道滩涂和大东水道东侧滩涂。
魏宝柱罗小峰路川藤
关键词:数学模型水沙输运
往复流与单向流对坝田淤积影响试验研究
对于潮汐河口段坝田内的淤积,受潮汐往复流的影响,其坝田内的淤积机理更为复杂。参考北槽水沙动力条件,对长江口北槽坝田进行概化模拟试验。试验发现:往复流作用下坝田回流中心具有周期性摆动特征,相对于单向流作用下的坝田淤积分布更...
张功瑾罗小峰路川藤
关键词:单向流泥沙淤积
文献传递
基于数学模型的长江口海域潮位推算方法被引量:2
2020年
潮位控制是水深测量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缺少长期潮位站的水域,多通过抛设临时潮位站的方法进行潮位推算,而临时站潮位数据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潮位推算的困难性。建立了长江口海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在验证良好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潮位计算值进行潮位推算,结果显示,利用13个分潮推算潮位相对误差最小。与规范法推算潮位相比,基于数学模型的推算潮位误差略大,但准确度接近,说明在长江口海域采用数学模型潮位值进行潮位推算是可行的。
罗小峰黄海龙路川藤石景元丁伟
关键词:长江口数学模型余水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