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喜娃

作品数:32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子宫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7篇子痫
  • 7篇子痫前期
  • 7篇细胞
  • 6篇阴道
  • 6篇卵巢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蛋白
  • 5篇阴道成形
  • 5篇阴道成形术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无阴道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先天性无阴道

机构

  • 2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肿瘤研...
  • 1篇河间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白求恩国际和...
  • 1篇邯郸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大港油田

作者

  • 31篇赵喜娃
  • 9篇史丽
  • 7篇尹洁
  • 5篇张军
  • 4篇王娜
  • 3篇李琰
  • 3篇李月红
  • 3篇张辉
  • 3篇张海波
  • 2篇李秀兰
  • 2篇姜秉芬
  • 2篇李利
  • 2篇赵连梅
  • 2篇王建英
  • 2篇赵健
  • 2篇陈书成
  • 2篇单保恩
  • 2篇周荣秒
  • 2篇贾静辉
  • 2篇张正茂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遗传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治疗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0例。观察组切除全子宫的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仅切除全子宫。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6、12、24个月检测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盆腔包裹性积液及卵巢癌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PSV、EDV均较术前下降,RI、PI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6、12、24个月血清FSH、L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FSH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两组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7例(4.12%)、卵巢癌3例(1.76%),对照组分别为18例(10.59%)、10例(5.8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盆腔积液和卵巢癌的发生率,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冯立康山张笑萍王建英于丽赵喜娃
关键词:输卵管切除术育龄女性
孕妇血中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L(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4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30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34例),同期正常孕妇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孕妇患者血中sCD40L及TNF-α水平,同时进行各项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浆中sCD40L水平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中sCD40L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67,P<0.001)。sCD40L、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总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素氮均呈正相关;与患者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与肌酐、尿酸无明显相关性。4例发生产后子痫患者血浆中sCD40L水平平均为9.65μg/L。结论 sCD40L、TNF-α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中均呈现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CD40L、TNF-α水平呈正相关并同时参与了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尹洁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王娟姜秉芬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式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探讨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此种新式术式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例因先天性无阴道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详述手术操作步骤,观...
康山赵喜娃
关键词:先天性无阴道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85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剥除术组(32例)、子宫全切组(25例)和子宫部分切除组(28例),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剥除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_2)和黄体成素(LH)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子宫全切组患者的P、FSH、LH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E_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患者的P、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E_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年龄≤40岁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患者,子宫肌瘤剥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组患者的术后性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子宫肌瘤剥除组(9.4%)显著低于子宫全切组(84.0%,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25.0%,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影响不同,对不同年龄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内分泌影响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荆瑞华赵喜娃
关键词: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切除内分泌状态
人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体外实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方法 1)应用D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4组(每组n=30)干预:分别应用含15%健康孕妇血清、含15%子痫前期轻度患者血清、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 h尿蛋白>2~<4 g,简称低蛋白组)及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 h尿蛋白>4 g,简称高蛋白组)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处理后应用Transwell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并计算通透系数;2)分别取上述干预后4组细胞的上清液,处理后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将第5代人脐间充质干细胞以1×105/mL接种到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后,于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其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4组的通透系数[Pa(%)]分别为:110.3±2.92、120.7±2.93、141.4±1.81、169.8±2.63(P<0.05)。2)4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个):11.00±2.71、24.10±2.92、35.32±6.03、47.00±1.93(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会对产生趋化作用,而这种趋化作用随着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强。UC-MSCs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方法之一。
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尹洁王娟姜秉芬
关键词:子痫前期趋化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妊娠相关蛋白A联合子宫动脉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及健康产妇19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与早发型子痫组孕早、中、晚期的PAPP-A水平。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定期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995例孕产妇,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行PAPP-A检测并于孕中期进行子宫动脉PI检测,将PAPP-A>13.0 U/L且子宫动脉PI<1.01的孕妇分为A组,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B组,将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C组,将PAPP-A≤13.0 U/L且PI>1.01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孕中期、晚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组的PAPP-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患者早发型子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于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降低,孕早期PAPP-A水平检测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PI的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史丽赵喜娃赵艳玲王彦莉李青梅尹洁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PAPP-A
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对子痫前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200例和健康孕妇600例资料,比较健康组孕妇与子痫前期组孕妇在孕早、中、晚期的血脂水平;随机选取588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进行血脂检测并于孕中期进行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将三酰甘油水平正常及子宫动脉血流正常的分为A组,孕早期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及孕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均正常的孕妇分为B组,将孕早期三酰甘油水平正常及孕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增高的孕妇分为C组,三酰甘油及子宫动脉血流同时增高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孕早期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晚期子痫前期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D组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三酰甘油水平于孕早期即明显升高并持续高水平状态;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对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史丽赵喜娃赵艳玲王彦莉李青梅尹洁
关键词:子痫高脂血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传统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和腹腔镜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传统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和腹腔镜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12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行腹腔镜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单叶组),36例行传统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传统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阴道情况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112例手术均获成功,2组患者术后阴道情况及性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单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71.2±19.5)min对(112.2±27.1)min,P=0.02]、术中出血量少[(52.8±23.9)m L对(145.6±88.2)mL,P=0.01]。结论尽管两种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腹腔镜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更值得推广应用。
赵喜娃王彦袖郝淑维李万胜王建英黎海莉张海波田花敏康山
关键词:阴道成形术腹腔镜先天性无阴道性生活满意度
E-钙粘蛋白基因遗传变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联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CDH1)基因遗传变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DNA测序技术分析㈣基因启动子区、所有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3’-UTRlSNPs位点,从中筛选出6个候选位点(rs16260、rs28372783、rs1801552、rs1801026、rs8049282、rs13689)。扩大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检测651例EMS患者f病例组)和655名健康对照妇4r(对照组)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蚴基因启动子区、所有外显子和3’-UTR的17个SNP位点中15个位点在NCBI数据库中有记载,而2个位点尚无相关记载,位于3'-UTR+759和3’-UTR+1445。统计学分析显示6个候选的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rs8049282C/T多态可能与EMS患者的原发不孕相关,即与CT+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可显著增加EMS患者原发不孕的风险(OR=2.25,95%CI=1.32-3.83)。结论:㈣基因启动子区、外显子和3’-UTR区的遗传变异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妇女EMS的发病风险无关.但rs8049282C/T多态可能是EMS患者原发不孕的潜在危险因素。
李宾李琰王娜周荣秒赵喜娃康山
关键词:遗传易感性原发不孕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和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卵巢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1、KLF4和p21蛋白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7.0%和11.7%,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2%、34.8%和26.1%,与对照组相比,S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KLF4和p2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三者在高、低级别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与高级别液性腺癌FIGO分期密切相关,且SP1还与术后有无残留灶密切相关(P<0.05)。卵巢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表达与KLF4、p21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而KLF4和p2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SP1高表达是影响高级别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P1蛋白过表达以及KLF4和p2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高、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三者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有关,且SP1是独立预后因素。
张军汪瑞雪樊晓妹娄蕾刘围娜赵喜娃李月红
关键词:浆液性腺癌KLF4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