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敏珍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研究进展
- 2019年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和习惯也随之改变,快餐式的饮食结构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各类肿瘤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方式,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微创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它以其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预后快等特点受到医师和患者的推崇。本文对内镜下切除术的发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消化道早期癌中的应用价值。
- 覃敏珍覃蒙斌姚敦卫唐国都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早期癌
- 血清降钙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5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组(MAP组,85例)、中重症AP组(MSAP组,88例)和重症AP组(SAP组,82例),另选取于百色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血清因子[PCT、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再根据预后情况不同将SAP组患者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并分析其判断AP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SAP组研究对象PCT、ACE、ACE2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MSAP组、MAP组及对照组(P <0.05)。死亡组患者PCT、ACE、ACE2和ACE2/ACE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ACE、ACE2及ACE2/ACE联合检测判断SAP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PCT、ACE、ACE2、ACE2/ACE水平四项指标单独检测(AUC=0.956,95%CI=0.765~0.996,敏感度=92.53%,特异度=91.25%)。结论 PCT、ACE、ACE2及ACE2/ACE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S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预测效能较好。
- 覃敏珍姚敦卫
- 关键词:降钙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预后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24例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被引量:40
- 2013年
-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出血点位于屈韧带以上的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在内的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血黑便、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量多时,可造成患者周围循环衰竭;若止血不及时或出血不止,患者可出现细胞缺氧和血液灌注减少,代谢产物蓄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进而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降低,并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呤,更容易出现各器官衰竭,使患者死亡率增加。本文拟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及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
- 覃敏珍
-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
- 特利加压素联合血浆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血浆治疗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有肝肾综合征的56例患者分为A、B、C3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多巴胺治疗,B组患者给予特利加压素治疗,C组患者给予特利加压素联合血浆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尿量、血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腹水的变化。结果B、C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A组明显,尿量显著增加,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C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较B组更明显,A组患者尿量、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均不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特利加压素联合血浆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比单纯加用多巴胺或特利加压素的疗效更加显著。
- 冯梦蝶覃敏珍梁柯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特利加压素血浆
- 联合超声内镜、核磁共振及血清CEA、CA199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浅析超声内镜、核磁共振(MRI)及血清CEA、CA199联合检查对胆管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0例疑似胆管癌患者的检查报告。依照诊断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超声内镜+MRI+血清CEA和CA199)与B组(超声内镜+MRI),对比不同诊断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依照患者确诊结果差异分为C组68例(确诊胆管癌)与D组22例(确诊胆总管良性病变),对比两组超声内镜、MRI及血清CEA、CA199情况差异。结果A组敏感度(95.59%)、特异度(95.45%)、准确率(95.56%)高于B组(69.12%、63.64%、67.78%);C组胆管壁不对称性增厚(95.59%)、低回声改变(80.88%)高于D组(50.00%、36.3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MRI+血清CEA和CA199诊断方案能提升胆管癌早期诊断效能。
- 覃敏珍姚敦卫黄政瑛
- 关键词:超声内镜核磁共振CA199胆管癌
- 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重症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非重症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血钙水平、CRP/白蛋白比值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RP/白蛋白比值、降钙素原、血钙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血钙水平低于非重症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RP/白蛋白比值、APACHEⅡ评分高于非重症组(均P<0.05)。血清CRP/白蛋白比值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大于血清降钙素原、血钙、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截点为14.93,其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降钙素原、血钙和APACHEⅡ评分(均P<0.05)。结论血清CRP/白蛋白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覃敏珍姚敦卫唐国都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白蛋白
- 阿托伐他汀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Ⅱ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患者11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2组均给予保肝、控制血糖等治疗,但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LT、AST及肝脏B超改变。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000),治疗前后的血TC水平分别为(6.80±1.20)和(5.24±0.67)mmol/L(t=8.87,P=0.000)、LDL-C为(4.38±0.75)和(3.45±0.68)mmol/L(t=7.17,P=0.0000)、TG为(2.14±0.56)和(1.69±0.34)mmol/L(t=5.36,P=0.0000)、ALT为(61±11)和(46±9)U/L(t=8.24,P=0.0000)、AST为(53±14)和(41±12)U/L(t=5.08,P=0.0000),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HDL-C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BMI无明显变化(t=1.84;P=0.0683)。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B超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脏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TC、LDL-C、TG、ALT、AST水平,治疗安全有效。
- 冯梦蝶覃敏珍梁柯蓝常明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脂肪肝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综述)被引量:3
- 2019年
- 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凶险、易造成肝脾肿大、脂肪肝等并发症、发病年龄偏小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该文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 覃敏珍梁志海覃蒙斌唐国都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
-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023年
- 原发性肝癌是极为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很高,由于该病早期无显著特征,在发现时大多患者已处于晚期,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加上原发性肝癌对放化疗均缺少敏感性,预后不甚理想。若将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阐明,对其预后治疗将有极大的促进意义。现文章就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展开分析,为临床后续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覃敏珍
- 关键词: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放化疗
- 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在使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HLAP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27例治疗组除了常规胰腺炎治疗再加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探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70.37%)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33,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8、6.678,P<0.05)。结论:将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应用于HLAP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姚敦卫覃敏珍程吉云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非诺贝特低分子肝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