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君

作品数:47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资助地方病预防与控制重大专项重庆市地方病预防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甲状腺
  • 9篇碘缺乏
  • 9篇碘缺乏病
  • 9篇源性
  • 9篇土源性
  • 9篇土源性线虫
  • 9篇甲状腺肿
  • 9篇儿童
  • 6篇虫病
  • 5篇学龄
  • 5篇土源性线虫病
  • 5篇尿碘
  • 5篇感染率
  • 5篇
  • 4篇碘盐
  • 4篇学龄儿童
  • 4篇影响因素
  • 4篇中毒
  • 4篇容积
  • 4篇肿大

机构

  • 43篇重庆市疾病预...
  • 3篇重庆市长寿区...
  • 3篇重庆市北碚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3篇谢君
  • 26篇吴成果
  • 25篇罗兴建
  • 19篇肖邦忠
  • 18篇李心术
  • 13篇李珊珊
  • 13篇陈亚林
  • 12篇蒋诗国
  • 11篇罗飞
  • 11篇周爽
  • 9篇黄文利
  • 6篇晏维
  • 3篇刘庆蓉
  • 3篇周春碚
  • 3篇陈静
  • 2篇周倩如
  • 2篇廖文芳
  • 1篇王豫林
  • 1篇赖杰
  • 1篇刘守军

