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圆圆 作品数:49 被引量:238 H指数:9 供职机构: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1-2013年台州市梅毒病例诊断符合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台州市梅毒病例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按照卫生行业标准,对每年一季度报告的梅毒病例开展核查,由具有相关经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到医疗机构现场,将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信息与医疗机构就诊日志、病案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判断其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2011-2013年梅毒病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5%(770/1294)、91.1%(759/833)和90.7%(833/918),一期梅毒和三期梅毒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胎传梅毒最低。结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梅毒诊断和报告知识的培训。 吴琼海 许圆圆 褚晨静 林海江关键词:梅毒 诊断符合率 台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及亚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了解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前HIV-1耐药情况及亚型流行特点。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台州市开展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RT-PCR扩增获得HIV-1 pol基因片段并测序,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确定耐药突变位点以及HIV-1毒株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中成功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的研究对象806例,ART前HIV-1耐药率为2.9%(23/806),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分别为1.9%(15/806)、0.6%(5/806)和0.0%。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依次分别为1.6%、1.8%和4.8%。NNRTIs和NRTIs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 N(0.7%)和M184I/V(0.5%)为主。HIV-1亚型以CRF01_AE(42.7%,344/806)、CRF07_BC(28.9%,233/806)和CRF08_BC(11.2%,90/806)为主。同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53.3%,136/255)和CRF07_BC(32.2%,82/255)为主;异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37.7%,203/539)、CRF07_BC(27.5%,148/539)和CRF08_BC(16.1%,87/539)为主。结论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上升趋势,需加强对HIV-1耐药型毒株的监测工作。 徐璐璐 沈伟伟 陈潇潇 李桂霞 许圆圆 高眉扬 周素娟 林海江 何纳关键词:耐药 男性HIV阳性者与HIV阴性对照者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男性HIV阳性者和HIV阴性对照者的饮酒状况及其差异,探索饮酒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1-12月浙江省台州市“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选取18~80岁男性HIV阳性者和HIV阴性对照者纳入此分析。采用面对面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最近1个月饮酒行为数据,并依据美国国立酗酒和酒精滥用研究所标准,分为不饮酒、轻/中度饮酒和重度饮酒。采用多类别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轻/中度和重度饮酒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67例男性HIV阳性者和2418例男性HIV阴性对照者。男性HIV阳性者的当前饮酒率(35.2%,481/1367)和重度饮酒率(5.0%,24/481)均低于阴性对照者(48.0%,1161/2418;23.5%,273/1161),但其饮白酒和黄酒的比例(21.8%,105/481;9.1%,44/481)明显高于HIV阴性对照者(13.5%,157/1161;5.8%,67/11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偏大、当前吸烟、体育锻炼与男性HIV阳性者的重度饮酒行为显著相关;年龄≥30岁、当前吸烟、体育锻炼、抑郁得分较高、异性性传播途径、基线CD4+T细胞计数为200~499个/μl与男性HIV阳性者的轻/中度饮酒行为显著相关。结论浙江省台州市男性HIV阳性者中的饮酒比例低于HIV阴性者,但要加强饮酒与腰围较大、吸烟等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 乔晓彤 陈潇潇 林海江 宁晨曦 许圆圆 沈伟伟 赵丹 丁盈盈 何纳关键词:HIV 饮酒 吸烟 HIV阳性者与HIV阴性对照者睡眠障碍特征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对HIV阳性者和HIV阴性对照者的睡眠障碍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以识别主要睡眠障碍类型,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睡眠障碍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2017年1-12月浙江省台州市“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选取符合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5或Jenkins睡眠量表4个睡眠相关问题应答符合标准者)HIV阳性者459例和HIV阴性对照者798例共1257例研究对象。对15项睡眠问题进行潜类别的聚类分析。结果1257例睡眠障碍者存在的睡眠问题分为3类,分别为睡眠启动维持困难组(第一类)、症状轻型组(第二类)和夜间不宁日间障碍组(第三类),在HIV阳性者和HIV阴性对照者中分别占19.4%(89/459)和13.8%(110/798)、63.8%(293/459)和60.5%(483/798)、16.8%(77/459)和25.7%(205/798)(χ^2=16.62,P<0.001)。HIV阳性者中,第一、三类的高年龄比例和衰弱得分显著大于第二类,第一类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第三类低体重和超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0.039;χ^2=23.33,P<0.001;χ^2=25.71,P<0.001;χ^2=15.37,P=0.004)。HIV阴性对照者的3类人群在年龄、抑郁和衰弱得分差异与HIV阳性者结果一致。此外,其第一类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比例高,第一、三类腰臀比超标比例显著高于第二类(χ^2=30.59,P<0.001;χ^2=11.61,P=0.003)。结论HIV阳性者与HIV阴性对照者的睡眠障碍类型构成比不同。精神心理因素和身体健康状况是睡眠障碍的主导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是改善睡眠障碍的关键。 宁晨曦 陈潇潇 林海江 乔晓彤 许圆圆 沈伟伟 赵丹 何纳 丁盈盈关键词:HIV 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聚类分析 HIV感染者线粒体单倍群与神经认知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HIV感染者线粒体单倍群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神经认知障碍(NCD)的关联。方法利用2017年1-12月浙江省台州市“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采用Sanger测序法对HIV感染者的线粒体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浙江省台州市448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NCD患病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探索线粒体单倍群与NCD的关联。结果448例HIV感染者中,线粒体单倍群D(19.6%,88/448)、B(19.4%,87/448)和F(17.0%,76/448)人数最多。NCD患病率为20.3%(91/448),单倍群A、D、F和M7的HIV感染者NCD患病率较高,分别为23.1%(9/39)、21.6%(19/88)、26.3%(20/76)和26.1%(12/46)。