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敏强

作品数:41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非晶
  • 10篇合金
  • 8篇剪切带
  • 8篇非晶合金
  • 7篇金属
  • 6篇金属玻璃
  • 5篇激光
  • 5篇加载
  • 4篇电磁驱动
  • 4篇压杆
  • 4篇塑性
  • 4篇霍普金森压杆
  • 4篇激光驱动
  • 4篇加载技术
  • 3篇弹丸
  • 3篇原子
  • 3篇塑性变形
  • 3篇自由体积
  • 3篇晶态
  • 3篇剪切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力...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1篇蒋敏强
  • 28篇戴兰宏
  • 8篇蔡松林
  • 5篇叶贵根
  • 5篇吴先前
  • 5篇马维
  • 3篇杨鼎宜
  • 3篇陈建康
  • 3篇凌中
  • 2篇杨乾锁
  • 2篇张虎生
  • 2篇关永军
  • 2篇魏秀
  • 2篇陈军红
  • 1篇陈艳
  • 1篇黄筑平
  • 1篇吴忠华
  • 1篇魏宇杰
  • 1篇刘龙飞
  • 1篇白以龙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力学进展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江苏省力学学...
  • 1篇第16届全国...
  • 1篇北京力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驱动的微弹道冲击
2024年
微颗粒对材料的高速冲击与诸多重要应用领域密切相关,比如航天器的微陨石撞击、雾霾颗粒对发动机叶片的冲击、冷喷涂技术等.激光驱动颗粒冲击实验(Laser-Induced Particle Impact Test,LIPIT)于2010年被提出,是一种新型动态加载技术,能够对不同维度的多种材料进行微弹道冲击.相较于其他的微弹道技术,LIPIT独特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单个微颗粒进行有效操控,进而实现各类材料(尤其是低维材料)的单颗粒微弹道高速冲击.本文回顾了LIPIT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对基于LIPIT技术的不同维度靶材的微弹道冲击研究进行了评述,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弹道动力学分析的能量耗散评估、微弹道冲击下的能量耗散机制、微弹道冲击导致的动力学现象及其相关的物理规律(包括反弹幂律、附着机制).最后对发展现状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
荆晓晖蔡松林吴先前戴兰宏蒋敏强
关键词:侵彻
一种基于霍普金森压杆加载技术的高速约束切削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霍普金森压杆加载技术的高速约束切削实验装置,包括:Hopkinson压杆动力加载机构,用于推动子弹以预定的速度沿预定的轨道运动;激光测速机构,用于测量子弹撞击约束切削机构前的运动速度;约束切削机构,用...
戴兰宏蔡松林叶贵根蒋敏强张虎生
文献传递
液体的fragility及其与玻璃固体力学性能的关联被引量:6
2007年
Angell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液体fragility概念,为认识玻璃态本质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是联系玻璃形成液体和固体的纽带.目前,玻璃转变的主流理论(如模态耦合理论、势能形貌等)围绕fragility展开的研究已经成为玻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fragility与玻璃固体基本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研究为力学工作者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就玻璃态转变相关基本现象、表征玻璃态转变动力学行为的代表性理论、液体fragility与玻璃固体力学性能关联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并就本领域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戴兰宏蒋敏强
关键词:力学性能
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两动体高速碰撞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动体碰撞实验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两动体高速碰撞实验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磁驱动系统,两个电磁驱动系统的出射端之间形成有碰撞区域;两个电磁驱动系统用于分别驱动一个动体以相同或者不同的预设速度向碰撞区...
