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红建

作品数:33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0篇小麦
  • 9篇播种
  • 7篇冬小麦
  • 7篇播种机
  • 4篇一体机
  • 4篇施肥
  • 4篇播种设备
  • 3篇动力传动
  • 3篇玉米
  • 3篇施肥播种
  • 3篇施肥播种机
  • 3篇双连杆
  • 3篇土壤
  • 3篇起垄
  • 3篇小麦玉米
  • 3篇连杆
  • 3篇梁架
  • 3篇梁架结构
  • 3篇花生
  • 3篇花生播种机

机构

  • 3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商丘市农林科...

作者

  • 32篇程红建
  • 29篇李向东
  • 28篇张德奇
  • 26篇方保停
  • 24篇王汉芳
  • 23篇秦峰
  • 23篇岳俊芹
  • 20篇邵运辉
  • 20篇杨程
  • 13篇时艳华
  • 10篇吕凤荣
  • 9篇李俊红
  • 8篇陈远凯
  • 7篇马富举
  • 6篇郑飞
  • 3篇季书勤
  • 3篇张桂堂
  • 3篇郭瑞
  • 1篇杨新志
  • 1篇张学斌

传媒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0篇2024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作方式对旱作区麦-玉轮作体系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2024年
为筛选适合黄河中游旱作区麦-玉轮作体系小麦生产的耕作方式,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洛阳市小浪底镇进行定位试验,设置深松(SS)、翻耕(PT)和旋耕(RT)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小麦产量特性,氮素积累分配转运特性及利用效率和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3年中SS较RT和PT显著提高了产量、穗数和穗粒数,但降低了千粒质量.PT较RT提高产量和穗数,但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SS不仅增加了越冬至成熟期各时期的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而且可提高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终使蛋白质产量较RT和PT分别提高17.90%~23.56%和7.92%~12.9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63%~15.89%和3.09%~11.00%,成熟期0~200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降低7.39%~21.24%和4.76%~23.04%.综上,SS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能促进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是黄河中游旱作麦-玉轮作区实现小麦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的耕作方式.
方保停方保停李友军李向东李向东胡川周起辉董誓言赵凯男黄明黄明
关键词:耕作方式氮素利用硝态氮残留
自释放式花生起垄播种施肥一体机
本发明属于花生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释放式花生起垄播种施肥一体机,利用涡轮蜗杆传动结构代替链轮,提高了动力传动的精度,同时在外壳内增设了内壳,内壳的内部空间作为种子的中间存储区域,避免种子与转盘之间产生非必要的接...
邵运辉岳俊芹秦峰李向东张盼盼韩雪莹邵雨辰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程红建武佳雯赵双锁张桂堂杨程靳海洋时艳华崔静宇孙治安孔之明
文献传递
高温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机构的伤害机制被引量:6
2022年
高温胁迫下小麦光合能力下降是影响小麦灌浆和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探明高温对小麦旗叶光合机构的伤害机制有助于小麦高温抗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选取35个河南省不同年代的主栽小麦品种,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快速叶绿素荧光、820 nm光反射、延迟荧光同步测定的方法,对不同温度(22℃,30℃,38℃)处理下所有小麦品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首先根据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对高温的敏感程度将35个小麦品种分为高温不敏感(G1)和高温敏感(G2)两种类型,然后对所测参数分别平均,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光系统Ⅱ(PSⅡ)的光能捕获效率、吸收的光能推动电子传递到初级醌受体(Q_(A))下游和光系统Ⅰ(PSⅠ)末端的效率、质体醌(PQ)库的再还原能力高温下均显著下降,但G2小麦品种下降幅度更大;两种类型小麦品种PSⅠ活性均不受影响,但G2小麦品种PSⅠ供体侧电子传递活性下降幅度大于G1小麦品种。通过3种研究方法的相互补充和印证,最终表明PSⅡ反应中心活性、PSⅡ光能的捕获和Q_(A)向下游传递电子的能力的差异是导致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PSⅡ供体侧和PSⅠ活性对小麦光系统Ⅱ高温抗性没有直接影响。该研究对未来冬小麦抗高温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参考。
杨程李向东杜思梦张德奇时艳华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程红建位芳
关键词:高温光合机构延迟荧光冬小麦
一种带有双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设备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双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设备,包括机架、播种模块和镇压模块,所述镇压模块包括前镇压组件和后镇压组件,前镇压组件设在机架前部底端,后镇压组件螺接在机架后端,播种模块设在机架中部,前镇压组件...
靳海洋李向东方保停张德奇郑飞杨程闫雅倩李春苗王家瑞岳俊芹宋航王汉芳秦峰程红建
一种带状间作种植的药剂喷洒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状间作种植的药剂喷洒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架两侧且与固定架对称分布的移动架,固定架与移动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底部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轮组件,固定架的底部以及两个移动架的一侧均设置喷药机构,三...
李向东靳海洋程红建王家瑞郑飞宋航潘秀燕张德奇方保停闫雅倩杨程岳俊芹王汉芳秦峰
一种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冬小麦产量的轮作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冬小麦产量的轮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制农田,以冬小麦种植为主体,进行冬小麦与夏大豆或夏玉米隔年轮作种植,轮作周期为6年,即每6年种植夏大豆3~4...
靳海洋李向东岳俊芹张德奇杨程邵运辉方保停王汉芳秦峰程红建张素瑜闫雅倩崔静宇时艳华杜思梦武佳雯李滢张丽佳
文献传递
多功能花生起垄播种施肥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属于花生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花生起垄播种施肥一体机,利用涡轮蜗杆传动结构代替链轮,提高了动力传动的精度,同时在外壳内增设了内壳,内壳的内部空间作为种子的中间存储区域,避免种子与转盘之间产生非必要的...
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秦峰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张盼盼程红建邵雨辰孙治安孔之明武佳雯韩雪莹张桂堂赵双锁杨程靳海洋时艳华崔静宇
自释放式花生起垄播种施肥一体机
本发明属于花生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释放式花生起垄播种施肥一体机,利用涡轮蜗杆传动结构代替链轮,提高了动力传动的精度,同时在外壳内增设了内壳,内壳的内部空间作为种子的中间存储区域,避免种子与转盘之间产生非必要的接...
邵运辉岳俊芹秦峰李向东张盼盼韩雪莹邵雨辰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程红建武佳雯赵双锁张桂堂杨程靳海洋时艳华崔静宇孙治安孔之明
冬小麦生长调节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小麦生长调节剂,分为播种前或后苗期的甲型调节剂、分蘖至拔节期的乙型调节剂和拔节后的丙型调节剂,根据小麦生长期依次使用。其中,乙型调节剂主要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组成:萘乙酸2.0~2.2%、复硝酚钠0.5...
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方保停王汉芳张德奇秦峰李俊红吕凤荣陈远凯马富举程红建
文献传递
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豫中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病虫害易发区。为此,开展了不同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赤霉病和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通过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可分别提高产量13.3%和8.17%,原因在于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有效提高了穗粒数(4~5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较常规病虫管理措施可使小麦产量提高4.45%~13.34%,尤其后期对纹枯病和蚜虫等防治到位,可使千粒重提高3.2~12.2g。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王汉芳郭瑞程红建谢耀丽
关键词:冬小麦病虫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