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蛰龙

作品数:28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病毒
  • 7篇夜蛾
  • 6篇多角体
  • 5篇杆状
  • 5篇杆状病毒
  • 4篇斜纹夜蛾
  • 3篇三化螟
  • 3篇昆虫
  • 3篇激酶
  • 3篇害虫
  • 3篇粉纹夜蛾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胸苷
  • 2篇胸苷激酶
  • 2篇牙甲科
  • 2篇生物防治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害虫
  • 2篇松毛虫
  • 2篇天敌

机构

  • 28篇中山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8篇蒲蛰龙
  • 10篇龙綮新
  • 9篇古德祥
  • 7篇谢伟东
  • 7篇王珣章
  • 5篇张文庆
  • 4篇庞义
  • 4篇苏德明
  • 2篇张润杰
  • 2篇贾凤龙
  • 2篇邓日强
  • 2篇陈其津
  • 2篇何国锋
  • 2篇吴武
  • 2篇包为民
  • 2篇钟江
  • 2篇刘光华
  • 1篇张古忍
  • 1篇卢爱平
  • 1篇曾庆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3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昆虫天敌
  • 2篇全国生物防治...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长江蔬菜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病毒学杂志
  • 1篇1995年全...
  • 1篇全国第一次瓢...
  • 1篇全国昆虫生态...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6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中试生产及应用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中试生产研究"属"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本项研究,应用人工半合成饲料大量连续饲养斜纹夜蛾得以实现。经20多代的饲养,幼虫存活率达80%以上,脱皮、化蛹、羽化、产卵等正常。研制成功的人工半合成饲...
蒲蛰龙陈其津刘复生龙綮新黄亚欣杨承炽甘才光陈绮丽林碧欣
关键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中试生产
文献传递
蚊幼虫体表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分类学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14种库蚊和6种其他蚊属的幼虫颅壳、呼吸管及尾节的体表微细结构,发现在颅壳上的微棘排列成多角形,在呼吸管和尾节上的微棘则排列成直线。这些微棘在不同区域排列有变化,但在固定的区域却很稳定,具有种内稳定性和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特征。本文共对20种蚊幼虫的体表微棘图式进行了描述,并以组为单位,对同组内各近似种的微棘图式进行比较和小结,提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于鉴别近似种;根据体表图式,对库蚊个别种类的分类位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讨论了体表微棘的起源及其分类的意义。
柯昭喜蒲蛰龙
关键词:蚊幼虫微细结构
范氏黄蚜小蜂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范氏黄蚜小蜂Aphytis vandenboschi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重要的寄生蜂。其发育历期在23—26℃变温下平均为19.3±1.4天;在27、28和30℃恒温下分别为17.0—19.0天、14.0—18.0天和14.0—16.0天。成蜂全天可羽化,羽化高峰出现在14—18时。成蜂雌雄比平均为11:1。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能行孤雌生殖。雌蜂一生产卵量平均为30粒;产卵期约10天。经常更换寄主,促使寿命缩短,从而减少总产卵量。光照存在与否对产卵寄生无明显影响。雌蜂基本上仅选择雌性蚧虫产卵,尤其对发育日龄为30—36天,即孕卵后期至产卵初期的寄主寄生率为最高。雄蜂寿命约为2天,雌蜂为3—15天;有补充营养和寄主存在时其寿命最长。林间散放后有一定的效果。
包为民何国锋卢爱平蒲蛰龙
关键词:寄生蜂天敌利用
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防治23周年
广东四会市大沙镇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是从1973年开始,试验面积由24亩至1500亩,1975年起全镇(原公社)6万亩稻田实施了害虫综合防治。时至今日,大沙的害虫综合防治经历了23个春秋,解决了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问题,...
蒲蛰龙古德祥张润杰
关键词:RICE
文献传递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及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的应用被引量:9
1990年
昆虫病毒是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病原物。病毒是一类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DNA,或者是RNA,无细胞构造,只有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昆虫病毒的真正发现,是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电子显微镜发现之后,但早在1149年中国出版的《农书》中,就记载有家蚕的“高节”、“脚肿”病,即由现在所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所引起的“脓病”或“黄疸病”。
蒲蛰龙刘复生陈其津
关键词:病毒杀虫剂多角体病毒
三化螟逐步判别预测模型研究
1989年
本文根据 Bcyes 意义下的判别分析法,建立了8个三化螟逐步判别预测模型,其中包括4个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和4个始盛期的预测模型。回报验证结果表明:符合率最低的76%,最高达100%。各类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也表明,90%的模型分类有效.这些模型可为三化螟的预测预报参考应用。
张润杰古德祥蒲蛰龙周之铭林宪德
关键词:差异显著性检验符合率离差
天敌作用定量评价的一种方法
从功能反应的角度提出了天敌作用定量评价的功能反应—血清法,并给出了其改进、推广形式及应用实例.该方法可推出从血清学角度不能得到的结论.它通过定量计算害虫的被捕食(寄生)数量来评价天敌的作用,具有适用性广、能随时进行定量评...
张文庆古德祥周汉辉蒲蛰龙
文献传递
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方法的一点改进──三化螟种群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以Ruesink(1976)的模型为基础,根据昆虫个体一般不同步地进入下一发育阶段的状况,当昆虫各虫态发育到完成该虫态发育所需要的最低年龄级数后,假定各年龄级的昆虫种群均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函数值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同时根据有效积温向前推进。据此,对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方法作了一点改进。该方法综合了已有的种群模型的优点,因而较Ruesink(1976)和ChiHsin等(1985)提出的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昆虫种群动态的变化规律。根据三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和确定逐日存活率、逐日发育率和逐日生殖率,对三化螟种群进行逐日动态模拟和预测,同时引入环境因素对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动态,经验证,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田间三化螟的发生规律。
张文庆古德祥蒲蛰龙
关键词:三化螟种群动态
从虫体提纯HBsAg基因表达产物的新方法
1994年
感染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粉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Hhs85-OCC ̄+的粉纹夜蛾幼虫先经匀浆澄清处理后,再用单克隆抗体亲和柱层析的方法提纯HBsAg蛋白.提纯的蛋白经SDS-PAGE,出现3条电泳带,分子量分别为24KD,27KD和45KD.用此法从虫体提纯HasAg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
邓日强龙綮新王珣章温小昭蒲蛰龙
关键词:粉纹夜蛾提纯基因工程
水稻三种主要害虫复合为害损失的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类是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同时造成为害。网室接虫试验表明:水稻产量损失率与三种害虫的密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0870+032431x1+0.5075x2+0.1583x3。文中对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预测模型的一般形式及复合防治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张文庆古德祥蒲蛰龙
关键词:水稻虫害害虫水稻害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