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扬
-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新型打结训练装置对提高深部打结技能的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打结训练装置在提高深部打结技能方面的效果。方法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共12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60人,分别在简易打结训练装置、新型打结训练装置上进行打结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其进行考评。结果在速度、质量、轻柔性、规范性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打结训练装置能显著提高深部打结技巧,可应用于外科基本技能教学以及青年外科医生的训练。
- 邹文兵董扬扬钱惠阳施凉潘
- 关键词:手术基本操作临床技能培训
-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09年
-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凯途)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均使用双吻合器行一期吻合。术后出现肠瘘6例(4.8%),里急后重65例;日排便次数为5—10次40例,10次以上10例。3个月后排便和排尿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功能影响较小。
- 庄建良苏子剑潘群雄许荣誉庄奕煌何荣琦王聪仁董扬扬
- 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圆形吻合器的经验(附455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评价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圆型吻合器对455例食管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胸上段癌55例(12.1%),胸中段癌265例(58.2%),胸下段癌135例(29.7%).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12例,总的发生率为2.6%(12/455).胸内吻合口漏发生率2.3%(9/397),颈部吻合口漏为5.2%(3/58),病死3例,均为胸内吻合口漏,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 庄建良苏子剑潘群雄许荣誉庄奕煌何荣琦王聪仁董扬扬柯少迎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RNA197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4年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早期即发生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最近研究发现miRNA19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本文研究NSCLC组织中miRNA197的表达及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
- 董扬扬张海云庄奕煌许荣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究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110例,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果经过汇总分析该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恶性肿瘤位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与泌尿生殖系统,并集中于胃部、肺部以及肝脏和胰腺。所有患者均合并肺栓塞,其中81例出现在围手术期,29例出现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动脉氧分压症状。采取溶栓疗法后,临床有效率达82.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出现,是导致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合并肺栓塞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进而降低肺栓塞发生率,以此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远期存活率。
- 董扬扬庄奕煌王青兰
- 关键词: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
- 肝癌组织CD24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CD24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的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24基因在42例肝癌组织、相应4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RT-PCR显示,CD24mRNA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P=0.019)及有否肝内转移有关(P=0.031),与肝细胞癌患者性别、HBsAg状态、术前AFP水平、肿瘤是否有包膜、肿瘤大小、癌肿数目无关(P>0.05);Elivision法显示,CD24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P=0.025)、有无肝内转移密切相关(P=0.008),而与患者性别、HBsAg状态、术前AFP水平、肿瘤是否有包膜、肿瘤大小、癌肿数目无关(P>0.05)。HCC组织中CD24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结论:HCC组织中CD24基因表达能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可作为判断HCC恶性程度、评价预后的指标。
- 潘群雄庄建良柯少迎苏子剑庄奕煌李明珠董扬扬
- 关键词:肝肿瘤RT-PCR免疫组织化学
-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80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乳房全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治疗;试验组40例,行乳房全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损伤程度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65.0%)明显低于试验组(97.5%),且对照组患者外旋、内旋、外展及屈曲等损伤程度得分均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CD3+、CD4+指标较术前明显增高,CD8+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CD3+、CD4+值低于试验组,CD8+值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复发率,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及预后。
- 邹文兵董扬扬柳燕庄奕煌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早期乳腺癌免疫功能预后
- 3种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 2010年
- 目的对3种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运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法对3种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替安、头孢地嗪的有效率分别是77.89%、73.82%、75.53%,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中,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成本低、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头孢替安、头孢地嗪、AC/AE值分别为58.90、104.92。结论从经济学角度评价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案,最佳的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其次是头孢替安,最后是头孢地嗪。
- 林志航董扬扬洪天降
- 关键词:抗菌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成本-效果
- 2015-2019年39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2015年-2019年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98例老年大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评估手术前后血清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IL-4、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学检测诊断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9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64例,总感染率16.08%,肺部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821);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术前PCT、CRP、IL-6、TNF-α、IL-1、IL-4、IL-8、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肺部感染组PCT、CRP、IL-6、TNF-α、IL-1、IL-4、IL-8、IL-10水平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75岁、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h、术后PCT>1.13ng/ml、术后TNF-α>33.10ng/L、术后IL-6>145.32ng/L、术后IL-1β>8.57ng/L均是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早期血清学检测可作为老年大肠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测肺部感染的指标,且高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过长者均易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应针对高危人群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 庄丽红董扬扬李新宇李梅君蔡禾辉
- 关键词:大肠癌手术老年肺部感染血清学检测
- 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在直肠癌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5例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该55例患者采用胃管引导下经肛置入减压管,统计其成功率、肠梗阻的临床缓解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55例患者有51例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92.7%;临床完全缓解47例、临床部分缓解2例、临床无缓解2例,临床成功率96.1%;1例置管后3 d因不慎牵扯导致管道脱落,再重新成功置入;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例置管失败和2例因置管后减压效果差患者行急诊开放手术;52例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开放手术、51经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术后1年随访发现肝转移1例,其余54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一次性胃管引导下可更加高效、安全地经肛置入减压管,有效地解除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适合在没有消化内镜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 邹文兵董扬扬钱惠阳施凉潘
- 关键词:一次性胃管减压管直肠癌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