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海燕

作品数:36 被引量:33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固氮
  • 16篇固氮菌
  • 13篇降解
  • 9篇微生物
  • 9篇ACC脱氨酶
  • 8篇内生固氮菌
  • 8篇霉病
  • 8篇高效降解
  • 8篇固氮活性
  • 8篇病菌
  • 8篇赤霉
  • 8篇赤霉病
  • 8篇赤霉病菌
  • 7篇根际
  • 6篇细菌
  • 6篇小麦
  • 6篇菌核
  • 6篇菌核病
  • 6篇菌核病菌
  • 6篇降解率

机构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作者

  • 36篇胡海燕
  • 31篇孙建光
  • 26篇徐晶
  • 17篇高淼
  • 5篇周义清
  • 4篇李兆君
  • 4篇张燕春
  • 4篇刘君
  • 4篇张静
  • 3篇陈倩
  • 2篇徐明岗
  • 2篇杨肖娥
  • 2篇任天志
  • 2篇顾金刚
  • 2篇罗琼
  • 2篇张颖
  • 1篇冯伟
  • 1篇孙燕华
  • 1篇张永清
  • 1篇王文博

传媒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与发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二苯醚类除草剂是一类广谱、高效、高选择性的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等农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由于该类除草剂不易降解,多年连续使用会导致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大量积累。本文概述了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总结了降解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微生物种类、降解途径和降解过程中关键酶及其基因,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因素,对二苯醚类除草剂微生物降解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深入研究二苯醚类除草剂的生物降解提供参考。
李磊胡海燕田菲菲
关键词:二苯醚类除草剂微生物降解降解途径
产ACC脱氨酶并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大豆根际固氮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产ACC脱氨酶并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大豆根际固氮菌及其用途。该大豆根际固氮菌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GD57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
孙建光徐晶高淼胡海燕
文献传递
产ACC脱氨酶并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大豆根际固氮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产ACC脱氨酶并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大豆根际固氮菌及其用途。该大豆根际固氮菌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GD57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
孙建光徐晶高淼胡海燕
高效降解残留农药多菌灵的细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降解残留农药多菌灵的细菌及其用途。所述降解残留农药多菌灵的细菌是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DJL1614,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孙建光徐晶胡海燕高淼
螺旋藻培养液配方的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螺旋藻培养液中主要营养因素碳、氮、磷的最佳浓度配比,并通过单因素、综合评分法、综合平衡法进行分析,得出培养液中适合螺旋藻生长及蛋白质积累的最佳碳、氮、磷浓度分别为NaHCO36.00 g/L,尿素0.10 g/L,KH2PO4 0.50 g/L。
张静胡海燕徐晶魏建民孙建光
关键词:螺旋藻正交试验
农田环境中固氮菌的促生潜能与分布特点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了解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根际固氮菌的优势种群、固氮菌菌株的固氮、抗病、促生潜能以及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和来源作物种类上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性能,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唯一氮源法定性测定菌株产ACC脱氨酶特性,比色法定量测定ACC脱氨酶活性,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94株供试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在0.99—180.59 nmol C2H4/h.mg蛋白,其中大于10 nmol C2H4/h.mg蛋白的菌株有42株,占全部供试菌株的44.7%;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主要类群,分别占供试菌株总数的33.0%和26.6%,且不具有寄主专一性。供试菌株中有6株分别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3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拮抗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4%,抑菌率为23.9%—65.9%。有20株固氮菌能够产生ACC脱氨酶,占全部供试菌株的21.3%,活性在0.33—21.98μmolα-丁酮酸/h.mg蛋白,主要分布在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结论】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等作物根际以及农田环境中固氮菌的优势种群为类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多数固氮菌菌株具有较高的固氮潜能,部分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和促生潜能,少数菌株具有抗病潜能;固氮、抗病、促生潜力菌株主要分布在类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根瘤菌属,随作物分布广泛,无专一性。
孙建光胡海燕刘君陈倩高淼徐晶周义清
关键词:固氮菌固氮酶ACC脱氨酶RDNA
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小麦根际固氮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小麦根际固氮菌及其用途。该小麦根际固氮菌是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GD64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藏编号为CGMCC No.5042。本发...
孙建光徐晶胡海燕高淼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5
2016年
近几十年来航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公共健康、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微生物对抗生素削减的高效、低耗、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微生物降解法已成为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有效途径。在综述近几十年来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技术、抗生素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降解效果及其降解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刘元望李兆君冯瑶成登苗胡海燕张文娟
关键词:微生物抗生素降解
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内生固氮菌及其系统发育被引量:37
2012年
【目的】了解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内生固氮菌的主要类群,确定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培养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结果】从大田小麦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34株,固氮酶活性在0.30—30.24 nmol C2H4/h.mg蛋白,基于16S rDNA序列最大相似性,这些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根瘤菌(Rhizobium)、芽孢杆菌(Bacillus)、黄杆菌(Flavobacterium)等13属21种,种群分布较为广泛;从大田水稻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25株,固氮酶活性在3.12—254.12 nmol C2H4/h.mg蛋白,属于芽孢杆菌、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肠杆菌(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等9属16种,伯克霍尔德氏菌、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是水稻内生固氮菌特有种群;从大田玉米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9株,固氮酶活性在7.27—59.58 nmol C2H4/h.mg蛋白,属于根瘤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等5属6种;从盆栽试验小白菜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14株,固氮酶活性在2.33—205.21 nmol C2H4/h.mg蛋白,属于根瘤菌、节杆菌(Arthrobacter)等6属8种;从市售芹菜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10株,固氮酶活性在1.23—46.70 nmol C2H4/h.mg蛋白,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假单胞菌等5属8种。【结论】在生长期小麦、水稻、玉米和部分蔬菜体内普遍存在内生固氮菌,菌株固氮酶活性差异较大,在0.30—254.12 nmol C2H4/h.mg蛋白,系统发育地位分属于假单胞菌、根瘤菌、芽孢杆菌等25个属的56个种,这些内生固氮菌对于农业生产有巨大潜能。
孙建光罗琼高淼胡海燕徐晶周义清
关键词:小麦水稻白菜芹菜内生固氮菌系统发育
氟磺胺草醚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根际的降解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微生态效应,及其在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动态,为进一步研究除草剂的残留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黄13号大豆为材料,采用根箱进行了模拟栽培试验。设施用氟磺胺草醚3.75 mg/kg(低)、7.5 mg/kg(中)、18.75 mg/kg(高)3个水平,以不添加氟磺胺草醚处理为对照,调查了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析了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4种酶活性,以及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低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根际土壤(P<0.05),高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在28 d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中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磷酸酶活性在取样初期略有降低;低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中浓度和高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高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在42 d和56 d时显著低于对照。高浓度氟磺胺草醚降解速率明显高于低浓度和中浓度,并且在试验初期降解迅速;3种浓度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渐变短。【结论】3种浓度氟磺胺草醚总体上降低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而对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氟磺胺草醚对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在短期内对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氟磺胺草醚可以显著降低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而高浓度氟磺胺草醚在试验后期可以显著抑制大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
周世雄魏朝俊胡海燕高宝嘉李兆君
关键词:氟磺胺草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