传媒

  • 9篇热带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地方病学...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重庆市36个农村调查点和50个城镇调查点开展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250人。结果共调查22 2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41%。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0%、4.23%、0.13%和0.47%。混合感染占0.2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地区间寄生虫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396.72、421.07、347.79,P均<0.05)。结论重庆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病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李珊珊罗飞谢君袁熠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重庆市2011年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重庆市碘缺乏病病区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干预效果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范围内选择13个项目县,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项目学校的乡,选择3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71.71%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4.25%(χ2=632.06,P﹤0.01),平均提高22.54个百分点;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57.32%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8.49%(χ2=431.55,P﹤0.01),平均提高31.17个百分点。所有项目县均达到了碘缺乏病的健康教育项目的控制指标。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项目试点地区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吴成果李心术罗兴建谢君李珊珊
关键词: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晓率
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15年后碘缺乏病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15年后碘缺乏病现状,为今后防治碘缺乏病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在重庆市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30个监测点。每点抽取1所小学8~10岁儿童40名,调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盐碘、尿碘、日均摄食盐量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甲状腺采用B超法检查,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 (WS/T 107-2006)测定,盐碘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摄入食盐量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测算。结果共调查1 322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52%,6.67%的区县超过10%。盐碘中位数为29.90mg/kg,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62%、96.67%,不同区县间比较,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7,P<0.05)。居民日均摄入食盐量为8.44g。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4.10μg/L、223.85μg/L、219.60μg/L;不同区县间比较,三种人群的尿碘中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儿童=121.27,H孕妇=58.57,H哺乳妇女=55.34,P均<0.01);尿碘<100μg/L比例分别占9.68%、12.86%、14.07%,300μg/L以上比例分别占36.38%、32.59%、31.82%。结论总体上重庆市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尿碘均在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范围内,但人群存在碘不足和碘过量现象。
吴成果李心术谢君罗兴建陈亚林黄文利肖邦忠
关键词:食盐加碘碘缺乏病甲状腺肿大
重庆市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疟疾知晓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重庆市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疟疾知晓效果,为今后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中抽取4个县,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中学和小学各1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选取30名学生;在每个乡镇再随机抽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随机调查200名居民。项目实施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居民和学生的疟疾知晓情况。结果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8.94%提高到实施后的89.96%(χ2=179.48,P<0.01),平均提高了31.02%。中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2.83%提高到实施后的86.06%(χ2=196.64,P<0.01),平均提高了33.23%。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6.74%提高到实施后的83.89%(χ2=1 281.70,P<0.01),平均提高了27.15%。项目实施后,3类人群的所有指标正确率均高于实施前";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发生疟疾找医生"3项指标正确率均高于80%,而"预防疟疾方法"正确率仍不足50%。结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提高了重庆市人群疟疾知晓率,但仍应加强预防疟疾的宣传,提高普通人群对疟疾防治的意识。
吴成果罗飞蒋诗国罗兴建谢君李珊珊
关键词:疟疾全球基金知晓率
重庆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各种流行因素如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卫生行为生活习惯等对燃煤型氟中毒的影响,为燃煤型氟中毒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个病区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主食结构、卫生行为、生活习惯、燃料结构、炉灶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R×C关联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8个病区县9个乡镇12个村4512户。4512个户主检出氟斑牙2831人,检出率为62.74%;检出氟骨症257人,检出率为5.70%。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X1)、文化程度(X2)、水缸使用情况(X3)、残留食物存放情况(X4)、厨房卫生情况(X5)、厨房通风情况(X6)、住房结构(X7)、经济收入(X8)、烟道是否出屋(X9)、室内煤烟情况(X10)、燃料种类(X11)、是否食用大米(X12)、是否食用玉米(X13)、是否食用土豆(X14)、是否食用禽肉(X15)、是否食用辣椒(X16)与地氟病流行的关联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97、0.046、0.094、0.115、0.094、0.047、0.042、0.097、0.110、0.109、0.085、0.052、0.145、0.142、0.030、0.04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因素:烟道是否出屋(X9)(OR=2.513,95%CI:1.865~3.387)、燃料种类(X11)(OR=0.561,95%CI:0.413~0.764)、是否食用玉米(X13)(OR=3.500,95%CI:2.585~4.789)。[结论]重庆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应当采取以改炉改灶为主、调整燃料结构、改善饮食结构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晏维罗兴建陈静谢君肖邦忠
关键词: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重庆市2012年榨菜生产区与非榨菜生产区居民食用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榨菜生产区与非榨菜生产区居民食用盐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榨菜生产区与非榨菜生产区分别监测2 460、9 093份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中碘含量,对比分析榨菜生产区与非榨菜生产区的碘含量、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等指标。结果榨菜生产区、非榨菜生产区居民食用盐的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8.99、27.60 mg/kg,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9.07%、99.80%,碘盐合格率分别为95.98%、96.09%,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5.08%、95.90%,发现非碘盐的村占调查村的比例分别为10.00%、2.67%。不同地区比较,食用盐的碘含量(H=70.16,P<0.01)、频数构成比分布(χ2=33.55,P<0.01)、碘盐覆盖率(χ2=29.74,P<0.01)、发现非碘盐的调查村比例(χ2=26.7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碘盐合格率(χ2=0.06,P>0.05)、合格碘盐食用率(χ2=3.1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非碘盐主要来自榨菜生产的区县,应加强对榨菜加工用盐的管理。
吴成果陈亚林罗兴建谢君李心术肖邦忠
关键词:碘盐非碘盐
2008~2012年重庆市克山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掌握重庆市克山病病情现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梁平、石柱、丰都、垫江、万州5个克山病病区县开展病例搜索,从县级医疗机构及病区乡镇卫生院近3年登记在册的全部心肌疾病病例中搜集克山病病例;选择以上5个病区县的29个克山病病村为监测点,进行克山病重点监测,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12导联心电图描记,对疑似克山病者拍摄2 m后前位胸部正位X线片,依据《克山病诊断标准》判断。调查点采集15~20份居民枕部发样和10~15份主食大米进行硒含量测定。结果共搜索144个医疗机构,检出心肌病2 647例,确诊慢型克山病43例。共调查了29个病村,14 201人,检出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58例,总检出率为0.41%,其中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0.11%、0.30%。病例搜索和重点监测均未发现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病例。以县为单位,梁平、石柱、丰都、垫江、万州的总检出率分别为0.47%、0.51%、0.35%、0.12%、0.00%。以村为单位,有19个村(65.52%)检出克山病病例,检出率在0.20%~1.25%之间波动。共描记心电图14 201份,异常心电图2 792份,异常率为19.66%;共拍摄X线胸片287份,心胸比例有增大者占50.17%。16个病村采集大米190份,硒含量平均为0.023 g/kg;22个病村采集发样391份,硒含量平均为0.311 g/kg。结论重庆市克山病病情处于较低水平,但各个地区差异较大。
吴成果黄文利罗兴建李心术谢君肖邦忠
关键词:克山病
2011~2015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市级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掌握重庆市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的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 2011~2015年,每年在全市监测县(区)各监测点采集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采集家庭土壤样本,检查蛔虫卵。结果 5年重庆市市级监测点累计共调查21 195人次,2011~201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6.44%、7.30%、6.85%、6.93%、5.56%。人群总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无下降趋势(χ~2_(linear trend)=3.54,P>0.05);2012年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5);各年龄组感染率以老年组与学龄前儿童组较高;文化程度与人群感染率存在线性趋势,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_(linear trend)=98.59,P<0.01);职业分布以儿童与农民检出率较高(χ~2=28.53,P<0.01);蛔虫和钩虫是感染的主要虫体,感染度以轻度为主,中度较少,重度感染最少。各年间全市儿童蛲虫感染率最低为1.86%,最高9.70%,并且呈上升趋势(χ~2_(linear trend)=15.65,P<0.01)。5年监测点土壤人蛔虫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8.13%、15.63%、15.00%、8.10%、5.00%,并呈下降趋势(χ~2_(linear trend)=16.79,P<0.01)。结论重庆市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水平总体较低,5年间已无下降趋势,应形成现代疾病防治的社会医学防治模式,同时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及集体驱虫等防治措施。
谢君李珊珊陈亚林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
重庆市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现况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现况。方法采取人口等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在重庆市抽取3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所小学,再从每所小学中随机抽取8~10岁儿童40名,对所有儿童的甲状腺进行B超检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共调查1322名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52%,其中男生、女生分别为4.84%、6.17%;8、9、10岁儿童分别为5.37%、6.12%、5.08%;不同性别、年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χ2性别=1.12,χ2年龄=0.49,P均﹥0.05)。不同身高组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4,P﹤0.01)。不同体重组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6,P﹤0.01);同一年龄条件下,不同体重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岁=16.59,χ29岁=15.74,χ210岁=23.31,P均﹤0.01)。正常、超重、肥胖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P﹤0.01)。结论重庆市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仍高于5%,身高、体重、肥胖程度可能影响其甲状腺肿大。
吴成果李心术罗兴建谢君陈亚林黄文利肖邦忠
关键词: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生长发育
重庆市疟疾发病动态模型的建立
2007年
目的研究重庆市1951-2001年疟疾发病的动态规律。方法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人口数的二次预测模型和年新发病例数的对数曲线模型来分析预测疟疾的发病数及发病率。结果重庆市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对重庆市人口数和疟疾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2002年重庆市人口数预测范围为3113112~3368928人,新发病例数范围为126~134例;分别与实际的人口数(31309038人)和病例数(130例)基本吻合。结论运用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来看重庆市疟疾动态的总趋势是持续下降的。
晏维蒋诗国李继艮罗飞谢君
关键词:疟疾新发病例动态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