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6篇急性
  • 5篇免疫
  • 4篇细胞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表型
  • 2篇幼稚
  • 2篇中医
  • 2篇免疫表型
  • 2篇免疫学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析
  • 1篇血细胞分析仪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机构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薛向军
  • 10篇麻柔
  • 7篇刘锋
  • 5篇周霭祥
  • 3篇杨留
  • 3篇郑金福
  • 3篇王忠芬
  • 3篇许勇钢
  • 3篇王天恩
  • 2篇陈璋
  • 2篇杨宇飞
  • 2篇马玲
  • 2篇李柳
  • 2篇胡乃平
  • 1篇胡毅煌
  • 1篇王展翔
  • 1篇邓成珊
  • 1篇郭京丽
  • 1篇胡晓梅
  • 1篇刘峰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山西白血病
  • 1篇白血病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7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学表型分析被引量:19
1996年
137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学表型分析麻柔薛向军公殿广刘锋杨经敏马玲杨留王天恩周霭祥我们应用单克隆抗体(单抗)和ABC免疫酶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各类型急性白血病137例的免疫表型,以期总结各型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病例和方法1病例137例患者诊断均...
麻柔薛向军公殿广刘锋杨经敏马玲杨留王天恩周霭祥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免疫学表型
10例巨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被引量:2
1995年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由于缺乏足够特异的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不易诊断。80年代血小板过氧化酶反应(PPO)在电镜中的发展以及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McAb)的应用,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较易被识别出来。最近资料表明:M_7占成人ANLL的2~8%,儿童的14%,婴幼儿可高达20%。约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8~10%,成人M_7多见于二次性白血病,即实体瘤化疗后发生白血病,或慢粒急变后,或MDS、MF变为白血病者。本文检测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发现与证实10例M_7,发生率9.8%。其中3例为慢粒急变;7例为原发。10例患者均至少有一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McAb阳性>30%。HLA-DR阳性率低者CD_(41)、CD_(12)阳性率高。免疫表型为HLA-DR3/10(+)、CD_5(—)、CD_9(+)、CD_(10)(—)、CD_(19)(—)、CD_(20)(—)、CD_(13)5/9(+)、CD_(33)2/2(+)、CD_(41a)8/8(+)、CD_(41b)9/9(+)、CD_(42b)5/5(+)。表明原始巨核细胞可同时表达早期髓系抗原CDs_(33),部分表达CD_(13)。CD_(4?
薛向军麻柔公殿广刘锋王忠芬李柳陈璋
关键词: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中医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被引量:19
1994年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 ),是指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急性白血病诊断时一般体内白血病细胞>10^(12),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体内白血病细胞<10^(10),经强化和巩固治疗白血病细胞可更少,一般可<10^(6~5)。微小残留白血病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国内外用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已达80~95%,但由于目前所用的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限制临床使用剂量,且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是对数杀灭。
麻柔刘锋薛向军
关键词:白血病中医药疗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学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8
1992年
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医证候分型与免疫学改变关系,应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和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了66例ITP患者与5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亚群)、成熟B淋巴细胞、NK细胞、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和血浆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分析了它们与中医辨证分型、年龄、血小板计数、病程和免疫球蛋白间的关系。结果显示:T亚群和PAlg的改变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按血热妄行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顺序,T亚群和PAlg改变逐渐明显,年龄与病程依次递增,和各型轻重程度相吻合。中医各证型间不仅差异显著,还各有特点。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杨宇飞周霭祥麻柔郑金福公殿广薛向军
关键词:紫癜中医证型免疫学
化疗联合益气养阴法治疗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1994年
我们采用联合化疗配以益气养阴为主的中医治法,观察了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11例次(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从1989~1991年共收治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次,诊断按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讨论会拟定的白血病复发标准。其中男5例次,女6例次。年龄23~47岁,平均33.5岁。第1次复发者2例次;第2次复发者2例次;第3次复发者3例次;第4次复发者2例次;第5及第6次复发者各为1例次。接受该治疗前曾用过长春新碱、激素、6-巯基嘌呤。
刘峰周霭祥王天恩麻柔薛向军郭京丽
关键词:益气养阴法白血病复发柔红霉素幼稚淋巴细胞长春新碱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30例
1994年
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慢粒急变)30例,占同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94例的32%.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4)标准。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4~57岁,平均39岁。确诊慢粒至急变时间1.5~106个月,
王忠芬杨经敏周霭祥郑金福邓成珊王天恩麻柔刘锋杨留胡乃萍薛向军王展翔
关键词:慢粒脑膜白血病幼稚细胞血液病诊断
血细胞分析仪测量MCV/RDW值在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1996年
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MCV/RDW贫血分类法对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AA是均一性贫血(RDW:12.7士1.1%),其中多数为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111.3士8.6fl),少数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输血特别是反复多次输血,因输入MCV正常的小红细胞可导致RDW明显升高(平均20.5士4.9%),造成AA不均一性假象,停止输血超过4个月,RDW可恢复。认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数值准确可靠。效率高,为探讨血液系统及其它系统疾病发病机理,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许勇钢杨宇飞公殿广薛向军麻柔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细胞分析仪
5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被引量:1
1993年
利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法(ABC法)检测92例次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发现5例HAL,其中AML伴CD_(19)^+或CD_(10)^+者4例,其细胞表达CD_(10),CD_(19),CD_(20),CD_(13),CD_(14),HIM_4,HIM_5,CD_(37),CD_(416)。4例均有肝或脾或淋巴结肿大,POX阳性率较低,治疗反应差,预后不好。ALL伴CD_(13)^+者1例,细胞表达CD_(10),CD_(19),CD_(13),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经治疗虽获CR但缓解期短,很快复发。HAL较一般急性白血病治疗反应不好,预后差。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有助于HAL的诊断。
胡乃平麻柔公殿广薛向军许勇钢胡毅煌王忠芬刘锋杨经敏郑金福周霭祥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白血病
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免疫表型与治疗反应关系初步分析
1994年
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免疫表型与治疗反应关系初步分析麻柔,薛向军,公殿广,刘锋,杨留,陈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疾病,其转归多为急性变(慢粒急变)。仅就20例慢粒急变的免疫表型与治疗关系作一初步分析。材料和方法.试剂:(...
麻柔薛向军公殿广刘锋杨留陈璋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
扶正抗白冲剂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1998年
目的 :研究扶正抗白冲剂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 ,探讨扶正中药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机理。方法 :以扶正抗白冲剂治疗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90例 ,观察其对 5年持续缓解率 (EFI)和长期生存率 (OS)的影响 ;检测了用扶正抗白冲剂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90例患者 5年EFI为 64 2 % ,5年OS为 77 2 % ;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扶正抗白冲剂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 5年EFI和 5年长期生存率 ,这种提高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达到的。
麻柔刘锋杨经敏马玲许勇钢胡乃平胡晓梅薛向军李柳王楠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