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安平

作品数:43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肌
  • 10篇动脉
  • 10篇心脏
  • 8篇心肌梗死
  • 8篇心脏病
  • 8篇血压
  • 8篇高血压
  • 8篇梗死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动脉疾病
  • 7篇血症
  • 7篇他汀
  • 7篇冠状动脉疾病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心功能
  • 6篇脂血症
  • 6篇肾病
  • 6篇高脂

机构

  • 16篇枣庄市立医院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广东省人民医...
  • 8篇广东省心血管...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惠州市第三人...
  • 2篇深圳市孙逸仙...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儋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2篇蔡安平
  • 12篇麦炜颐
  • 11篇王凌
  • 8篇黎励文
  • 7篇周颖玲
  • 6篇王继军
  • 5篇黄裕立
  • 5篇王庆芳
  • 5篇邝健
  • 5篇马新美
  • 4篇丘若峰
  • 3篇宋元彬
  • 3篇姚健
  • 3篇曹敬花
  • 3篇李锋
  • 2篇张红博
  • 2篇张莹
  • 2篇李峰
  • 2篇曾繁芳
  • 2篇江志羔

传媒

  • 13篇岭南心血管病...
  • 8篇山东医药
  • 4篇新医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MPO浓度和TIMP-2/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9(TIMP-2/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功能保护作用。【方法】结扎40只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存活3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0只。术后第1天起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1mg/kg/d,17只),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8只)。14d后,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PO浓度、胶原纤维含量、心肌梗死面积、TIMP-2/MMP-9表达量和心功能。【结果】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浓度、胶原纤维含量、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TIMP-2/MMP-9比值和心功能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心功能,主要是通过减少白细胞浸润、下调MPO浓度和调节TIMP-2/MMP-9表达,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及胶原纤维含量。
郑东诞蔡安平李玉杰邝健饶绍奇黄裕立江志羔宋元彬麦炜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重构心功能
普伐他汀治疗肾病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验证普伐他汀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 5 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普伐他汀 2 0 mg/ d,6wk,治疗前后抽血作脂谱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1例 ,有效 7例 ,总有效率为 10 0 .0 0 % ;对照组显效 4例 ,有效 10例 ,总有效率为 5 0 .0 0 % ,2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 =18.6667,P<0 .0 1) ;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外 ,其余指标 2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 (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 C)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 P<0 .0 5 ) ,而内生肌酐清除率 ( Ccr)则明显升高 ( P <0 .0 5 )。结论 :普伐他汀明显降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高脂血症血脂水平 。
张红博刘平孔庆福韩芝张建民蔡安平
关键词:高脂血症普伐他汀
肾病综合征红细胞C3b及IC受体的表达及调节因子变化的研究
王凌蔡安平王继军马新美姚健
该课题通过检测NS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及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的活性,探讨了NS患者红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功能关系的研究
蔡安平王凌王继军王庆芳曹敬花
本研究通过无创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A组及正常的B组患者,结果表明:A组的夜间血压,24h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显著大于B组,p<0.01。A组高血压持续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1。白昼平均血...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压节律变化肾功能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腹透与血透的疗效观察
1998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腹透与血透的疗效观察枣庄市立医院(277102)王继军刘解蔡安平王凌赵敏急性肾衰(ARF)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目前,治疗ARF的主要措施是血液净化疗法,包括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两种...
王继军刘解蔡安平王凌赵敏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肾功能衰竭透析疗法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disease,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临床决策、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CKD组和非CKD组,对两组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并发症、临床用药、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共分析了159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其中CKD患者441例(27.6%)]。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更低,心力衰竭相关症状体征患者比例更高;因心力衰竭入院患者比例更高,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比例更低;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尿酸、血钾、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更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浓度更低;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室间隔更厚,左心房更大,肺动脉压更高,二尖瓣反流比例更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室性心动过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钾血症患者比例更高;院内使用静脉强心药、静脉利尿药患者比例更高;院内植入支架的患者比例更低;出院时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地高辛、钙离子拮抗剂患者比例更高,而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合并CKD的患者年龄更大,并发症更多,心力衰竭的比例更高,相应使用利尿剂及强心药的比例更高,但是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比例反而降低,住院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高。
吴泽佳蔡安平徐兰陈文中丘伟达肖小菊夏爽何旭瑜何旭瑜
关键词: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1999年
蔡安平王凌王继军王庆芳曹敬花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肾功能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_2:一种新型的、具有前景的评估心血管危险的生化标记物被引量:9
2014年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今仍居全球首位。尽管加强了干预措施,但心血管残余风险仍相当高。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血管炎症特异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特异性生化标记物。大量科学和临床研究证实,Lp-PLA2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目前,根据成年治疗小组Ⅲ(ATPⅢ)指南,推荐Lp-PLA2作为传统危险因子的辅助指标,从而可以优化对未来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令人鼓舞的是,一种口服的Lp-PLA2特异性抑制剂(Darapladib),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前期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有两项正在进行的针对Darapladib的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其改善心血管结局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对于中高危的人群,Lp-PLA2对指导危险分层、建立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潜在的价值。该文将对Lp-PLA2的生化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在科学和临床研究的结果作出归纳总结。
徐如林蔡安平麦炜颐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微循环障碍与心肌再灌注损伤
1993年
急性心肌梗塞可用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方法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以减少心肌缺血和坏死,改善心脏功能。这种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供应的方法,称为心肌再灌注。但是,心肌再灌注以后,非但原来的缺血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袁自理蔡安平沈卫峰龚兰生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
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及其预后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研究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972例≤5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收集其基线临床特征。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收集支架置入12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比较有临床事件和无临床事件患者的基线数据。分析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为46(43~49)岁,男性患者占90.2%。大多数患者因稳定型心绞痛(48.8%)和不稳定型心绞痛(48.1%)而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约占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以及左主干加三支血管狭窄率为30.0%、24.8%、39.3%和5.9%。经过1年随访,最常见临床事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少数患者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4例)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支血管狭窄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临床事件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支血管狭窄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早发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
刘炎蔡安平肖纯钟思干肖斌欢周颖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病变特点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