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忠
-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改变在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利用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研究了微循环灌流和血液流变性改变间关系。结果表明,微循环流量、流态、流速,微血管形态有明显改变,而这些变化与血清中胆固醇浓度,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性及红细胞变形有着明显相关性。血液流变性变化构成此模型微循环障碍的基础。
- 钱冠清赵国忠金永娟罗小玲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微循环
- 系统性硬皮病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分析被引量:8
- 1995年
- 报道62例系统性硬皮病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和免疫学改变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提出管袢"棒状"扩张的畸变很有特色,对早期诊断和鉴别、分型很有价值。管袢数目减少者占患者的48.4%,RBC聚集98.1%,流速减慢98.4%,袢顶出血80.6%;低和高切变率下ηb升高者分别为34.3%和22.9%,ηb降低者分别为37.1%和20%。ηp升高者25.7%,降低者11.4%;ANA阳性者69.4%,IgG38.7%、补体C459.6%、C319.1%、Y-球蛋白35.4%升高。统计学表明ANA阳性组ηp高于ANA阴性组,P<0.05。分析认为抗体的产生是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原因,后者又引起微循环的异常。
- 赵国忠
-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硬皮病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 常见结缔组织病的流变性改变(连载)
- 1996年
- 赵国忠王书桂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流变性急性风湿热系统性硬皮病结缔组织疾病疗效追踪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微循环研究
- 1996年
- 通过首次对10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微循环系列检测探讨其发病机理,结果发现:患者甲襞微血管袢呈"等扩型"者78例(71.6%),血色暗红、血细胞浓密、流速减慢者88例(80.7%),袢顶出血者70例(64.8%);球结膜微循环观察41例患者,其中37例(90.2%)呈"密网状",微血管口径扩张以细静脉和毛细血管为著,25例(60.9%)口径粗细不匀,37例血液流态类似甲襞所见,20例(48.8%)可见微池;指腹皮肤血细胞灌流量增加脉动幅度减低。结果提示:RBC升高是上述改变的关键。RBC升高使ηb升高,外周阻力增大,心脏负荷增大、功能受损,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组织供氧和代谢,构成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 赵国忠张大龙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微循环病理
-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
- <正>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治疗硬皮病入手,开展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采取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以“药物作用为根据”,以“理论研究结合点的实验研究”为桥梁,以有关“中医理论的探索”为...
- 李景德刘杰文赵国忠
- 文献传递
- 雷诺现象的转归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将可供长期随访的雷诺现象患者80例分为两组:原发性雷诺现象组及疑继发性雷诺现象组。经平均6.03年随访后,前组52例中仅2例发展为结缔组织病,后组28例中有13例发展为结缔组织病,两组差别显著(X2=11.37,P<0.005)。分析结果示,雷诺现象伴甲皱循环异常,抗核抗体阳性及γ-球蛋白升高与发展为结缔组织病有密切关系。
- 华国勋王书桂赵国忠黄平平李尚珠
- 关键词:雷诺氏病转归胶原病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1999年
- 目的:对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发病率较低的(0.6~1.6/10 万)血液病,患者来自我国17 省市。着重做了血流变、血动力、微循环及骨髓细胞培养。结果:骨髓生成BFU-E集落数明显高于正常,在无EPO情况下仍有较多BFU-E生长。结论:对发病及疗效发挥原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张大龙赵国忠陈文杰储榆林朱明娟金永娟刘薏玲刘访杰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
- 激光多普勒微血流测定以及临床应用
- 1992年
-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下称LDF)测微区血流的优点:可反映被测微区组织自然状态的供血情况,微血管内血细胞压积不过分增高时,其输出信号和血细胞流量线性关系好,非侵入、无损伤、无痛苦,可实时或连续测量,设备及操作简便。其缺点:测得结果仅是一个相对的流量或相对的容积速度;血细胞压积过高时输出信号与血细胞流量线性相关差,相对偏低;不能区分营养性与非营养性血流。
- 赵国忠
- 关键词:血流测定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血细胞压积无痛苦
- 常见结缔组织病的流变性改变(连载)
- 1996年
- 赵国忠王书桂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流变性切变率红细胞聚集性皮肤血流量红细胞变形能力
- 从微循环改变探讨活(破)血逐淤法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
- 1990年
- 本文报道了25例真红经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前后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变化.发现临床表现好转,HB、RBC计数下降与微循环改善相一致.表明这些药确能改善微循环,如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加权积分值”下降和甲襞微血管袢血流速度加快等,并认为微循环改善是药物治疗真红的疗效机理之一.
- 赵国忠钱冠清黄媚娥张大龙
- 关键词: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