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鹏
- 作品数:33 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用骨锚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 2008年
-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CL损伤,传统的手术治疗因其创伤较大,恢复慢而较少应用,取而代之的是膝关节镜下各种缝扎或螺钉固定方法。由于关节镜操作对设备、器械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在我国尚未普及,我们介绍一种非关节镜下直视小切口,利用骨锚钉微创技术来实施对骨折块复位固定的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们收治了23例急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均采用骨锚技术进行手术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陆雄伟金晨丁勇许志兴丁欢胡小鹏戴力扬
- 关键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小切口直视复位固定骨锚钉ACL损伤前交叉韧带
-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对3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Cassebaum评分优18例,良9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8%。未发生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 朱燕辉陆雄伟丁勇许志兴丁欢顾剑华胡小鹏
- 关键词: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
- 开放性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治疗策略
-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软组织的处理策略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的24例小腿开放性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车祸致...
- 陆雄伟胡小鹏金晨顾剑华祝加学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我院共诊治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87例,其中4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而接受关节镜下手术切除滑膜皱襞。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为41岁。按Sakakibara法对滑膜皱襞进行分类,在关节镜下行皱襞切除术,并随访记录其疗效。结果 46例经关节镜下皱襞切除的患者,其中A型27例,B型15例,C型3例,D型1例;同时合并9例半月板损伤,5例髌股关节内侧面骨关节炎形成。增生的滑膜皱襞均采用篮钳或刨削器将其切除。4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无复发病例。膝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术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结果优良率为90.7%。结论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和MRI表现即可诊断,关节镜下可以确诊,同时镜下行滑膜皱襞切除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丁欢胡小鹏朱燕辉马捷顾剑华陆雄伟
- 关键词:滑膜皱襞综合征膝关节关节镜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背景:在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处理中,尺骨茎突是否需要手术固定尚存争议。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HauckⅡ型,移位>2mm)39例,其中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单纯桡骨固定组)22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尺桡骨远端固定组)17例,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掌屈及尺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尺侧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而言,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优于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
- 丁欢朱燕辉陶海荣金晨刘勇章胡小鹏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内固定
- β-七叶皂甙钠抑制损伤脊髓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 2014年
- 背景: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但是近20年未再有突破性进展。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坏死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8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60只,造模后即刻给药,β-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5 mg/kgβ-七叶皂甙钠,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腔注射100 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于治疗后8,24,96 h,治疗后7,14 d 5个时间节点处死实验动物并取损伤段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坏死神经细胞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均于治疗后8 h出现坏死细胞且7 d达高峰,14 d时水肿减轻但坏死细胞并未减少,但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同一时间点上坏死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吸光度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在96 h内增加快速,而甲基强的松龙组缓慢均匀增加,24 h以内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均低于甲基强的松龙组(P<0.05),96 h后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 d后各组均开始缓慢下降。结果表明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通过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2周时间内的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 丁勇吴玉杰傅智轶金文杰胡小鹏刘兴振
-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脊髓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坏死
- 骨折内固定形式与骨愈合模式的探讨——兼论MO(memory osteosynthesis)概念的提出
- 是什么概念与技术,令开放与闭合的骨干部骨折与骨不连,术后3-4个月达到;解剖形态的骨板样与类骨板样替代我们将之称为MO现象。MO(memory osteosynthesis)是什么?讨论之前,让我们首先回顾目前骨折治疗领...
- 张春才许硕贵张雪松严望军王家林苏佳灿禹宝庆沉鸿兴徐卫东王秋根康庆林张秋林沈惠良王爱民李文锐梁雨田李斯明戴力杨胡小鹏李重茂丁祖泉吴建国薛召军
- 关键词:骨愈合骨痂形成一期愈合管状骨
- 文献传递
- 聚-DL-乳酸可吸收膜对兔膝关节术后肌肉周围组织黏连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以往膝关节术中放置硅胶膜减少术后肌肉黏连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二次手术将膜取出。实验拟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在减少关节术后肌肉黏连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成年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在兔的左膝关节内侧切口,切除髌骨上方股直肌股骨面的薄层肌肉和大部分滑膜,实验组将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修剪至合适大小(0.8cm×1.2cm),完全覆盖在股直肌下方滑膜切除处,对照组不放膜。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将兔膝关节固定在屈膝90°,持续3周后拆石膏,在术后8周将所有兔麻醉后处死,行病理学检查。检测损伤前及损伤后3,8周的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检测膝关节的局部黏连,组织变化,生物膜的吸收情况。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黏连较严重,呈致密的纤维性黏连,限制膝关节被动活动。实验组黏连呈松散状,无关节强直发生。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有较多的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与骨皮质或肌肉组织黏连,实验组有较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无致密黏连存在。③兔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实验组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兔中,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间比较,术后8周时的角度均小于术后3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可减轻术后肌肉周围组织间的黏连,有效预防关节僵硬。
- 金文杰胡小鹏刘永章陶海荣吴玉杰傅智轶
- 关键词:可吸收膜黏连关节僵硬生物材料
- 家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个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伴半月板损伤相似的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在家兔后腿膝关节的股骨内髁关节面部位用骨钻造成其关节软骨的损伤,同时切除半月板。以后按一定时间取出其股骨髁,用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破损部软骨修复情况。【结果】家兔后腿膝关节股骨内髁关节面的关节软骨损伤后,有纤维软骨修复,但无透明软骨出现。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相似。【结论】实验性兔关节面软骨损伤的病理变化机制,可作为研究人膝关节损伤致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 朱彤刘勇章胡小鹏金晨丁勇诸乾华许志兴傅智轶
- 采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采用PH 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共收治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3部分或4部分)3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PH 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男性18例,女性14例,单纯跌倒17例,道路交通伤11例,高处跌落4例;平均年龄为53.8岁(25-72岁),手术时间平均为伤后42小时(18-96小时)。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平均随访13.6个月(9-33个月),最后随访时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96分)。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8-17周)。1例肱骨头轻度变形但无临床症状。结论PH ILOS钢板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固定方法,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陆雄伟戴力扬金晨朱彤丁勇胡小鹏
- 关键词:肱骨骨折肩关节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