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红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三水盆地
  • 2篇盆地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盐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氧化还原条件
  • 1篇页岩
  • 1篇元素丰度
  • 1篇早古生代
  • 1篇生油
  • 1篇生油岩
  • 1篇始新统
  • 1篇事业单位岗位...
  • 1篇水体盐度
  • 1篇土布
  • 1篇金成矿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秦红
  • 2篇石贵勇
  • 2篇刘春莲
  • 2篇董艺辛
  • 2篇车平
  • 1篇陈柏林
  • 1篇陈宣华
  • 1篇陈正乐
  • 1篇谢叶彩
  • 1篇周永章
  • 1篇王小凤
  • 1篇翟伟
  • 1篇陈亮
  • 1篇严伟术
  • 1篇李学智

传媒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被引量:41
2004年
文章通过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_TIMS)锆石U_Pb法、Rb_Sr等时线法和钾长石40Ar/39Ar测年与MDD模拟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阿尔金山北缘地区花岗岩浆活动的主要时期、与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有关的花岗岩形成年龄、大平沟金矿可能的成矿时代以及剥露作用时代等问题,探讨了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金矿床的剥露历史。Rb_Sr等时线法给出大平沟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等时线年龄为(487±21)Ma,与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代表了大平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大平沟金矿的剥露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拉配泉断裂伸展作用时期。
杨屹陈宣华George Gehrels王小凤秦红陈正乐杨风陈柏林李学智
关键词:地球化学
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被引量:2
2006年
古近系心组红岗段是广东三水盆地的主要生油层,以一套黑—灰黑色页岩沉积为主,其富含有机质、纹层理发育良好的岩层与相对贫有机质、含微体生物化石的微扰动层交替出现。根据纹层状页岩与生物扰动页岩的C-S-Fe关系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Mo、U、V、Co、Ni、Pb和Cu)地球化学记录,对这两种不同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分析。纹层状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均较高,TOC-S、TOC-DOPT显示较弱的相关性;而生物扰动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相对较低,TOC-S、TOC-DOPT相关性显著。痕量元素在两种岩相中的分布也有差别,各元素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丰度均高于生物扰动页岩,尤其是Mo和U具有较高的丰度水平、且在不同岩相中显示明显差别。黑色页岩中的C-S-Fe关系和痕量元素(特别是Mo和U)分布反映了心组红岗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生物扰动页岩沉积期间,底部水体主要为氧化环境,间歇性出现贫氧条件,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沉积物中。纹层状页岩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可含H2S,为有机质保存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刘春莲石贵勇秦红董艺辛车平陈亮严伟术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氧化还原条件黑色页岩古近系三水盆地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研究 ——以TJ地质调查中心为例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
秦红
关键词:岗位设置
广东三水盆地始新统"土+不"心组生油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被引量:27
2005年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的变化 ,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心组红岗段生油岩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心组红岗段下部 (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 ,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 ,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 ,O2 -H2 S界面位于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 (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 ,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 ,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 ,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因而有机碳含量较高。在间歇性干旱时期 ,陆源输入减少 ,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 ,水体盐度加大 ,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 ,O2 -H2 S界面多位于水
刘春莲秦红车平翟伟石贵勇周永章谢叶彩董艺辛
关键词:生油岩三水盆地元素丰度沉积环境水体盐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