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纯 作品数:39 被引量:1,173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哲学宗教 更多>>
三方交际中面子的叠加 被引量:15 2015年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等经典的礼貌研究大多以两方交际为出发点,相对忽略了其他在场者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后现代"礼貌研究者虽然更加关注真实、自然的会话语料,但仍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经典理论的两方交际预设。事实上,第三方交际者的在场对面子的维护和威胁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语篇研究法考察了一段真实的汉语三方会话。研究表明,在三方群体中,当两方之间的社会距离明显低于与另一方的距离时可形成面子联盟,联盟成员之间共同承担面子的维护和威胁,从而形成面子的叠加效应。 夏登山 蓝纯关键词:面子 从认知视角看《心经》和《金刚经》中的概念隐喻 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心经》和《金刚经》中的比喻表达,重点关注三个概念:[空间]、[时间]和[生命]。我们观察到佛教中的[空间]是沿上下和四方、四维无限延展的虚空,其中含无数微尘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佛教中的[时间]遵循[时间即空间]这一根隐喻,具体体现为[时间的流逝是移动]、[早在前/晚在后]和[时间是循环];佛教中的[生命]则在[时间]和[空间]中轮回,体现为[生命是六道中的循环旅程]。这些概念隐喻共同构筑了一个与世俗世界相异又相通的佛教世界。 蓝纯 高秀平关键词:概念隐喻 佛教 《心经》 《金刚经》 生命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662 1999年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研究汉语的空间隐喻,其前提是:(1)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2) 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原域,构建其它非空间性的目标域。由于人类的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因此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研究重点在“上”和“下”两个概念上,旨在通过对真实语料的分析,找出“上”和“下”分别沿着哪些隐喻义拓展,换言之,就是要找出汉语里哪些抽象概念是通过“上”和“下”来构建的。笔者通过对真实语料的分析初步得出下述结论:(1) 汉语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上”通常与好的事物相连,“下”通常与不好的事物相连。(2)“上”与“下”被发现用来构造下述抽象目标域:状态,数量,社会等级,及时间。(3) 除上述抽象概念外,“上” 蓝纯关键词:隐喻 意象图式 目标域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 被引量:73 2011年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语言学的理念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它认为文学不是为少数文人学士而存在的阳春白雪,而是人类日常生活经验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特殊体现方式。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角色/背景理论和脚本理论分析唐代诗人王维及宋朝词人秦观、柳永和晏几道的部分诗词,并提出了由初遇—钟情—欢会—分别—相思等五个基本步骤构成的中国古典爱情脚本。 蓝纯关键词:认知诗学 认知语言学 脚本 汉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构式 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自建口语语料库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表达的调查,发现“路径短语+动词+名词”为汉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的典型结构。对汉语虚拟位移路径成分的分析显示,汉语常常通过多个不同词类的词汇组合表达路径概念。本文对汉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空间表达系统及其背后的认知模式。 史利红 蓝纯文本世界理论的新发展——《世界构建: 心智中的语篇》评介 2020年 1.引言随着Paul Werth首部系统论述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Text Worlds:Represen ̄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1999)的出版,文本世界理论逐渐成为认知诗学领域的一大热点。Joanna Gavins(2007)对世界转换(world-switch)和情态世界(modal-world)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在Werth(199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本世界理论。Peter Stockwell(2009)和Gavins(2013)则分别从阅读反馈和荒诞作品解读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文本世界理论的研究领域。为了反映文本世界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由Joanna Gavins和Ernes ̄tine Lahey编著的《世界构建:心智中的语篇》(World Building:Discourse in the Mind,2016)一书对文本世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 Joanna Gavins Ernestine Lahey 阎浩然 蓝纯关键词:MODAL 架起技能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1:语言与文化》教学反思 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背景下总结笔者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1:语言与文化》首轮教学实践,针对传统精读课堂存在的信息稀薄、产出有限、思维及学术训练欠缺、课本至上等不足,提出“以有效提问激发批判性思维”、“让学习在同学间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发生”和“在真实的学术实践中升华学习和思考”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单纯地学英语到以英语为阅读、思考和产出的媒介,学习关于语言和文化的专业知识,并尝试初步的学术探索。 蓝纯关键词:技能课 专业课 从认知视角看佛经《宝积经》中的比喻 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从佛教经典《宝积经》着手,运用概念隐喻及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其中的比喻用法,主要讨论赞菩萨功德和结劝中的大精进学和法船喻共计39喻,希望能从中(1)发现《宝积经》中所使用的比喻的特点,(2)分析这些比喻表达背后可能存在的概念隐喻系统,(3)讨论比喻的使用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弘扬佛法所起的作用。 蓝纯关键词:概念隐喻 比喻 佛经 乔伊思·卡罗·欧茨其人 被引量:7 1994年 乔伊思·卡罗·欧茨其人蓝纯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部欧茨的短篇小说集,封面上赫然印着欧茨的照片,一副娇弱、文秀的知识女性的模样。很难把这么纤细的外表与书中那无处不在的暴力镜头和恐惧心态联系起来。然而的确是这么一位女作家创作了数目惊人的佳作,创下了当代美国文... 蓝纯关键词:欧茨 底特律 评论家 五行之土行背后的概念隐喻和借代 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考察体现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土"概念背后的概念借代和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五行概念背后的认知机制所做的系列研究的一部分。语料分析显示,古汉语中的"土"背后存在概念借代"土代土的特征"、"土代土制品"、"土代土地"、"土代一定的地域"及"土代测量土地",和概念隐喻"具有土的特征的事物/现象是土"、"一定地域内的事物/现象/人是土"、"人是土"、"土地神是土"及"历运更替是五行更替";现代汉语中的"土"背后存在概念借代"土代土地"和"土代一定的地域",以及概念隐喻"具有土的特征的事物/现象是土"、"一定地域内的事物/现象/人是土"、"不合潮流是土"、"文化是土壤"和"世界是土地"。古今中国人对"土"的认知机制所经历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五行哲学思想体系对古代和现代中国的影响力的改变。 贾冬梅 蓝纯关键词:概念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