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红艳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分子
  • 2篇动力学
  • 2篇分子动力学
  • 1篇电光
  • 1篇电光材料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表面活...
  • 1篇英文
  • 1篇正烷烃
  • 1篇氢键
  • 1篇烷烃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离子
  • 1篇结构特点
  • 1篇静电
  • 1篇静电相互作用
  • 1篇径向分布函数
  • 1篇糊精
  • 1篇环糊精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肖红艳
  • 3篇刘新厚
  • 2篇孙焕泉
  • 2篇甄珍
  • 1篇邱玲
  • 1篇曹绪龙
  • 1篇宋新旺
  • 1篇李振泉
  • 1篇薄淑晖
  • 1篇崔晓红
  • 1篇吴峥

传媒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壬烷,癸烷和十一碳烷)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十六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苯磺酸基团在十六碳烷的第4号碳原子上,记作4-C16.分析了不同油相和特定盐度条件下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特点(如密度剖面图、界面张力和径向分布函数).模拟结果表明平衡模型体系展现了一个很好的水/正烷烃界面.当加氯化钠到水溶液中,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张力有微小的变化,有趣的是表面活性剂二面角的反式结构分数的变化联系着界面张力的微小变化.可见,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的结构对降低界面张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发现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与钠离子和水分子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肖红艳甄珍孙焕泉曹绪龙李振泉宋新旺崔晓红刘新厚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羟基取代的烷基苯磺酸盐在水/气和水/癸烷界面的结构特点
2011年
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设计新型高效的驱油表面活性剂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洞察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长线性烷基苯磺酸盐是一类非常流行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关于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已有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报道.近来,结合分子设计的思想,实验上合成了新型的羟基取代的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这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动态的界面行为.我们从理论上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羟基取代的烷基苯磺酸盐单分子层在水/气和水/癸烷界面的结构特点.从液体密度剖面图、氢键、表面活性剂聚集结构和有序参数等方面,详细报道了2-羟基-3-癸基-5-辛基苯磺酸钠这种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的增加,每个表面活性剂在单分子层上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平均数目将下降,但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结构仍处于主导地位;烷基尾链的疏水部分,尤其是苯环3号位上取代的癸基随着表面活性剂覆盖度增大,向界面外延伸并且更加有序;二维径向分布函数描绘了表面活性剂聚集结构的特点并暗示了癸烷相将影响表面活性剂疏水部分的取向;表面活性剂分子容易形成长程氢键结构.我们的模拟结果是对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此外,模拟中我们利用gromacs和ffamber程序,使用了全原子模型,这将为模拟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行为提供新的方案.
孙焕泉肖红艳刘新厚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氢键径向分布函数
利用β-环糊精-发色团分子超分子包合物减弱非线性发色团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的新方法(英文)
2010年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发色团分子,实际是由普通发色团分子与β-环糊精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其中的普通发色团分子被设计为哑铃型,并且哑铃形的一边在形成包合物后再完成,使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不发生解包合.包合物中β-环糊精对发色团分子的保护可以完全阻止发色团分子的聚集,减弱了材料中发色团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这种利用超分子包合物对发色团分子的修饰方法可以提高极化过程的效率,从而增加材料的电光活性。
吴峥薄淑晖肖红艳邱玲刘新厚甄珍
关键词:电光材料Β-环糊精包合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