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谢兰
- 作品数:88 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谷浓度(C_0)是否可以影响伊马替尼的临床反应。方法通过因特网搜索Pubmed数据库,收集从2003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收集不同C_0水平间达到不同临床反应患者例数的差异和直接研究达到不同临床反应患者体内C_0水平的差异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使用随机效益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8项研究涉及2965名患者纳入本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获得MMR患者C_0水平高于未获得MMR患者,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获得CCy R患者C_0水平高于未获得CCy R患者,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本研究还发现C_0>1000 ng·m L^(-1)组较C_0<1000 ng·m L^(-1)组更易获得满意的临床反应(P=0.000)。结论本研究证实伊马替尼的血浆C_0与其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相关性,这项结论可作为支持临床开展伊马替尼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和遗传药理学研究的依据。
- 姜志平赵谢兰孙莉曾晶王清徐萍
- 关键词:伊马替尼谷浓度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 病例报告
- 本文介绍一男性患者,22岁,因小腿外伤后局部溃破3个月,发烧1月,于2009年7月7号住烧伤科准备行植皮术。患者于08年10月26日被他人致伤右小腿,当时局部瘀斑、肿胀,未作特殊处理,09年3月局部疼痛破溃,在本院医务室...
- 赵谢兰
-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病理机制
- E63.血友病患者合并外科情况的围手术期替代治疗
- 彭捷阳红斌傅敢赵谢兰李晓林陈方平
- 文献传递
- 格列卫治疗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用格列卫治疗对干扰素耐药的慢粒患者47例,慢性期(CP)400mg/d,加速期(AP)600mg/d,急变期(BC)800mg/d,持续用药时间为4.5个月(2~9个月)。结果CP组23例,22例(95.7%)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HR),达CHR的中位时间为18d(5~27d),47.8%(11/23)获显著遗传学缓解(MCR)。AP组13例,血液学反应为84.6%(11/13),其中8例(61.5%)达CHR,达CHR的中位时间为21d(14~31d);30.8%(4/13)获MCR。BC组11例,血液学反应为63.6%(7/11),3例(27.3%)达CHR,达CHR的中位时间25d(17~36d);27.3%(3/11)获MCR。从投药开始48周的总生存率为89.4%,其中CP为100%,AP为92.3%,BC为63.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格列卫对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粒各期患者有较高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
- 赵谢兰王光平陈方平钟美佐
- 关键词:干扰素类
- 25例血小板无力症基础和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了25 例血小板无力症的临床表现、代偿机制、实验室检查、分子基础、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25 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Ⅰ型20 例,Ⅱ型2 例,变异型3 例,已鉴定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基因6 种类型分子缺陷,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接点突变和小片段DNA丢失。结论: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和分子缺陷之间无明显关系。
- 陈方平周伯通解勤之谭柏林赵谢兰蹇在伏李学渊曹萍曹励之梁莉林平尔
- 关键词:血小板无力症病理
- 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下肢DVT54例。结果42例患者有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50例病人经彩色多普勒诊断,1例经手术治疗,余抗凝溶栓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导致DVT的危险因素很多,预防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 刘亚玲马泳泳黄进舒毅刚赵谢兰陈方平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 3种预后评分系统评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Sokal,Hasford,EUTOS 3种预后评分系统用于我国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性。方法:对234例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Sokal,Hasford,EUTOS 3种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预后分层与患者长期生存指标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一致性。中位随访20.5个月。结果:采用EUTOS评分系统划分的低、高危组5年预期OS分别为94.6%和84.7%(P=0.011),5年预期EFS分别为92.6%和77.6%(P=0.001),5年预期PFS分别为95.3%和82.4%(P=0.001)。以Sokal或Hasford评分系统划分的低、中、高危组,5年OS,EFS及PF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okal,Hasford评分系统相比,EUTOS评分与患者5年预期OS,PFS,EFS的一致性较高。结论:EUTOS评分系统更适合使用IM治疗的CML-CP患者的预后评估,调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方案可能会影响EUTOS评分的预测效果。
- 黄菁赵谢兰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
- 惠尔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被引量:4
- 1995年
- G-CSF(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有提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人G—CSF的化学结构为含有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分子量18,000—22,000,基因编码位于17号染色体上,正常细胞产生的G—CSF由174年氨基酸组成。临床上可用于促进骨髓移植及大量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并减少患者继发感染的机会,缩短化疗间歇期,同时还可用于某些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再障病人及粒细胞减少病人。为此,我科从1994年4月以来,就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了18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 李晓林赵谢兰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后白细胞总数幼稚细胞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TZP)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2例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82 .7% ,细菌清除率为 80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结论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疗效好、安全 ,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 赵谢兰彭捷刘魏刘弋徐雅靖陈方平
- 关键词:血液病疗效
- 降钙素原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发热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液系统疾病伴发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7例血液病患者289次发热病程中PCT的浓度特征,分别比较不同发热原因、感染部位、原发病患者PCT水平的差别,并分析发热患者粒细胞水平对PCT的影响。结果 289次热程中有明显感染合并发热者167例次(占56.9%),败血症组PCT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普通感染组、非感染性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组),普通感染组PCT浓度又显著高于不明原因发热组(P=0.031);系统性感染(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组)PCT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组;粒细胞缺乏组PCT浓度显著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368);高热组、中等度发热组PCT水平与低热组存在显著差别(P=0.024,P=0.031)。结论 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尤其对于系统性感染,如败血症等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 刘娟赵谢兰
- 关键词:降钙素原血液病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