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滨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1324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32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324例,成功率为100%;桡动脉插管成功1320例,成功率为99.70%,其中623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2例,桡动脉痉挛21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2例,前臂肿胀7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不仅创伤小,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学滨张先林王岳松章萍王学忠邵旭武
- 关键词:冠脉造影介入治疗
-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冠脉)内导丝记录冠脉远端单极心电图,探讨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单支病变择期PCI治疗,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冠脉介入(PCI)术前及最后一次球囊扩张后2min的冠脉远端单极心电图。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1mm认为有意义。测定基础水平和术后8h和24h肌钙蛋白T含量。结果: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预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4%,准确度为86%。通过(32±4)个月的中期随访发现,冠脉内心电图异常患者术后胸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增高,再住院率增加。结论:成功的单支血管PCI术后冠脉内心电图改变,可以为PCI术中发生的心肌损伤提供快速而廉价的识别手段。
- 王岳松王学忠方永华董学滨邵旭武章萍
- 关键词:心肌损伤
-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安全有效;以及HVHF与呋塞米持续静脉输注在心力衰竭发生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是否存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将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发生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血液滤过组40例和利尿剂组40例。利尿剂组给予呋塞米(40—60mg静推后,1—5mg/h静脉泵入维持,最大剂量〈1g/d)以减轻心脏负荷;血液滤过组行HVHF治疗。两组患者的其它治疗相同,并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在90/60mmHg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多巴胺输注速度等变化及外周血生化、TNF-α、IL-1β、IL-6、CRP等水平的变化;因所有患者均为卧床危重患者,故放置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直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后HVHF组心率逐渐减慢,利尿剂组心率则有升高趋势(P〈0.05)。HVHF组MAP逐渐升高,多巴胺用量逐渐减少(P〈0.05k利尿剂组则需用较大剂量大多巴胺才得以维持正常的MAP。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CVP及PCWP均降低,但HVHF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V、CO、CL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但HVHF组升高更明显(P〈0.05),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HVHF组患者外周血的TNF-α、IL-1β、IL-6、CRP等物质均明显低于利尿剂组(P〈0.05)。经HVHF治疗后12h起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显著低于利尿剂组,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得到纠正(P〈0.05)。结论HVHF通过清除水钠、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与持续静脉输注速尿相比,HVHF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用于存在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
- 陈次滨杨梅黄东健董学滨江皓波
-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利尿剂抵抗血流动力学心力衰竭
-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超级反应--附2例报告
- 本文介绍了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超级反应,并附两例报告,对超级反应患者的定义,影响心脏再同步治疗预后的因素以及心胜再同步治疗与左束支阻滞进行了讨论,指出虽然不同研究者判断CRT超级反应的标准不尽相同,但临床症状显著改善,LVE...
- 王岳松王学忠邵旭武董学滨章萍严激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临床疗效
- 90例冠心病患者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5例。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RAMP)分别测定其NT-proBNP数值。结果对照组(40.2±76.3)ng/L,SAP组(73.6±98.6)ng/L,UAP组(298.3±367.9)ng/L,AMI组(1295.6±1841.2)ng/L,SAP组和对照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
- 陶彬霞章萍王岳松董学滨邵旭武
- 关键词:冠心病病情评估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疗效及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疗效及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进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术后长期观察和随访,对比观察空白早期(术后1个月)、空白晚期(术后2~3个月)和空白期后(>3个月)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环肺静脉隔离,仅1例术中发生迷走反射。空白早期复发房颤20例,空白期后有13例未再发作;空白晚期复发房颤17例,空白期后有16例仍发作。空白晚期复发预测术后复发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较空白早期高(88.9%vs 38.9%、97.6%vs 69.0%、94.1%vs 35.0%、95.3%vs72.5%和95.0%vs 60.0%)。18例复发患者中,发作时症状明显患者较术前减少(33.3%vs 88.9%),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患者较术前增加(66.7%vs 16.7%),房颤发作频度下降,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空白晚期复发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 杨达王岳松董学滨王学忠邵旭武方永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 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研究
- 王岳松邵旭武董学滨王学思方永华章萍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A对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35%,特异性96.53%,PPV 90.00%,NPV 92.67%。64排螺旋CTA阳性与SCA阳性间呈正相关关系(r=0.797,P<0.01)。64排螺旋CTA检查发现钙化病变180支,SCA仅发现钙化病变80支。结论:64排螺旋CTA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
- 张先林王岳松章萍郭向阳邵旭武董学滨梁明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 定位像胸部横径与CT值调制前瞻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管电流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定位像胸部横径(LD)与平均CT值(CTchest)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Prospective ECG-gated CT coronary angiography,PG CTCA)管电流调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连续进行CTCA扫描的194例患者按例数不等的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3组,即回顾性心电触发序列组(RG组)69例,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组(PG1组)68例及PG2对照组57例.其中RG组固定600 mA扫描,于前后位定位像上测量第10胸椎椎体上缘水平LD、右侧膈肌上方锁骨中线处肋间隙的CTchest;相同高度侧位像胸部前后径(APD),以及CTCA图像冠状动脉左主干层面的升主动脉噪声(SD);拟合各测量参数与SD的关系,推算管电流换算公式及速查表.PG1组扫描管电流依据推导的管电流速查表进行选择.PG2组依据体质量固定选择管电流(<77 kg者取400 mA,≥77 kg者取500 mA).对3组图像质量评分、SD、CTDIvol、DLP、有效剂量(E)进行比较和评估.SD与LD、APD及CTchest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3组间定位像胸部LD、CTchest、SD,以及CTDIvol、E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R×2列联表的x2检验.结果 管电流换算公式:mA=600/282·(0.487LD+0.064CTchest+13.7)2(R2 =0.53,F=36.13,P=0.00).3组胸部LD及CTchest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扫描毫安值和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96、167.37和1 071.26,P<0.05);但图像质量评分及可评估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9,2.54,P>0.05).结论 根据胸部定位像LD及CTchest选择PG CTCA个体化管电流,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更科学合理地控制X射线剂量.
- 舒荣宝仝开军王岳松严芳罗潇董学滨周华飞章聪
- 关键词:冠状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入院后即刻抽静脉血查血常规,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对两组MIR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高NLR组MIR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显示NLR是MI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靠预测指标。
- 邵旭武王岳松张先林董学滨王学忠章萍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