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爱芹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内
  • 3篇CTA
  • 2篇动脉瘤
  • 2篇颅内动脉
  • 2篇CT表现
  • 2篇DSA
  • 2篇MRA
  • 1篇大网膜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胸部影像
  • 1篇胸部影像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右心

机构

  • 6篇泰州市第二人...
  • 2篇姜堰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苏爱芹
  • 5篇华星
  • 4篇陈筛扣
  • 4篇王忠明
  • 2篇曹琪
  • 2篇王忠明
  • 2篇曹琪
  • 1篇刘大军
  • 1篇王刚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近年来颅脑外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原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当今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占18%~20%[1]。
苏爱芹曹琪王忠明华星
关键词:颅脑外伤多排螺旋CT
探讨CTA、DSA和MR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CTA、DSA和MR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共60例(共69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各组20例。A组:实施CTA诊断;B组:实施MRA诊断:C组:实施DSA诊断;对比3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小动脉瘤、微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与大动脉瘤以及超大动脉瘤数量,并实施比较。分析3组诊断方式的漏诊率与诊断敏感性。结果 3组对颅内动脉瘤数量进行诊断,A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B组诊断准确率为90.00%,C组诊断准确率为91.67%,在诊断准确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B组在微小动脉瘤与超大动脉瘤诊断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漏诊率为0.00%,诊断敏感度为97.14%,B组发生漏诊率为6.67%,诊断敏感度为90.00%,C组发生漏诊率为8.33%,诊断敏感度为91.30%,开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CTA、DSA与MRA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每个诊断方式各有利弊,建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医师对影像学技术特点的掌握,选择相对应诊断方法,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提高患者预后。
苏爱芹
关键词:DSACTAMRA颅内动脉瘤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分析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1手术病理分析证实56例患者均为阳性,并且共发现动脉瘤62个。2CTA确诊病例54例,动脉瘤个数60个,诊断准确率为96.77%;DSA确诊病例54例,肿瘤数59个,诊断准确率为95.16%。结论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并无明显差异,但是该方法对动脉瘤解剖结构以及动脉瘤周围解剖信息的诊断情况明显优于DSA。因此,CTA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筛扣王忠明苏爱芹刘大军
关键词:CTADSA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38例MRA诊断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探讨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及临床意义。方法:行颅颈部MRI 3D-TOF检查38例,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的影像学特点。结果: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共38例均为单发,变异部位:大脑中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12例,基底动脉16例,大脑后动脉3例,椎动脉6例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2例;合并动脉瘤1例。成窗变异根据病变形态及大小分为3型:本组裂隙型5例,凸透镜型14例,重复型19例。结论:MRA是血管畸形、动脉瘤鉴别诊断常用的无创方法,磁共振3D-TOF能清楚显示和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这一少见血管异常。
华星王忠明陈筛扣苏爱芹黄震萍
周围型小肺癌35例64层螺旋CT表现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周围型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PLC)是指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部位、直径〈3cm的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及难点。周围型肺癌早期手术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中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SPLC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甚为重要^[1]
苏爱芹曹琪王忠明华星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CT表现分析肺癌患者胸部影像学手术切除后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切实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经本次研究发现,疑似冠心病42例患者中,优秀的冠状动脉图像有20例,所占比例是47.61%;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有12例,所占比例是28.57%;较差的冠状动脉图像有2例,所占比例是4.76%;检查失败有8例,所占比例是19.04%,研究发现检查失败的原因是呼吸伪影、心率过快与心律不齐。结论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因素是呼吸伪影、心率过快与心律不齐等,切实采取对症的解决措施,为后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苏爱芹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影响因素
胃癌大网膜扩散转移27例CT表现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大网膜的CT特征及大网膜在胃癌病变向外扩散蔓延中影响。方法:对胃癌累及大网膜27例的CT增强图像,观察胃癌病灶形态、部位,胃癌累及大网膜CT表现,分析大网膜在胃癌病变向外侵犯所起的引导作用以及伴随腹水情况。结果:胃癌侵犯大网膜的CT表现包括(1)直接浸润包括胃结肠韧带密度增高、肿块形成11例,蔓延累及横结肠3例;(2)种植转移10例包括"污迹征"和"网膜饼"征,横结肠受累1例;(3)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淋巴结增多增大10例和囊样灶2例;(4)网膜血管扩张1例。其中种植转移与伴随腹水情况的关系密切。结论:大网膜可被胃癌以多种方式侵犯,其CT增强扫描有多种表现,大网膜对胃癌病灶向邻近脏器侵犯,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华星曹琪王忠明陈筛扣苏爱芹
关键词:胃癌
肺栓塞患者伴右心功能不全的CT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肺栓塞伴有右心功能不全患者CT影像学表现。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经CT肺血管造影(CTPA)证实为肺栓塞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接受CTPA检查但未合并肺栓塞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于2d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CT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为(3.65±0.91)cm、最大横截面积为(18.20±6.12)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以超声心动图为标准,CTPA检出右心室扩大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89.74%;中央型患者最大横截面积大于周围型肺栓塞患者(P<0.05)。结论在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PA检查方式,兼具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且可在检出肺栓塞的同时判断患者有无右心扩大及功能不全表现,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指导。
王忠明苏爱芹曹琪华星陈筛扣王刚
关键词: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CT影像学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