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海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方药规律对比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用药特点,为临床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采用中药方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将符合筛选标准的方药数据提取并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用平台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药物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新方挖掘。【结果】共筛选录入有效方剂238首,其中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方剂162首,涉及142味中药;治疗缓解期的方剂76首,涉及123味中药。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方剂药物中,用药频次居前的有麻黄、半夏、杏仁、甘草、紫苏子等;针对缓解期的方剂药物中,用药频次居前的有黄芪、甘草、茯苓、白术、五味子等。急性期常用的用药配伍模式为“半夏+麻黄”“麻黄+紫苏子”“麻黄+杏仁”等,挖掘得到新方组合9个;缓解期常用的用药配伍模式为“黄芪+甘草”“黄芪+白术”“黄芪+五味子”等,挖掘得到新方组合6个。【结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化痰平喘为主,兼用散寒、清热、解表清里等法;缓解期则以益气补肺为主,兼以宣肺化痰,并配合滋阴养血、健脾补肾之法。
- 周谨希赖海峰刘城鑫蒋紫云连乐燊刘小虹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数据挖掘
- 试论“瘀”在ARDS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瘀"对ARDS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是引起ARDS发生的关键原因,也是ARDS发展过程中的伴随病理产物,同时是疾病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瘀"不仅会导致肺脏本身的功能紊乱,还通过影响其他脏腑(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导致肺脏功能的恶化,在临床治疗上,我们要立足整体观,在ARDS的不同阶段酌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李若愚肖超烈沈其猷赖海峰陈柳萍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胃肠道
- 加味苇茎汤对AECOPD患者血TNF-α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加味苇茎汤治疗痰热蕴肺型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AECOPD患者血TNF-α、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AECOPD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探讨AECOPD患者炎症反应与血栓前状态之间的关系;观...
- 赖海峰
- 关键词:AECOPD痰瘀相关血栓前状态TNF-Α
- 加味苇茎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TNF-α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加味苇茎汤治疗痰热蕴肺型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AECOPD患者血TNF-α、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AECOPD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探讨AECOPD患者炎症反应与血栓前状态之间的关系;观...
- 赖海峰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
- 浅谈中医药治疗ARDS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思路被引量:1
- 2018年
- ARDS在ICU病房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常合并有急性胃肠损伤,使ARDS患者的救治难度增大,死亡率增高,ARDS患者合并急性胃肠损伤的治疗是临床难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ARDS合并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多以"腑气不通""痰瘀互结""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方用药时应注重"清肺通腑""行气活血""健脾和胃",方能使急性胃肠损伤尽早恢复,开始早期肠内营养,进而提高ARDS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 赖海峰谢洁芸肖超烈
- 关键词:ARDS中医药
- 补肺温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补肺温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收治的82例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医组(40例)和中西医组(42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肺温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中西医组临床疗效92.86%,高于西医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6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距离、肺动脉压力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VEGF及外周血NLR水平均下降,且中西医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6MWT距离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上升,中西医组大于西医组(P<0.05)。结论补肺温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肺动脉压,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 赖海峰连乐燊谢淑仪林馥纯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穴位敷贴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