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汉传

作品数:53 被引量:360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手术
  • 14篇肿瘤
  • 12篇肝癌
  • 10篇切除
  • 10篇腺癌
  • 9篇乳腺
  • 9篇乳腺癌
  • 8篇细胞
  • 7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肝癌
  • 7篇外科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切除术
  • 6篇成像
  • 5篇术后
  • 5篇腺肿瘤
  • 5篇肝切除
  • 5篇肝细胞
  • 5篇并发

机构

  • 41篇贵港市人民医...
  • 18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罗汉传
  • 18篇覃俊仕
  • 17篇林源
  • 12篇吴瑞正
  • 11篇陈培升
  • 11篇李世新
  • 8篇贺新新
  • 8篇莫显伟
  • 7篇刘绍平
  • 7篇张兆明
  • 7篇滕奔宇
  • 7篇刘彪
  • 5篇陈小勋
  • 5篇陈泉桦
  • 5篇刘绍平
  • 4篇王丽娜
  • 4篇韦进军
  • 4篇黎军强
  • 3篇吴志懂
  • 3篇曾耀和

传媒

  • 13篇广西医学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CT和M...
  • 3篇中国癌症防治...
  • 2篇华夏医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2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11
2016年
血栓类疾病,尤其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比较高[1-2],主要由血管内膜损伤、静脉内部血流受阻和血管内高凝状态所致,目前DVT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3]。抗凝、溶栓治疗有助于抑制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降低血管内膜通透性,使血栓机化延缓,保护血管壁正常功能,最终达到静脉再通[4]。传统的系统性溶栓治疗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加大剂量并延长治疗周期,同时常伴有术后肺栓塞等并发症。
陈培升罗汉传周瑞吴瑞正覃俊仕滕奔宇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量诊断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先期研究确定相对合理的两个b值组合(0、300)s/mm2和(0、800)s/mm2,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112例共14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值=(0、300、800)s/mm2DWI扫描,分别比较各种病变的ADC值。结果恶性、良性组的平均ADC值,b=300 s/mm2时分别为(1.15±0.20)×10-3mm2/s、(2.13±0.53)×10-3 mm2/s;b=800 s/mm2时分别为(0.98±0.19)×10-3 mm2/s、(1.81±0.42)×10-3 mm2/s;两者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以ADC值≤1.40×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0.0%;b=800 s/mm2时,以ADC值≤1.14×10-3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5.0%。结论 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陈泉桦黎军强刘彪王丽娜韦进军罗汉传郑菲魏景欣陈小玫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微创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9例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施行LH(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结果:LH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OH组,白蛋白、皮质醇改变明显小于OH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为非边缘部位肝癌患者施行LH安全、有效、微创。
罗汉传刘绍平陈培升贺新新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剖腹术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
2012年
患者,女,19岁,因发现右上腹肿物5d人院。查体: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腹软,右上腹可触及一直径约8cm大小光滑肿物,活动度差,无触压痛。CA199:31.01U/mL(参考范同:0-27U/mL),余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腹腔内探及大小约13.9cm×11.9cm类圆形团块,边界清晰,内以无回声暗区为主及实质性低回声区,CDFI:团块周边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图1);CT检查:肝下缘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大小约13cm×10cm×12.5cm,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中等度强化,强化不均,肿块与胰头分界不清,胰腺体尾部萎缩,胰管扩张,肿块未能排除胰腺来源(网2);MRI检查:腹腔右肾前下方见一卵圆形肿块影,边界清,
罗汉传肖顺崇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报告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者,其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等均会出现严重减退。因此,理想的外科处理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和避免出血复发。同时,要求其手术过程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手术并发症少。目前,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脏肿大及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探讨了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创伤及机体恢复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贺新新罗汉传陆文奇刘绍平覃俊仕陈培升吴瑞正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开腹继发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导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加周围系统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下肢周径差、静脉畅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0%(43/50),对照组为60.0%(30/50),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下肢周径差更小、静脉畅通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导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DVT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陈培升罗汉传周瑞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介入治疗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的对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BDE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缝合组(36例)、T管引流组(3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如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结石残余、急性胰腺炎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一期缝合组均少于T管引流组(P均〈0.05);术后随访1~4年,两组结石复发、胆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后一期缝合、T管引流术均安全、有效,一期缝合术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
陈小勋黄顺荣罗汉传林源李世新吴瑞正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引流术
皮瓣缝合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42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腋窝下胸壁与皮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行腋窝下胸壁与皮瓣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即皮瓣与胸壁不作缝合。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每天的引流量、皮下积液、呼吸受限、平均愈合天数、呼吸受限及患肢功能受限等指标。结果术后治疗组引流量为(178.26±37.77)ml,低于对照组的(286.09±93.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10.02±1.63)d,少于对照组的(15.93±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治疗组有4例(9.52%)发生皮下积液,对照组有15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呼吸受限8例,功能受限7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腋窝下胸壁与皮瓣缝合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避免呼吸受限、缩短平均愈合天数、避免患肢功能受限。
张兆明覃俊仕李世新罗汉传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皮下积液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双源CT常和规CT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所接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双源CT成像结果较清晰,对于胰腺肿瘤相关性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而且患者所接收的总辐射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也比常规C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具有成像效果良好,对于疾病的检出率高,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彪陈泉桦罗汉传黄丽娣黄伟兰
关键词:胰腺肿瘤成像效果检出率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断肝门血流前先分别给予1个5 min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前、术后1天、3天、7天时分别进行生化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h对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及AI进行测定,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天、3天、7天时两组间的AST、ALT、TBIL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l d,两组患者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3.28±3.85天,对照组为19.48±4.92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两组患者的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相比于阻断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断前均未见肝细胞凋亡,术后l h时,两组组均可见肝细胞凋亡,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P<0.05)。结论: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重要特点,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在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陈培升罗汉传覃俊仕吴瑞正贺新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