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韬 作品数:36 被引量:163 H指数:8 供职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基于多参数组合分析海原—六盘山—宝鸡断裂带地震危险性 2021年 1 研究背景近年来,易桂喜等(2006,2007)、武敏捷等(2013)利用以b值为主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结合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析活动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综合判断处于相对高应力和闭锁状态下活动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这种组合分析方法比单个活动性参数值能更好地反映断裂现今活动习性,且对地震样本需求不高,适用于地震监测能力一般、地震活动性中等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判定。 王莹 赵韬 刘春关键词: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危险性 渭河盆地地形变观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在对渭河盆地GPS观测资料、流动重力和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精细处理的基础上绘制了相应的时空变化图件,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陇县—岐山—周至—户县一线既是面应变压缩区,又是重力变化梯度带,还是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说明这一区域应力场异常变化与深部构造有关。②穿越该区域的陇县—岐山—马召断裂2010年以来断层活动表现为挤压变形特征,逆继承性构造运动显著。③在面应变率压缩区,地壳介质密度增加,重力场呈正向变化,断裂活动表现为挤压变形特征;反之则相反。④岐山-马召断裂2004年7月以后的两次逆继承性构造运动可能是甘肃迭部4.9和岷县6.6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远场效应。 高好林 丁晓光 赵韬 苏利娜 古云鹤 关昕 张永奇关键词:渭河盆地 地形变 重力场变化 布格重力异常 跨断层形变 陕西测震台网地震速报结果评估 被引量:3 2014年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其中在地震速报规定范围内速报5级以上地震11个。在应对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4.4级地震(Ⅰ类速报地震)和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Ⅲ类速报地震)及余震序列时,两个主震各种速报参数偏差全部符合地震速报规定对相应类别地震速报的要求。 王平 狄秀玲 关昕 古云鹤 赵韬关键词:地震速报 利用sPL震相确定海南儋州2.6级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7 2017年 对海南测震台网记录的2014年7月28日海南儋州2.6级地震波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发现松林岭(SLL)地震台记录到sPL震相,运用频率—波速(F—K)方法,合成在不同震源深度模型下的理论波形。通过该台记录的实际波形和理论波形拟合对比,确定海南儋州2.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4 km。 彭利媚 赵韬 陈祥开 陈小敏 孙佩雯 王茺关键词:震源深度 陕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一般站运行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陕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共1000个一般站,包含国家项目485个和省级项目515个,均在2021年9月底完成了台站基础建设及仪器设备安装,并将数据传回陕西地震预警中心。试运行期间,基本符合中国地震局一般站试运行的技术要求。鉴于两个项目的组网方式、设备选型、安装场地不同,本文统计2021年11月-2022年2月共4个月项目运行率、数据延迟等数据,针对两个项目一般站运行的组网方式、运行率、通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家一般站较之省级一般站运行率稳定但延时较大,台站密集区域延时会增大,国家和省级一般站均不能满足小于等于2 s的通讯延时。考虑到在未来的地震监测效能提升工程中,可能将一般站加密部署到省内全部乡镇街道。本文工作可为未来一般站建设组网模式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运行数据支撑,针对通讯延时、设备安装等方面提供一定建议。 王卫平 赵韬 古云鹤 徐一斐 白若冰 常城关键词:延时 组网方式 广西苍梧M_S5.4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5 2019年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发生的MS5.4地震是广西测震台网自建立以来所记录到的区域内最强地震。不同机构对于此次事件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目录显示其深度为24.5km,而全球矩心矩张量研究中心(Global CMT)测定的深度为15.6km。为了进一步准确确定广西苍梧地震的震源深度,文中基于区域速度模型,首先利用走时残差全局搜索法初步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及误差范围,然后使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苍梧地震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Rayleigh波振幅谱和sPL震相方法进一步约束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走时残差全局搜索法获得的苍梧MS5.4地震震源深度及误差范围为(13±3)km,CAP方法反演的深度为10km,Rayleigh波振幅谱测定深度结果为9~10km,sPL震相测定深度结果为10km,最终确定广西苍梧MS5.4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0km,这表明此次事件仍为发生于上地壳的地震。本文结果同时表明,USGS地震目录在研究区的震源深度精度有待提高。 赵韬 储日升 倪四道 王莹 周勇 曾祥方关键词:震源深度 陕西省地震编目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详细介绍了陕西地震编目工作中所使用的地震走时表、地震定位精确度及地震编目分析处理软件。结合当前的地震编目工作,展望了陕西地震编目未来的发展。 狄秀玲 王平 罗治国 赵韬关键词:地震编目 地震数据处理 陕甘宁交界区域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24年 利用b值时空扫描法分析陕甘宁交界区域未来发震趋势,通过对研究区内ML5.0级以上地震进行震例回溯,结果显示有56%的中强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及其边缘,低b值异常对研究区中强震的发震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从b值空间分布图中选取4个b值低异常区域进行b值时间扫描,发现海原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中强震的发震与b值下降时间对应较好,六盘山断裂带南段和陇县—宝鸡断裂带北段区域b值几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对断裂带闭锁特征和地震空区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未来海原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需注意b值下降后发生中强震的风险,六盘山断裂带南段和陇县—宝鸡断裂带北段及其附近区域未来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最后分析了矿震、余震和最小完整性震级(Mc)对b值计算结果的影响。 李远林 赵韬 冯亮亮 张高强关键词:矿震 陕西高陵M_L4.8地震特征 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P波初动资料,计算2009年11月5日陕西省高陵县M_L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并从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分析烈度分布特征。根据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分析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认为,该地震发生在泾阳—渭南断裂上。 王平 赵韬 狄秀玲 惠少兴关键词:地震参数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2020年 计算了2001年1月至2018年9月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33°—38°N,103°—109°E)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分析了该区域震源机制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矩张量技术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震源机制类型以走滑型和逆冲型为主,其空间分布基本与区域构造动力背景和断裂性质一致,少量不符合区域构造性质的震源机制则反映了局部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区域构造变形主体为NE向压缩,NW向相对扩张,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对鄂尔多斯块体的直接作用。 王莹 赵韬 刘春 冯希杰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