蔡松林蒋敏强戴兰宏 丁淦 荆晓晖
非晶合金塑性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非晶合金是一类兼具玻璃和金属双重特性的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已经在国防、空天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非晶合金内部原子排列长程无序、短程有序,没有位错、晶界等传统意义上的晶体缺陷。因此,基于位错、孪生等微观机制的经典塑性理论在描述这类材料的塑性行为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普遍认为,非晶合金宏观塑性流动是微观动态"流动事件"时空演化的结果。但是,对于"流动事件"的认知还很不清楚。主要介绍了目前几种代表性的非晶塑性流动理论:自由体积理论、剪切转变理论、剪切转变区理论以及协同剪切模型,并对非晶塑性流动的结构起源以及局部化剪切带机理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要展望了非晶塑性机理发展的几个问题。
蒋敏强
关键词:非晶合金塑性流动塑性理论
金属玻璃的结构年轻化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金属玻璃是高温合金熔体深度过冷至玻璃态转变温度,其内部原子构型来不及有序结晶而形成的玻璃态固体。这类金属键的玻璃体系在原子排列上不存在长程周期性,在热力学上处于远离平衡的亚稳态,在动力学上处于阻塞态。这些特征赋予金属玻璃一系列优异的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能,比如,具有接近理想极限的高强度。然而,金属玻璃的室温塑性变形极易局域化形成纳米尺度的剪切带,导致其宏观塑性十分有限。此外,自发的物理老化会使系统向低能量的平衡有序态转变,进一步削弱金属玻璃在服役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表现出老化脆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外部能量的输入能够使金属玻璃的结构发生"年轻化",从而达到在拓扑上更加无序的高焓状态。这一反物理老化过程能够有效改善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能力,有望同时解决制约这类材料实际应用的剪切带和老化问题。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玻璃的老化和年轻化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实现金属玻璃结构年轻化的主要方法,随后总结了影响年轻化的各种因素以及结构年轻化对金属玻璃塑性及其他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对金属玻璃结构年轻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评述。最后,对金属玻璃结构年轻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展望了该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蒋敏强高洋
关键词:金属玻璃结构弛豫年轻化剪切带
非晶态合金的剪切带韧性
非晶态合金,是金属熔体深度过冷至玻璃态转变点,其内部原子构型发生突然'冻结'而形成的玻璃态材料[1],因此,通常也被称为金属玻璃。与传统的晶态合金相比,非晶态合金具有独特的原子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结构,且没有位错、晶界等晶...
蒋敏强戴兰宏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剪切带自由体积温度能量耗散
文献传递
金属玻璃温度依赖的拉压屈服不对称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考虑静水应力对自由体积演化的影响,研究了金属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拉压屈服行为.结果表明,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下,屈服强度均满足(T/T_g)^(1/2)的温度依赖关系;同时,在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压力敏感系数保持为常值0.1.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对自由体积的影响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材料的拉压屈服不对称性逐渐趋于不显著.在高温下,显著的结构弛豫减缓了自由体积增长速率,从而抑制材料迅速屈服.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的认识金属玻璃屈服及其拉压不对称性的内在机理.
陈艳蒋敏强戴兰宏
关键词:金属玻璃自由体积
非晶态固体力学被引量:3
2022年
经典的固体变形和断裂理论建立在连续介质尺度,结合位错、晶界、解理等概念可成功应用于各类晶态固体.然而,该经典路径对于拓扑长程无序的各类非晶态固体面临极大的概念和理论挑战.根本原因是,传统晶体学概念在非晶态无序结构中无法定义,导致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固体力学理论全部失效.本文针对非晶合金这类典型非晶态固体及其对应的原子或胶体模拟体系,介绍和评述与力学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塑性载体、塑性本构理论、蠕变与应力松弛、剪切带、断裂失效.最后,对非晶态固体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简要总结.
蒋敏强戴兰宏
关键词:非晶态固体自由体积本构理论
动载荷下颗粒增强高聚物中的损伤演化(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讨论了在强动载荷作用下的颗粒增强高聚物中的损伤演化规律.文中首先介绍了由本文作者最近提出来的关于粒子填充高聚物的本构关系.然后研究了在平板撞击下的一维应变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研究了介质中微损伤的演化.拉应力波的作用将可能导致由于界面脱粘引起的微损伤成核,已经成核的微损伤(微孔洞)的长大与汇合将最终造成材料的动态失效.研究表明,影响微损伤演化的因素有:粒径分散度,平均粒径和界面粘结能等.然而,与准静态加载不同,在动态条件下,以上这些因素对损伤演化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理论分析的结果是:材料的层裂破坏强烈地依赖于飞片对靶板的撞击速度.最后,本文还根据损伤演化的特征建议了一个关于粒子填充高聚物的层裂准则.
黄筑平陈建康白树林蒋敏强
关键词:应力波传播动载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