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霞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磁共振
  • 3篇成像
  • 2篇肿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序列对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炎
  • 1篇预后
  • 1篇诊断及预后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症状性颈动脉...
  • 1篇植入
  • 1篇质子磁共振
  • 1篇质子磁共振波...

机构

  • 8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濮阳市中医院

作者

  • 8篇管霞
  • 7篇王丽华
  • 4篇孟磊
  • 2篇宋冬喜
  • 1篇梁红杰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H-MRS检查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74例颅内肿瘤患者(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按照手术病理检查分为三组,分别为胶质瘤组(n=29)、脑膜瘤组(n=22)、转移瘤组(n=23),均行1H-MRS检查。比较三组瘤核心区与正常白质区的胆碱(Cho)/肌酸(Cr)、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Cho/NAA、近侧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Cho/Cr、NAA/Cr、Cho/NAA。结果三组瘤核心区Cho/Cr、Cho/NAA高于正常白质区,NAA/Cr低于正常白质区(P <0.05),三组间瘤核心区Cho/Cr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脑膜瘤组瘤核心区NAA/Cr低于胶质瘤组、转移瘤组,胶质瘤组瘤核心区NAA/Cr低于转移瘤组,脑膜瘤组瘤核心区Cho/NAA高于胶质瘤组、转移瘤组(P <0.05);胶质瘤组近侧水肿区Cho/Cr、Cho/NAA高于正常白质区,NAA/Cr低于正常白质区(P <0.05),脑膜瘤组、转移瘤组近侧水肿区Cho/Cr、Cho/NAA、NAA/Cr与正常白质区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胶质瘤组近侧水肿区Cho/Cr、Cho/NAA高于脑膜瘤组、转移瘤组,NAA/Cr低于脑膜瘤组、转移瘤组(P <0.05)。结论 1H-MRS检查从微观水平对脑肿瘤代谢信息进行分析,是一种无创性方法,在颅内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管霞王丽华宋冬喜
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颅内肿瘤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附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患者发病年龄32-6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双肾区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单侧肾脏发病,右侧7例,左侧2例。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9例中,局限型2例,1例平扫表现为肾一极增大变形,其中有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周边明显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局限性肾肿块,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略高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局限性病变形态多呈类圆形。其中1例侵犯肾周间隙及结肠,并合并肾及输尿管结石。弥漫型7例,肾脏增大,轮廓不规整,5例合并肾或(和)输尿管结石,平扫肾实质内有多个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但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5例累及肾周筋膜,3例累及腰大肌,1例累及结肠。结论:XG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梁红杰郭广卿管霞
MRI+DWI对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291例,均行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根据病变性质分为两组,其中恶性病变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良性病变患者19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RI及DWI检查,比较两组ADC值,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及DWI对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单独及联合诊断情况及诊断腹部淋巴结恶性病变临床分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敏感度(97.92%)、准确度(98.63%)高于MRI(84.38%、94.16%)、DWI(86.46%、95.19%)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诊断腹部淋巴结恶性病变临床分期的准确度(91.67%)高于MRI单独诊断(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I单独诊断准确度(8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取MRI及DWI对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实施检查,可有效提升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且能准确评估恶性病变患者临床分期,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管霞王丽华
关键词:MRIDWI准确率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组(44例)及无症状组(44例),2组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症状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斑块分布概率均较无症状组显著高(P<0.05);44例患者共检出87支动脉狭窄,DSA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6、15、3支,症状组经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共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5、16、3支,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75%、93.33%、100.00%,与DSA检出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王丽华管霞孟磊宋东喜
关键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DSA
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平扫、DCE-MRI序列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CT、MRI平扫、DCE-MRI序列检查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效能,并对不同诊断方法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DCE-MR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MRI平扫(P<0.05),而MRI平扫与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CT、MRI平扫检查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具有中度一致性,DCE-MRI序列检查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MRI联合DCE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良好,可准确鉴别区分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管霞王丽华宋冬喜
关键词: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对早期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对早期诊断胎盘植入(PI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33例胎盘植入患者,均行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MR对胎盘植入诊断符合率90.91%(30/33)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60.61%(20/33),MR诊断漏诊率为6.06%(2/33)低于超声24.24%(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对植入性胎盘诊断符合率为100.00%(14/14)、粘连性胎盘诊断符合率为91.67%(11/12),均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64.29%(9/14)、58.33%(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对胎盘植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诊断符合率高,漏诊率低,利于判断胎盘植入深度。
王丽华管霞孟磊宋东喜
关键词:磁共振超声胎盘植入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38例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健康志愿者12例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检查,并于一周内对病变处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两组WB-DWI成像特点。结果 38例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30例,良性病变8例,WB-DWI诊断恶性肿瘤29例,漏诊1例,WB-D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87.50%,假阴性率为12.50%,假阳性率为6.67%,阳性预测值为96.67%,阴性预测值为77.78%,符合率为92.11%。良性肿瘤病灶的最大平均弥撒系数值(ADC)、最小平均ADC值、平均ADC值较恶性肿瘤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 WB-DWI在体部性肿瘤筛查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良恶性肿瘤分辨率较高,能帮助临床尽早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生存期。
王丽华管霞孟磊宋东喜
关键词:磁共振恶性肿瘤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DAI患者52例,均采取MRI常规平扫与SWI扫描,于患者入院后测定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各种MR序列检查出DAI的病灶数量并比较T2-FFE序列同SWI序列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分析SWI序列检出病灶数目、总体积同GC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DAI的出血性病灶于MR常规序列常呈等信号或低信号,SWI呈低信号;较大病变周围存在环样水肿带,T2-FFE序列、FLAIR序列、T2WI呈高信号,T1WI低信号,病灶大小不等、形态欠规则。SWI序列共检查出672个病灶,高于各MR常规序列;SWI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明显高于T2-FF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查出病灶数目、病灶总体积同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可检查出更多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且检出病灶数目、体积同GCS评分具有明显负相关,可将其应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
王丽华管霞孟磊宋东喜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