调整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线粒体单倍群A的HIV感染者相比,单倍群B、D、F、M7、M8、N9及其他单倍群HIV感染者的NC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HIV感染者中线粒体单倍群与NCD之间的关联性,未发现线粒体单倍群与NCD存在关联,未来需要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 赵丹 林海江 魏倩 陈潇潇 宁晨曦 乔晓彤 许圆圆 沈伟伟 丁盈盈 何纳关键词:HIV 2015-2018年台州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了解台州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7月、2016年2-9月、2017年1-8月和2018年1-8月对台州市YMSM进行人口学与行为学特征、AIDS相关认知等问卷调查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检测。结果共调查YMSM 432人,56人有过异性性行为,其中14.3%异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26.8%最近一次异性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HIV和梅毒检出率均为5.4%,未发现HCV阳性者,AIDS知识知晓率为9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在本地居住时间是YMSM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台州市YMSM异性性行为者有传播HIV、梅毒的风险,AIDS知晓率较好,但仍存在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和不用安全套等知行分离情况。应针对已婚或本地居住时间<2年者中采取安全性行为干预措施。 李静 许圆圆 李桂霞 汪剡灵 沈伟伟 林海江 丁盈盈 陈潇潇关键词:艾滋病 影响因素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艾滋病疫情发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分析评估浙江省台州市历年来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2014年6月报告地为'浙江省台州市'的艾滋病患者个案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HIV检测类型等。运用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晚发现艾滋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66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HIV/AIDS)纳入本次分析,其中550例(33.1%)属于'晚发现'病例。550例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为(41.7±14.2)岁;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4.4%;58.0%已婚;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3.8%,同性传播占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台州市户籍及临床就诊者检测是台州市艾滋病患者'晚发现'主要因素。结论浙江省台州市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现象较为普遍,急需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大HIV检测服务宣传,提高HIV检测服务可及性和利用率,特别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进一步主动为患者提供HIV咨询检测服务。 林海江 陈文 许圆圆 吴琼海 丁盈盈 何纳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LOGISTIC模型 疫情监测 浙江省4家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医院就诊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特征。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和台州市4家综合性医院为研究现场,对2016年在研究现场就诊且有HCV抗体检测结果的就诊者血清HC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35 592人被纳入研究,367人HCV抗体阳性。4家综合性医院研究对象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2%、0.39%、0.19%和0.37%。男性HCV抗体阳性率最高值集中在1957-1966年和1967-1976年出生人群,分别为0.84%、0.95%、0.55%和0.85%;女性HCV抗体阳性率高值和次高值相对集中在1957-1986年出生人群,均<1.00%。血液透析科就诊的研究对象HCV抗体阳性率3家医院分别为4.17%、2.36%和2.88%;感染科和肝病科就诊的研究对象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0%和0.48%。结论浙江省4家综合性医院就诊者HCV均呈低流行水平,应加强1957-1986年出生人群和血液透析科、感染科及肝病科就诊者HCV感染的血清学筛查。 蒋均 潘晓红 杨介者 洪航 许圆圆 王斌 石小俊 叶小红 陈巧明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浙江省台州市2013-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人群同性群交行为调查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MSM同性群交行为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经浴室、酒吧等场所招募MSM,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性行为等信息,并进行HIV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群交行为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435名MSM,HIV阳性率为12.5%(179/1435)。16.1%(231/1435)报告在最近1年曾有群交行为。最近1年有群交行为的MSM与最近1年无群交的MSM相比,一生同性性伴数≥10个(53.7%比19.0%,χ2=125.527,P〈0.01)、有异性性伴(86.6%比68.2%,χ2=-31.935,P〈0.01)、最近1年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28.1%比19.8%,χ2=6.540,P〈0.05)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MSM群交行为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比≤24岁,aOR=2.25,P=0.027),与女性婚姻(离异或丧偶比未婚,OR=-0.29,P=0.001),户籍(本地比外地,aOR=1.56,P=0.023),一生同性性伴数(≥21个比2—5个,aOR=8.06,P〈0.001;11~20个比2—5个,aOR=3.25,P〈0.001),一生异性性伴数(≥6个比0个,aOR=2.63,P=0.005;2~5个比0个,aOR=2.58,P=0.001;1个比0个,aOR=2.01,P=O.010)。结论台州市MSM人群群交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性行为关系复杂,HIV感染率高、传播风险较大。 林海江 张玉成 沈伟伟 吴琼海 许圆圆 裘丹红 丁盈盈 何纳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预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浙江省台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方法根据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条目,对2013-2017年台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中的相关问题与选项进行重新修订,计算个体风险得分,结合个体HIV感染情况,分析该工具的预测能力。结果MSM研究对象1944人,年龄(35.04±13.28)岁,未婚者占48.2%,多为场所招募(55.7%)。HIV阳性率为12.6%(245/1944),HIV阳性者风险得分的中位数为23.99;HIV阴性者风险得分的中位数为20.36,不同HIV感染状态的研究对象风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检验,P=0.007),HIV阳性者风险得分显著高于HIV阴性者。依据决策树原理,将研究对象按风险得分分为2类:≤18.66、>18.66,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χ2=13.1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18.66分与≤18.66分相比:aOR=1.72,95%CI:1.27~2.32,P<0.001)。对HIV感染预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553(95%CI:0.516~0.590,P=0.007),约登指数最大的点是风险得分为19.01的点,此时风险评估工具的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43。结论基于德尔菲法建立的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HIV感染风险,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实际风险也越高。但还需要设计更加科学严谨的队列研究进行验证和相应调整评估工具条目。 陈潇潇 李玲玲 汪剡灵 许圆圆 许圆圆 李艳 何纳 何纳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HIV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