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陈小涛王述波苘莲萍邱斐斐张秀娟
- 关键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手术高龄患者
-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评价在超声引导下对急诊入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急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年龄60-8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对照组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痛15min、1h、6h、24h时的静息和活动疼痛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24h时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同时观察两种镇痛方法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15min、1h、6h、24h时的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时疼痛差别尤为明显(p<0.01)。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创伤早期应用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成功率高,可明显减轻早期疼痛,避免创伤后不良反应,而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周鑫苘莲萍陈小涛鞠昌军
- 关键词:超声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
-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先髋手术的比较被引量:3
- 2008年
- 董梅苘莲萍邱斐斐
- 关键词:麻醉
- 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β(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ASAI-II级的患者180例,按年龄从小到大分为3组后,每一组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1组(丙泊酚组)、2组(异氟醚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 h、术后1、2、5 d测定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结果 20~40岁和40~60岁两个年龄段的患者中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病例出现,60岁以上的患者中出现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10例。与麻醉前比较,1组的老年患者术后6 h、1 d 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显著升高(P〈0.05);2组老年患者术后6 h、1 d、2 d较术前及1组对应时间点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POCD的发生可能与NSE及S100β蛋白浓度升高有关。丙泊酚与异氟醚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但丙泊酚的影响较异氟醚的程度更轻且持续时间更短。
- 苘莲萍刘志武陈小涛
- 关键词:丙泊酚异氟醚S100Β蛋白MMSE评分
- 托烷司琼对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对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患者180例,ASA份分级Ⅰ~Ⅱ级,年龄60~82岁,随机分3组,每组60例,A组托烷司琼组,B组胃复安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后1、2、4、8、12、24小时的恶心呕吐评分。结果:A组、B组术后4~48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A组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对于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防治作用确切,优于胃复安。
- 董梅苘莲萍
- 关键词:托烷司琼舒芬太尼髋关节置换恶心呕吐
- 骨髓针夹持钳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骨髓针夹持钳,包括左钳臂和右前臂,左钳臂前端设有左钳嘴,后端设有左钳环,右钳臂前端设有右钳嘴,后端设有右钳环,左钳臂和右钳臂经铰轴交叉铰接,其特征在于左钳嘴和右钳嘴接触面上分...
- 张帅梅苘莲萍于东升
- 文献传递
- 双侧臂丛阻滞、氯胺酮用于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双侧臂丛阻滞加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1组和2组,手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的MAP、HR、SpO2、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1组麻醉后MAP、HR较2组高、SpO2较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组苏醒所需时间长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组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出现,而2组则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用双侧臂丛阻滞(辅助氯胺酮基础麻醉)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其麻醉效果完善,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是进行小儿上肢双手多指畸形手术中一种不错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苘莲萍张帅梅邱斐斐姜辉
- 关键词:氯胺酮
- 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阻滞组和静脉组,每组50例。静脉组给予静脉镇痛(0.02 mg/kg芬太尼+500 mg曲马多)治疗,阻滞组在静脉组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FICB(0.125%布比卡因+0.02 mg/kg芬太尼)治疗。结果阻滞组术后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24 h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道蠕动恢复、下床活动、住院的时间明显少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B超引导下FICB可有效缓解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高凝、炎性等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苘莲萍邱斐斐陈小涛
- 关键词:B超引导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后疼痛老年人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对平均动脉压变异率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对平均动脉压(MAP)变异率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就诊威海市文登整骨医院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72.25±5.46)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72.38±5.39)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补液量和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2 h(T3)、术后6 h(T4)MAP变异率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补液量(1.29±0.51)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1时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MAP(78.39±7.28)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观察组MAP(85.59±7.53)mmHg、(88.16±5.16)mmHg,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MAP水平分别为(17.95±2.46)mmHg、(1.63±1.47)mmHg、(3.90±0.56)mmHg、(1.33±0.3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均P<0.05);两组T0、T4时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T2、T3时NT-proBNP水平(385.26±42.37)ng/L、(301.25±58.79)ng/L、(270.12±39.4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均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适用于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能够为患者术中提供更为稳定的MAP水平,降低NT-proBNP水平升高幅度,降低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
- 侯南丽苘莲萍邱斐斐
- 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老年骨折内固定术N-端脑利钠肽前体
- 带助力的麻醉注射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助力的麻醉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注射器是由针管、活塞、推拉杆、针头座和针头组成,其特征在于设有回缩弹簧、定位杆、顶板、回缩按钮和铰轴,回缩弹簧设在针管侧面,回缩弹簧一端与...
- 苘莲萍张帅梅邱斐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