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胜浩

作品数:36 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色谱
  • 6篇色谱法
  • 5篇液相色谱
  • 5篇液相色谱法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多糖
  • 4篇正交
  • 4篇金果榄
  • 3篇正交试验
  • 3篇乳膏
  • 3篇胃溃疡
  • 3篇稳定性
  • 3篇绿原
  • 3篇绿原酸
  • 3篇酒制
  • 3篇溃疡
  • 3篇HPLC法

机构

  • 33篇太和医院
  • 16篇郧阳医学院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十堰市中医医...

作者

  • 36篇袁胜浩
  • 15篇常明泉
  • 12篇陈黎
  • 10篇叶立红
  • 10篇王刚
  • 8篇杨光义
  • 8篇黄良永
  • 8篇陈芳
  • 7篇朱海涛
  • 7篇杜士明
  • 7篇涂自良
  • 5篇肖淼生
  • 3篇安志斌
  • 3篇王启斌
  • 3篇陈吉炎
  • 3篇张幼林
  • 2篇张颖君
  • 2篇陈林
  • 2篇董小萍
  • 2篇郝新才

传媒

  • 11篇中国药师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药事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国药房
  • 2篇湖北省药学会...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果榄防治胃溃疡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金果榄对胃溃疡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胃溃疡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胃溃疡大鼠模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胃黏膜PGE2的水平降低,溃疡指数明显增加;金果榄能提高组织及血清SOD的活力,降低MDA含量,并可提高胃黏膜PGE2的水平,能显著升高血清EGF水平,并促进胃溃疡周边组织EGF表达降低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金果榄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胃黏膜内源性PGE2的水平有关。
王刚涂自良陈黎袁胜浩杨光义
关键词:金果榄胃溃疡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前列腺素E2表皮生长因子
炮制方法对中药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
本文拟以天麻的炮制为例,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炮制工艺进行规范化研究,讨论炮制过程中天麻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天麻素化学转化的规律。 1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处理的天麻样品中天麻素的含量
袁胜浩张香兰张颖君杨崇仁
关键词:天麻素
文献传递
固肾丸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固肾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对药材中具有专属性的粉末特征进行鉴别;以5-羟甲基糠醛、熟地与当归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固肾丸中的熟地和当归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朱海涛袁胜浩王鹏陈吉炎
关键词:固肾丸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
HPLC法测定风湿Ⅱ号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Ⅱ号合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的检测浓度在24.2~193.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1.05%(n=9)。结论:本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风湿Ⅱ号合剂的质量控制。
陈黎王启斌朱海涛叶立红袁胜浩朱建成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绿原酸
当归多糖对表皮细胞促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考察当归多糖通过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KC)相关细胞因子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胶原分泌的调控作用,研究当归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加入当归多糖处理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介素-lα(IL-lα)的表达情况,观测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Ⅲ型胶原分泌的作用。结果:当归多糖作用后,HKC促FC增殖作用增强;随着当归多糖浓度增高,HKC促增殖作用渐增强,在0.2 g.L-1时达高峰。当归多糖调控角质形成细胞TGF-β及IL-lα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且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胶原合成。结论:当归多糖通过对角质形成细胞TGF-β及IL-lα的表达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影响真皮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分泌,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参与了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当归多糖可能在皮肤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王刚杜士明杨光义张秀华张玲常明泉肖淼生袁胜浩李涛
关键词:创面愈合当归多糖角质形成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大半边莲中酚酸类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对秋海棠科植物大半边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初步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对大半边莲干燥块根进行渗漉提取,采用硅胶、MCI和Rp-8等柱色谱方法对甲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MS,UV,IR,1H-NMR,13C-NMR)鉴定结构。采用比浊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从大半边莲中分离得到6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水杨酸、间羟基苯甲酸、阿魏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其中,水杨酸和原儿茶酸的抑菌谱最广,阿魏酸次之,间羟基苯甲酸最小;原儿茶酸的抑菌活性最强,间羟基苯甲酸最弱。结论 6个酚酸类成分均首次从大半边莲中分离得到,本研究对于阐明其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大半边莲的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袁胜浩卞金辉谢珍黄良永董小萍
关键词:酚酸抑菌活性
武当青牛胆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对武当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gne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初步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对青牛胆干燥块根进行渗漉提取,用柱色谱方法 (Silicagel,MCI,Rp-8等)对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单体化合物采用比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从武当青牛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古伦宾、异古伦宾、药根碱、金果榄苷、巴马汀,其中巴马汀抑菌活性最强,药根碱次之,古伦宾、异古伦宾和金果榄苷最弱。结论本实验首次以武当道地药材青牛胆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单体活性研究,为武当青牛胆的活性成分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袁胜浩方建敏涂青梅涂自良聂格陈黎
关键词:青牛胆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介绍HPLC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HPLC法在筛选炮制工艺、评价炮制品质量、检测中药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面应用日趋广泛。结论 HPLC法的检测结果可为革新和提高传统炮制工艺、科学使用辅料提供依据。
张幼林陈芳袁胜浩李丘常明泉
关键词:HPLC炒制酒制蒸制醋制
颠茄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介绍含颠茄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含颠茄制剂在工艺改进、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结论上述研究成果优化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填补了颠茄制剂的含量测定空白,可作为含颠茄制剂的质量控制依据。
汪新体袁胜浩黄良永叶立红常明泉
关键词:微生物检查
大半边莲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大半边莲多糖提取工艺。方法: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法;多糖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以大半边莲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对大半边莲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多糖含量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35.602C+0.030 2(r=0.999 4),线性范围为0.002 6~0.015 4 mg.ml-1。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加入8倍量的水,70℃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为大半边莲提供了稳定可行的多糖提取工艺,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袁胜浩卞金辉叶方董小萍
关键词:多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